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意渐起,新学期始来。为进一步巩固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成果,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与社会责任感,9月4日,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携手重庆工商学校,创新开展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系列法治教育活动。本次活动由该校法律社团校外指导老师——江津法院刑庭副庭长陈健全程参与和
2025.9.4
秋意渐起,新学期始来。为进一步巩固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成果,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与社会责任感,9月4日,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携手重庆工商学校,创新开展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系列法治教育活动。本次活动由该校法律社团校外指导老师——江津法院刑庭副庭长陈健全程参与和指导,通过法治实践、座谈研讨、夜间课堂三大模式,为学校师生及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沉浸式法治教育体验。
户外实践长本领
师生携手进社区﹏
▲向社团成员讲解普法要点和分工安排
活动首站,来自江津法院的“5G”车载便民法庭,驶入白沙镇步行街,瞬间吸引来往居民的注意,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普法风景线。
在社团指导老师陈健的带领和指导下,重庆工商学校法律社团的学生们化身“小小普法员”,热情地向社区居民分发普法资料,用生动的语言讲解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指导社团成员开展法治宣传
“爷爷奶奶,陌生电话让你转账,可一定要警惕哦!”学生宣传员小王耐心地向一位老人讲解道。
“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宣讲,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更让法治意识深植于心。”陈健表示,走出校园、深入社区的实践模式增强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运用能力。
院校座谈谋发展
法治社团这样干﹏
为进一步激发校园法治教育的内生动力,法院干警与重庆工商学校法律社团的骨干成员们及老师举行了专题座谈研讨会。双方回顾了过去一年来法律社团的发展,并围绕“如何建好、用好法律社团”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学生畅谈实践感想
▲指导老师就社团发展提出建议
校方师生就“社团活动如何更贴近学生需求”“怎样发挥社团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出了想法;法院干警从专业角度出发,为社团的日常管理、活动形式创新、影响力提升等方面提出建议,鼓励社团成为校园法治文化的“播种机”和“宣传队”。
会上,双方就新学期社团活动计划达成共识:一是根据成员需求和学校特点,确定了社团以基础法律知识普及为主的定位。二是设定目标,每季度组织至少一场法治活动,如模拟法庭、社区法律讲座、法律援助等。三是建立“法院法官+校内导师”双指导机制,实施“社团骨干-班干部-全体学生”三级传导模式,充分发挥法律社团在普法教育中的“引擎”作用。四是丰富活动形式,以“学术活动”“实践项目”“文化活动”“热点主题”四位一体,通过案例分析会、法律诊所、主题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方式打造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社团生活。五是注重成员培养与发展,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提升成员专业素养。
夜间课堂学知识
“开学第一课”来了﹏
当晚,重庆工商学校大讲堂灯火通明,一场别开生面的“夜间法治课堂”在这里进行。课堂伊始,陈健与同学们分享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阅兵仪式观后感,他从阅兵仪式引入法治话题:“强大的国防力量守护国家主权,而完善的法治体系则守护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作为新时代青年,你们既是国家强盛的建设者,也是法治建设的参与者。”
▲法治课堂开讲
随后,课堂进入案例研讨环节,陈健选取了涉学生群体的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诈骗、帮信等常见违法犯罪案例,通过“案例剖析+互动问答”的形式,引导同学们参与交流。
▲现场互动
“出于义气帮朋友打架,可能构成什么犯罪?”“出借银行卡赚取佣金,为什么涉嫌帮信罪?”每个问题都紧扣校园生活实际,大家争相发言。课堂从法律构成要件、量刑标准、社会危害等角度一一解析,为同学们厘清法律边界。
★
本次活动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交融的模式,为法院、学校共织未成年人保护网作出了有益探索。江津法院与重庆工商学校将以此次“开学第一课”为起点,不断夯实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成果,打造更具特色的职业院校法治教育品牌。
戳下方图片
来源: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