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上半年,浙江茶叶出口交出亮眼成绩单。9月5日,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对外合作中心获悉,1-6月全省茶叶出口量达9.3万吨,同比增长21.5%;出口额21亿元人民币,增幅达23.4%。其中对非洲市场表现尤为突出,15.3亿元的出口额实现了27%的同比增速,充分展现
今年上半年,浙江茶叶出口交出亮眼成绩单。9月5日,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对外合作中心获悉,1-6月全省茶叶出口量达9.3万吨,同比增长21.5%;出口额21亿元人民币,增幅达23.4%。其中对非洲市场表现尤为突出,15.3亿元的出口额实现了27%的同比增速,充分展现了“浙茶出海”的发展潜力。
为巩固这一良好态势,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近日联合杭州海关、宁波海关共同发布《支持“浙茶出海”的十条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三大核心目标:到2027年建成国际认证标准茶园8万亩以上,实现年出口额5亿美元(约合36亿元人民币),培育10家出口超亿元的龙头茶企。标志着浙江茶产业国际化进入系统推进新阶段。
“浙茶出海”首重品质。《意见》提出支持标准茶园建设,推动茶园宜机化改造和生态低碳管理,创新“省内备案+省外共建”的原料供应新模式。同时加快制定全产业链团体标准,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瞄准国际消费趋势,重点发展抹茶、原叶茶等新茶饮品类,拓展茶食品、茶用品等高附加值领域。
品牌建设与渠道拓展双管齐下。政策着力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级出海体系,借助“中国国际茶博会”等重要平台,深化产业链国际合作,加速茶叶自主品牌走向世界。计划至2027年组织10场以上境外推介活动,助力新茶饮品牌国际化及名优茶出口。鼓励企业通过国际展会、跨境电商等渠道开拓市场,特别是在北非、西欧等关键区域布局海外仓、海外体验中心。
文化赋能成为茶产业国际化的重要抓手。文化赋能被列为重要路径。浙江支持将龙井茶炒制、径山茶宴等非遗技艺转化为文化IP,推广“茶园+主题民宿”等体验模式,增强国际消费者对浙茶的文化认同,同步推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服务保障层面,浙江将加速推进建设茶叶特色农事服务中心,推广智能化绿茶初制生产线。海关部门已开辟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完善“一对一”通关服务。同时强化出口监测预警机制,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加强知识产权海外保护。
今年以来,浙江通过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国际茶日”主场活动、香港美食博览会和“世界茶乡看浙江”系列推介,搭建了茶产业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下一步,浙江还将组织企业赴摩洛哥等国家参加国际展会,推动“浙茶”品牌全球化发展。(记者 张恒金)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