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为何担心中国承认朝鲜核地位?外交牌局如何重构核谈判?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5 16:16 1

摘要:金正恩第一次走上国际多边外交渠道,意味着他对自己的外交能力和朝鲜的外交政策越来越有信心,这同时说明他今后可能更不会轻易放弃核武器,而是会和更多的国家进行巧妙的外交周旋,因为他对自己的能力越来越自信,相信可以在其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前言

韩国外交的最大的重点就是缓解和朝鲜之间的关系,让朝鲜放弃核武器。

因此这次金正恩出现在中国参加阅兵式,让韩国非常紧张。

9月4号韩国媒体引述诸多专家的看法认为:

金正恩第一次走上国际多边外交渠道,意味着他对自己的外交能力和朝鲜的外交政策越来越有信心,这同时说明他今后可能更不会轻易放弃核武器,而是会和更多的国家进行巧妙的外交周旋,因为他对自己的能力越来越自信,相信可以在其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阅兵式上的并肩:韩国人为何担心中国承认朝鲜核地位?

金正恩这次访华最让韩国人揪心的,是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与中俄领导人并肩的画面。韩国媒体反复播放这个镜头,不少专家私下嘀咕:“能和两个核大国平起平坐的,怎么着也得是个核国家吧?”这种猜测并非空穴来风——朝鲜这几年拼命把核武政策往宪法里塞,2022年专门颁布《核武力政策法令》,2023年又把“拥核国家”四个字写进宪法序言,摆明了要把核武器变成国家身份的一部分。现在金正恩在国际场合露脸,难免让韩国人联想:中国是不是默认了朝鲜的核地位?

但明眼人都知道,中国的态度其实没变。外交部在2022年朝鲜立法时就明确表态,坚持半岛无核化的立场“没有变化”。这次阅兵式邀请函虽然发了,但官方通稿里通篇没提“核国家”三个字,反而强调“巩固中朝传统友谊”。说白了,中国请金正恩来,更多是出于地缘政治考量——毕竟朝鲜半岛的稳定直接关系到中国东北的安全,而不是要给朝鲜的核地位背书。

不过韩国人的担心也不是完全没道理。朝鲜这几年和俄罗斯走得太近了。2025年初,朝鲜给俄罗斯提供炮弹支援乌克兰战争,普京转头就给朝鲜送了一批先进的防空系统。这种军事合作让韩国人坐不住了:要是中俄真的形成“拥核联盟”,那朝鲜的核地位岂不是板上钉钉?但他们可能忽略了一个关键点:中国和俄罗斯在核问题上的立场其实不一样。中国始终把无核化当目标,俄罗斯则更看重现实利益,比如用朝鲜牵制美国在亚太的力量。这种差异注定了中俄不可能在核地位问题上步调一致。

更有意思的是,韩国自己的小动作也暴露了焦虑。阅兵式刚结束,韩国国会议长就追着金正恩握手,结果被冷面相对;转头又去找普京套近乎,希望俄罗斯帮忙传话,说韩国想在2026年联合国活动上和朝鲜“和平对话”。这种两头讨好的做法,恰恰说明韩国在核问题上已经有点慌不择路了。

从北京到华盛顿:金正恩的外交牌局如何重构核谈判?

韩国人最担心的,是金正恩把这次访华当成和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这种担心不是没根据的——朝鲜过去四次访华中,有两次都是前脚从北京离开,后脚就和特朗普坐到了谈判桌前。2018年那次最典型:金正恩3月访华,6月就在新加坡和特朗普会面,虽然最后没谈出结果,但确实让朝鲜在国际上刷了一波存在感。

现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刚开局,又放出话来想和金正恩聊聊。朝鲜这边也不含糊,金正恩在2025年1月视察核设施时特意强调,要“超额完成核材料生产目标”,还说“核盾牌是应对敌对势力的唯一依靠”。这种一边秀肌肉一边释放谈判信号的策略,和2018年如出一辙。韩国人看得明白:金正恩这是想把访华当成筹码,在和美国谈的时候多要点好处。

但这次情况和以前不太一样。朝鲜在2025年的策略更激进了。韩国国防研究院的报告提到,朝鲜可能会跳过无核化谈判,直接要求和美国谈“核军控”,也就是讨论怎么削减核武器,而不是彻底放弃。这种转变意味着朝鲜已经把核武器当成了永久选项,谈判的底线从“弃核换援助”变成了“以核换安全”。韩国人担心,要是美国真的接受这种谈判框架,那朝鲜弃核就彻底没戏了。

更让韩国人头疼的是,朝鲜的外交手腕越来越灵活。以前朝鲜只能在中美之间打太极,现在又多了俄罗斯这张牌。普京在阅兵式上主动问韩国议长要不要帮忙传话,这种介入让朝鲜在谈判中多了一个杠杆。要是朝鲜能同时拉住中俄,那它在和美国谈判时的底气就更足了。

法律与现实的鸿沟:朝鲜弃核的可能性究竟有多高?

要弄清楚朝鲜会不会弃核,得先看看朝鲜的核政策到底是怎么定的。2023年朝鲜修宪的时候,金正恩特意强调,核武器是“民族的命根子”,是“统一朝鲜的国宝”,还说要“从质量和数量上扩大核武装”,直到“世界无核化实现”。这种把核武器和民族存亡绑定的话术,让弃核在朝鲜国内几乎成了政治禁忌。

从现实角度看,朝鲜也不可能轻易放弃核武器。2025年朝鲜的经济状况依然严峻,粮食短缺、能源不足的问题没解决,但军费开支却连年增加。朝鲜官方媒体公开宣称,要“让经济建设和核武建设并行”,说白了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核武器。这种选择背后有深刻的安全逻辑:朝鲜认为,只有核武器才能挡住美国的“敌视政策”,才能保证政权的生存。

韩国人其实心里也清楚,朝鲜弃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梨花女子大学的朴元坤教授就说,以后和朝鲜顶多只能谈谈核裁军或者军备限制,别指望他们回到无核化谈判桌前。但韩国政府又不能明说,只能一边加强和美国的军事同盟,一边通过俄罗斯等第三方传话,试图维持对话渠道。这种矛盾心理,在韩国议长追着普京帮忙传话的举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朝鲜的核政策也不是铁板一块。2013年金正恩也曾说“核武不是商品”,但后来还是和美国进行了谈判。这说明朝鲜在压力下可能会有战术调整。但问题在于,现在的朝鲜比2013年更强硬了——宪法改了,法令立了,核武器从“选项”变成了“国策”。这种法律上的固化,让弃核的可能性比十年前更低了。

说到底,朝鲜弃核的关键不在韩国,也不在中国,而在美国。要是美国能像对待印度、巴基斯坦那样,默认朝鲜的核地位,那朝鲜可能会在核武规模上做点让步;但要是美国坚持无核化,那朝鲜大概率会继续走“以核制美”的老路。韩国人现在夹在中间,既怕美国妥协,又怕朝鲜强硬,这种两头为难的处境,恐怕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来源:云鹤说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