摘要:深夜,贵州深山的中国天眼(FAST)控制中心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一组来自13亿光年外的神秘信号,在54天内重复了1863次!这串宇宙“摩尔斯电码”每次仅闪现千分之三秒,却释放出相当于太阳一整年的能量。
深夜,贵州深山的中国天眼(FAST)控制中心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一组来自13亿光年外的神秘信号,在54天内重复了1863次!这串宇宙“摩尔斯电码”每次仅闪现千分之三秒,却释放出相当于太阳一整年的能量。
全球天文台紧急联动,社交媒体瞬间炸锅:这是中子星死亡的绝唱,还是外星文明的跨星系广播?一场颠覆人类认知的宇宙解码战,就此拉开帷幕。
当FAST的4450块反射面板将信号聚焦成红色数据浪潮时,科学家们既兴奋又困惑。这组编号FRB 20201124A的快速射电暴,源头锁定在13亿光年外的棒旋星系,其偏振特征中首次出现了法拉第旋转量的周期性震荡。
这就像宇宙给信号盖上了动态加密印章——穿过强磁场时,电磁波的振动方向被反复扭转,暗示着路径中存在每秒旋转数百次的致密天体。主流理论认为,这可能是磁星与Be恒星组成的“死亡双人舞”:当磁星撕碎伴星的星盘,飞溅的等离子体在极端磁场中碰撞,迸发出比银河系亮万亿倍的电磁烟花。
磁星/Be 星双星模型的示意图
但哈佛大学前天文系主任Avi Loeb抛出了更惊人的猜想:信号中32%的偏振调制深度远超自然现象极限,脉冲间隔暗合斐波那契数列,甚至检测到人为频移特征。反对者则指出,13亿年的时差让任何对话都失去意义,且信号带宽达500MHz,远超人类通信技术效率。这场争议背后,实则是科学范式的碰撞——当我们用地球逻辑解读宇宙信号,是否陷入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认知陷阱?
要破解这个宇宙级谜题,科学家们祭出了“科技组合拳”。FAST最新搭载的量子关联接收器,能检测信号中是否携带量子纠缠信息——就像宇宙版的“量子密聊”,若脉冲间存在超光速关联,将直接指向智慧编码。与此同时,MIT团队开发的拓扑信息熵算法,正将信号投射到高维几何空间:他们发现这些脉冲竟在数学上构成二十面体对称结构,与自然界的分形模式截然不同。
更前沿的验证来自分子宇宙考古学。上海天文台的实验室里,科学家用微波场重组了来自猎户座星云的有机分子,竟得到了类似计算机二进位的振动谱。而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则紧盯信号源方向,寻找戴森球的蛛丝马迹——那种包裹恒星的超级能源装置,会在红外波段留下独特的“黑体辐射缺口”。2026年即将启用的SKA望远镜阵列,将把信号定位精度提升至毫角秒级,相当于在月球表面识别一枚硬币的纹路。
这场宇宙解码已演变为人类史上最大科学协同。FAST与格陵兰望远镜组成量子干涉网络,欧洲VLBI网每30秒生成一张星系磁场动态图,连国际空间站都调整轨道加入伽马射线监测。有趣的是,当AI用10万种地外文明模型训练后,竟在信号中发现了类似人类古文字的拓扑图案——尽管这可能是算法的“过度想象”。
深层次看,这场探索正在重塑人类文明观。若最终证实是自然现象,说明极端天体活动能自发产生“类文明信号”,德雷克方程中智慧生命的稀缺性假设将被推翻;若是外星信号,则暗示宇宙存在通用的信息编码定律。正如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所说:“我们不是在找小绿人,而是在验证宇宙是否存在超越碳基思维的存在形式。”
当网友热议是否该回复信号时,科学家们已着手制定《星际通信伦理公约》。最新草案规定:任何地外信号需经97国科学院交叉验证,回复前必须模拟百万年文明演化后果。而在贵州大山深处,工程师正给FAST安装超导接收器阵列——这个价值2.6亿美元的升级,只为捕捉可能藏在噪声中的“宇宙心跳”。
此刻仰望星空,那个13亿年前发出的信号仍在穿越星际介质。或许当人类破译其真相时,发射信号的文明早已湮灭,但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本身,已让地球文明完成了一次认知跃迁。就像宇宙留给我们的启示录:答案或许不重要,追问的姿态才是智慧生命的终极勋章。
来源:吴闲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