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多维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汉寿甲鱼“游”入北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5 18:12 1

摘要:“三山六水一分田”,该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优势,经过多年产业培育,成功将特色水产资源转化为国际市场认可的优质商品,经华籍代理商对接,将“禾田甲”甲鱼产品推向海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据悉,此次出口产品包含三类精深加工产品,共计30件货品,总价值达10万元

本报记者 欧阳军 实习生 古典

近日,湖南省汉寿县首批“禾田甲”甲鱼产品“漂洋过海”,正式销往加拿大,标志着汉寿优质甲鱼敲开北美市场大门,走向全球。

“三山六水一分田”,该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优势,经过多年产业培育,成功将特色水产资源转化为国际市场认可的优质商品,经华籍代理商对接,将“禾田甲”甲鱼产品推向海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据悉,此次出口产品包含三类精深加工产品,共计30件货品,总价值达10万元人民币。

海外拓展,东西联动,汉寿甲鱼“出湘出海”

欲破巨浪乘长风,跃出洞庭唱欢歌。记者从汉寿甲鱼全产业链协会获悉,自2024年9月开始筹划甲鱼出口加拿大这一项目以来,有关部门围绕产品合规、市场适配等核心环节,先后完成市场认证、出口包装优化、海外市场调研等一系列基础工作,为汉寿甲鱼“走出去”筑牢根基。经过反复打磨,质量优化,汉寿禾田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甲鱼产品在2025年8月28日顺利通过海关查验,正式打通出口加拿大的渠道。这一突破不仅是汉寿甲鱼产业标准化、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成果,更标志着湖南优质水产在北美市场的布局迈出实质性一步。

汉寿甲鱼全产业链协会会长徐元介绍,汉寿甲鱼的海外拓展版图还会持续扩大,目前正在对接韩国湖南商会,计划待华天集团在韩酒店建成开业后,依托双方合作机制推动汉寿甲鱼进入韩国市场,进一步拓宽海外销售网络,让“洞庭味道”走向更多国际餐桌。

据了解,汉寿县在加速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推进国内跨区域合作。该县计划与新疆沙雅县达成水产养殖战略合作,利用当地优质水资源培育高品质甲鱼,构建“东西联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徐元告诉记者,新疆沙雅县拥有28万亩天然水域,水质源自天山与昆仑山融雪,经检测符合甲鱼养殖标准。双方通过互访考察确认合作意向后,决定采用空运方式运输甲鱼苗种,目前沙雅县已引进首批5000只汉寿甲鱼苗开展试养,标志着该县首个跨省生态养殖示范项目正式落地。此次合作不仅有助于拓展国内市场供应渠道,还能通过不同水域环境的养殖实践,持续优化甲鱼品种的品质,为特色水产养殖业区域合作提供创新样本。

技术赋能,甲鱼成高端水产市场“抢手货”

目前,汉寿县拥有甲鱼养殖面积19万亩,年产5.2万吨,甲鱼全产业链产值已达90亿元。全县共有甲鱼加工企业13家,研发了酱板甲鱼、药膳甲鱼等16类精深加工产品,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肯尼亚等地。作为全国最大的甲鱼生态养殖基地,汉寿县已形成集规模养殖、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在持续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汉寿县积极推进技术创新,致力于甲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汉寿甲鱼全产业链协会为了提升消费者对汉寿甲鱼的识辨,专门研发出了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专属头套,这个特殊的头套植入了全球领先的芯片和物联网防伪技术,实现“一物一芯一码”。该头套内置物理加密芯片,有专属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扫码可获取甲鱼品种、养殖基地、生长周期、质检报告及物流轨迹等全流程信息,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透明化监管。“防伪溯源多功能头套”,这项黑科技让汉寿甲鱼披上了防伪和溯源的双重“甲盾”,保障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在养殖环节,脱抗技术的应用同样彰显产业高标准。位于汉寿县的全国首家甲鱼脱抗基地,创新采用生态脱抗模式:从农户处收集的甲鱼,集中放置于加注井水的生态池内,静养21天,期间不喂食,通过自然代谢排出体内多余抗生素与脂肪,最大限度保障甲鱼的品质与口感。该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经基地脱抗处理的甲鱼,已稳定供应全国‘盒马鲜生’超市及‘叮咚买菜’生鲜平台,成了高端水产市场的‘抢手货’。”

传统与创新,甲鱼产业焕发新生机

“我的主业就是孵化甲鱼苗,养殖地从最初的6亩,一步步发展,到现在有100多亩。浙江、山东、河北三省的第一只甲鱼苗,是我推广出去的。我希望能将正宗的汉寿甲鱼推广到全国。”面对记者,汉寿甲鱼养殖大户张洪江话语间满是自豪。“提升养殖技术没有捷径,全靠慢慢摸索。甲鱼苗的运输,我们采用持续控温专车运送,24小时内就能送达,确保存活率。在水质调控、中药预防病害和推广无抗养殖等技术上,我敢闯敢试,我的养殖场一直走在行业前面。”作为老一辈养殖人,张洪江凭借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与不服输的坚守,带头推动甲鱼养殖产业向标准化、绿色化转型。

与此同时,年轻一代的崛起给甲鱼养殖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他们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用数字工具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作为“新农人”,魏涛大学一毕业便接过家乡甲鱼产业的“接力棒”,大胆尝试,通过直播、短视频打通销售新通道。从最初直播间无人问津,到现在日均几十单、销售额数千元,是他一步一步不懈努力和坚守。他不但推广自家产品,而且致力于宣传汉寿甲鱼文化、传播品牌故事。谈及未来“互联网+”的养殖规划,魏涛眼睛闪闪发亮:“汉寿中华鳖的品质、口感,比杂交鳖、外来品种更好,这是我们的底气。下一步,我打算好好钻研短视频创作,自己学剪辑、找专业人士,把家乡的甲鱼特色和养殖细节展示出来,让更多人了解汉寿甲鱼,喜爱汉寿甲鱼。”​

在“中国甲鱼之乡”汉寿这片热土上,两代人的共同努力正悄然推动这一传统产业迈向更广阔的市场。

多措并举护航产业,实现甲鱼从“特产”到“名产”

为推进甲鱼产业规范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汉寿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10多位县级领导牵头,农业农村局、环保局等10余个部门协同参与,组建了“甲鱼专班”。全县上下拧成一股绳,各部门协同配合,聚焦关键环节,推出一系列重要举措,为甲鱼产业护航。

“作为全县主导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甲鱼产业发展。”该县甲鱼办主任周立文说,“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支持甲鱼防伪溯源体系建设和无害化处理;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技术指导,通过发放资料、短信提醒和季度培训等方式,为养殖户提供精准服务;此外,县市场监管局实施常态化监管,开展不定期抽检,建立健全养殖台账,确保养殖过程透明可控。”

周立文介绍,该县计划筹办全国甲鱼产业大会,搭建全行业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助力汉寿甲鱼对接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今年下半年,将重点推进甲鱼文化的挖掘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出版汉寿甲鱼专著系列,梳理产业历史与文化;着手修复70年代拍摄的“人工养殖甲鱼”电影,挖掘产业文化,唤醒产业记忆。同时计划建设甲鱼无害化处理厂,并积极引进京东等知名企业,推动甲鱼深加工产业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要持续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优化精深加工产业布局,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和独特的舌尖味道来赢得消费者与市场的广泛认可,实现汉寿甲鱼从“特产”到“名产”的高质量跃升。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