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中秋节前夕,“香港美诚月饼”让大众了解到所谓高端月饼背地里的猫腻,头部主播疯狂小杨哥也因此成为众矢之的,至今未能复播。
Hi,我是唐大业,尽说大实话!
中秋节快到了,又到了吃月饼的时节。
去年中秋节前夕,“香港美诚月饼”让大众了解到所谓高端月饼背地里的猫腻,头部主播疯狂小杨哥也因此成为众矢之的,至今未能复播。
而今年的9月,月饼又闹出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不是虚假宣传,而是说教起了消费者。
01
爹味太重,桃李面包广告惹众怒!
如果在社交平台发起一个“你爱吃什么馅的月饼”话题投票,相信无论列举哪些品类的月饼,五仁月饼一定排在最后面。
对于五仁月饼,如今的年轻人大部分是拒绝的。“不好吃、不爱吃”一定是他们的回答,连笔者都不例外。
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怎么喜欢五仁月饼,这个问题还真不太好回答。也许味道太单调,也许过于甜腻,也许有其他更美味的选择,相信没有什么是标准答案。
即便大家不爱吃,这不过是基于个人口味喜好做出的选择,又有什么错呢?
然而最近就有一家企业,为了宣传自家新推出的月饼,说教起了不爱吃五仁月饼的消费者。
虽然距离中秋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然而商家之间的月饼大战早已摩拳擦掌,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桃李面包这家已有28年历史的老品牌。
在桃李面包最新的电梯广告里,他们这样写道:
有人说五仁不好吃
我们认为:
那是因为你还年轻
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
桃李蛋月烧,等一个有故事的人下单!
看了这段广告语,大家那是真的很无语。很多网友吐槽,这哪是什么广告,明明是爹味说教,摆明了想膈应消费者啊。
如果仔细揣摩这个广告,的确有很多不妥之处。
首先,广告的逻辑是有问题的
认为五仁月饼不好吃,与饱尝生活毒打并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
而饱尝过生活毒打的人,也并不代表他会爱吃五仁月饼。
也许创作这段广告语的人,认为五仁月饼是传统月饼的代表,是曾经那个艰苦年代老一辈人传下来的美食。
而现在的年轻人呢,生活好了,消费观念也变了,对五仁再也不爱了。
又或者,这位策划觉得五仁月饼属于低端月饼,只有生活处于过困境,经济不怎好的人吃过。而不知其美味的人,都过得太好了。
不管创作的初衷是什么,这个广告语是有问题的。
其次,这个广告语“爹味”很重,明显是在教育消费者
这就好比中秋一家老少聚在一起吃月饼,年轻人却说不爱吃五仁的。
此时父母展开说教:“你没经历过那段岁月的艰苦,他们小时候能吃上五仁馅已经很幸福了!”
这样的说教,父母可以,家里可以,可商家面对消费者却不行,只会令消费者反感。
“又来教育消费者了”、“吃个月饼,还要听PUA”,对此网友纷纷展开吐槽,大部分人觉得,桃李面包并没有在营销中摆正自己的位置。
当然,也有支持桃李面包的一方。有网友就表示:“有人说五仁月饼不好吃,那是因为你年轻,你可以买给长辈,这是他们的记忆里的味道。”
对于这个观点,其实上文中也有提到。五仁月饼确实是老一辈人的记忆,但个人有口味上的喜恶,消费者也有自己的选择权,真没必要去强行灌输“忆苦思甜”的论调。
对此另一位网友就回复道:“不一定啊,我爸妈也不爱吃,而且长辈都要控制血糖,一口下去还得搭配胰岛素。”
确实也如这位网友所说,哪怕老一辈也有不爱吃五仁月饼的。而如今时代不同了,生活变好的同时,大众对于糖分的摄入越来越高。出于健康层面的考虑,五仁月饼也的确不建议多吃。
既然桃李面包说不爱吃五仁月饼的消费者没经过生活毒打,那就真不怪消费者毒打桃李面包了。
02
桃李面包致歉,别成下一个百果园!
面对舆论铺天盖地的批评,桃李面包很快又做出了一个意外决定:道歉!
在删除消费者表达不满评论的同时,桃李面包通过媒体采访表示:涉事广告画面在上线一天后已下架。
对于广告的创作意图,桃李面包进一步解释:
本次投放是品牌方第一次尝试开放式的内部共创机制,为了兼顾不同年龄阶段的共鸣,公司邀请了不同年龄层的同事自由创作文案,最终共产出了20组版本进行投放,本意是希望通过多样化的表达与不同受众建立连接,但其中一个版本在投放后引发了争议。
该负责人还对此表示了歉意,并将进一步完善审核机制,努力在鼓励创意的同时,更好地平衡审慎把关,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能第一时间意识道问题并诚恳道歉,我们有理由相信,桃李面包的初衷是好的,目的也只不过是想让更多的消费者接受五仁月饼。
而广大网友和消费者,也更希望桃李面包以百果园为鉴,别再走说教这条路了。
就在上个月,因回应“太贵了,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得罪了最不该得罪的人。
他在回应视频中直白表示:“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个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绝不在品质上做让步”。
余惠勇的意思很明确,百果园确实贵,之所以贵,是因为品质高。而消费者以前都是不成熟的,他们不该吐槽百果园贵,而是应该去接受贵的产品。
对于百果园的水果为什么贵,余惠勇是这样解释的:
水果这个产品非常普通,但是真正了解水果的呢,非常少,我们仍然会坚守做高品质的。
我要想给顾客留下一个便宜的印象是很容易的,因为它不同的品质差别太大了,哪怕外观同样的水果,有的时候差到四五倍。
而且便宜的水果呢供大于求,但真正的好水果是供不应求的,也是它贵的一个原因。
我们一方面呢,可以听到百果园太贵了的声音,但另外一方面呢,我们百果园有几千万的会员,如果没有一批真正认识到百果园价值的顾客,那百果园也就不复存在。
在谈到百果园的商业模式与消费者认知间所存在的矛盾时,余惠勇的话更加耐人寻味:
我认为商业就两种,第一个利用消费者的无知,第二个教育消费者成熟,像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个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
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他并不清楚的所谓的便宜之类的,我们想告知消费者,最后是消费者自己的选择。
但是如果消费者不知情的时候,实际上他是无从选择的,他只能选择便宜,只能看价格。
一方面我们认为还有空间在成本上继续去优化,能否再低一点的价格供应给我们顾客,但是我绝不在品质上做让步,除非我直接换品相,把品质做差一点、价格便宜点,但这不是我们要走的路。
如果从一个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他的这番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可这样的言论,可以在股东大会说给股东听,可以在行业交流会上说过同行听,唯独不能给消费者听。
商业的本质是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获取回报。
消费者是企业的衣食父母,百果园的说教姿态,将自身摆在了高于消费者的位置,违背了顾客至上的商业基本原则,赤裸裸地将价值观上的偏差传达给了消费者。
这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姿态,与消费者当下的真实体验和需求出现了巨大的错位,只会引发消费者的反感与抵制。
想要教育别人,务必要以身作则。然而,百果园自身在品控、管理等方面屡屡出现问题,去年315晚会,武汉某门店更是被曝出将腐烂的水果切块放入一次性盒子销售,谈何有品质可言?
而这一次,桃李面包犯了和百果园同样的错误,强行将说教之辞灌输于消费者,最终被流量所反噬。
真的想要把产品卖出去,更应该放下身段倾听每一位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去赢得青睐,而不是试图用”说教“改变他们的选择。
来源:唐大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