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它是内娱第一饭综!这题材,只有我大中国配拍!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5 17:59 2

摘要:十几年前,乌鸦也曾辗转不少城市,最终来到广州,工作、成家、生子…

不少粉丝都应该知道,乌鸦是一名重庆人。

十几年前,乌鸦也曾辗转不少城市,最终来到广州,工作、成家、生子…

不少朋友曾问我:为什么会选择广州作为第二个家?

我说出了一个真诚的,别人无法反驳的答案:因为,广州实在太好吃了…

为了这口吃的,我在这里努力工作,成为了坚定的潮汕女婿,心甘情愿地从乌鸦,吃成了乌牙鸟…

严格来说,我的工作,不仅是电影号的主笔人,还是粤菜和川菜的舌尖主理人…

前几天,看到某个节目上,潘玮柏担任美食评委时,一边淘汰选手出局,嘴上说着抱歉,但一边又不肯停下来,疯狂往嘴里塞烤串的画面…

这么接地气的活人感,这么倔强的中国胃,这么诱人的场面,燃起了我对这个节目的兴趣…

本来只想看一期,结果根本停不下来,目前更新的两期全看完了:

我估计,每个爱吃的人,都无法抵挡这样的诱惑:

《炙热游戏:百厨大战》

舞台上,100名被邀请参赛的素人厨师,揭下遮在眼睛上的黑条,一一亮相…

他们中的一些人,有的手臂上被贴上了金色的徽章,有的被贴上了黑色的徽章…

金色代表的是希望的徽章,代表前辈们对他们寄予厚望;

而黑色,则是危险的淘汰目标…

降下这第一道评判的,是穿着黑色厨师服的星厨,在餐饮界已经拥有一定实力和声望的前辈们…

100位素厨,只能留下15位。

能证明自己的,只有烹饪的成果。

然而,当比赛开始,在竞技之中,藏在食物之中的,是他们始料未及的收获和触动…

壹 | 战场上的父女

场上的两位素厨,是一对父女。

但他们并非搭档,而是对手。

十三岁开始做饭,厨王争霸赛的冠军,行业内鼎鼎大名的金鼎轩行政总厨父亲,和从小梦想当厨师,学厨四五年的女儿。

提及父亲,女儿心情复杂:之所以想做厨师,都是因为厨神父亲的耳濡目染…

但当她坦诚想学厨,父亲却坚决反对:这行太累太苦,我不允许!

父女俩的关系,一度剑拔弩张…

这次,父亲做的,是红烧本帮河鳗。

学习法餐出身的女儿,更希望突出食材本身的味道。

节瓜花包裹的节瓜馅,放入清亮的油锅之中,配上青节瓜做的奶油酱汁…

女儿胸有成竹:乱拳打死老师傅,我有信心能打败我爸!

但评委尝过以后,父亲晋级,女儿却遗憾离场…

然而,父亲却说:如果只能有一个人晋级,我肯定把机会给孩子…

贰 | 养家学厨的哥哥

16岁时,家里贫困的全进华为了帮补家计,早早出了社会,接触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厨师。

在他的记忆里,妈妈做的白切鸡,是最值得复刻的味道。

朴实的刀工、粗放的摆盘,保持鸡肉的原汁原味,是他对这道充满童年回忆的菜品理解。

评委尝了尝:味道没问题,摆盘不够美观…很遗憾。

全进华有点失落,但并不特别失望。

毕竟,现在的他,已经在陪伴父母身边,养殖场里有不少鸡,自家也有果园。

他也享受着做饭的乐趣,尤其是妹妹全红婵回家时,他也会下厨,给运动员妹妹煮一道白切鸡,那是家的味道。

叁 | 家里的妈妈就是大厨

中国香港著名的“巨肺”歌手肥妈,最喜欢在做饭时唱歌。

她说:我们家人很多,儿女孙子加起来,32个孩子。孩子大了全世界跑,我用做饭,吸引他们回家。

早些年参加美食节目,她就凭借精打细算、中国菜和东南亚菜融合创新的做饭风格,俘获了无数主妇的心。

咖喱鸡、打抛鸡肉、香茅煎焗鸡…100分钟,一鸡五吃,足见功力深厚。

和平时在家做饭时,招呼孩子们来试味的妈妈一样,一边做,一边招呼身边的厨师来吃…

100分钟的时间,肥妈的厨房,有香味,也有笑声。

但评委尝过以后,却意见不一,最终被淘汰。

她说:输了没关系,口味因人而异,我还是会继续做饭,给自己吃,给孩子们吃…

我来这里,就是希望大家记住,每个妈妈,都是独一无二的大厨。

8月27日,优酷出品的美食竞技类综艺《炙热游戏:百厨大战》播出。

有观众评价:看得停不下来…有点特别的美食节目,你以为它在做饭,但其实有故事,你以为它主打的是温情,但转头还是残酷的比赛,而且比任何节目都严格…

巨大的厨房里,考究齐全的烹饪设备,100位素厨置身其中,在刀光火影间挥洒自如…

一个美食综艺,却拍出了闯关游戏的刺激紧张…

节目邀请了中餐泰斗周晓燕和曾获得顶级名厨称号,专攻西餐的邱琼老师,作为专业评委出席。

另外两位代表普通人舌头的,岳云鹏和潘玮柏,各自和两位专业评委组成点评团。

素厨必须同时获得两位评委的奖牌肯定,才能获得晋级。

以吃货自居的潘玮柏,无论看到什么菜,都会两眼发光…

凭借灵敏的舌头,吃遍了大江南北,不仅是优秀的歌手,也是出色的饕客。

即使不合口味,他也会吃完每一份菜品,因为他觉得,只有“光盘”,才是对食物最大的尊重…

在短视频时代,一个煎溏心蛋的几分钟视频,都可以获得几百万赞。

但这档每期一小时起步的美食综艺,却依旧有着某种坚持:

不仅能看见美食,还能看见人心。

每一款菜,在镜头下,都自带极致的,诱人的滤镜:

切段的河鳗,放入烈火烹油之中,高温穿透鱼肉,水分蒸发的鱼肉和油脂相互渗透…

糖色浸透河鳗的皮肉,深色的糖浆裹满浸透鱼肉,倒入葱蒜炸好的熟油之中,红亮如霞,浓油赤酱,肥腴鲜甜的气味,扑鼻而来…

放入沸水中的鸡身,三提三放,用最小的火,浸熟整只鸡,保持沉浸在“温泉”的状态下;

出锅的一瞬,扔进冰块之中,“冰火两重天”的处理,让凉飕飕的鸡皮和温润的鸡肉难舍难离,油脂紧锁,肌肉爽脆弹牙,晶莹剔透…

蘸上樟木香和辛辣感层叠的沙姜、甘香爽利的姜蓉,果冻般的口感,咸鲜醇香、层次饱满…

鸡肉去骨下锅,浇入浓郁的咖喱,一碟闪亮的咖喱鸡出炉;

在罗勒叶鱼露和小米辣的辛辣鲜香里,加入鸡肉碎,草本的香气和干香的鸡肉配合得天衣无缝…

每个厨师,不论经验深浅,无论菜式风格如何,在他们的菜品背后,都能看见他们独特的经历和处世态度。

曾经遭遇迷茫的英语教师,在30岁这年,转行成为了厨师:事业遭遇瓶颈,我静下心来,问自己到底最喜欢什么,内心的声音告诉我,是做饭…

在炫目的灯光下,一位姐姐吃力地看着调料瓶的说明。

原来,她的眼睛有家族遗传性疾病,按照年纪,也快差不多失明了…

她是老师,但心里始终有一个厨师梦:来之前,我给自己设定下目标,只要做饭的时候不要跌倒,顺利做完一道菜,就已经达到了目标…

风风火火的女老板,惨遭淘汰后,心态也很松弛:各人有各人的口味。

作为一档竞技,比赛免不了要涉及残酷的厮杀、冰冷的分数…

但是,在他们真诚的自我分享之中,每一样菜品,都指向着各人生活的轨迹,过去的温存和未来的希望…

家的味道,有甜蜜,也有苦涩。

作为中国人,父母子女间,表达爱最豪迈和最果敢的时刻,是在饭桌上。

小时候,女儿在饭桌边把父亲当作偶像,长大了,在炉灶边把父亲当作对手。

在比赛结束,听到父亲说“希望孩子晋级,有所成就”,多年来的赌气和冷漠,瞬间被击碎;

妈妈用一桌家常菜,聚合天南地北的孩子们,有矛盾和怨言的都暂时休战,疲惫的不满的,都在饭菜入口的一刻,烟消云散…

内敛的中国人,借着丰富的家常菜表达爱的手段,专一又丰富。

几个在外地的游子,有自媒体、有学厨、有店主,有的已经在行内小有名气,收获了一些肯定…

但在选择烹调时,他们首选的,还是不那么有名的,甚至没有巨大把握的家乡菜:

气味独特的生牛肉,是傣族女孩从小被教导,对自然和本味的敬畏和追求;

在日本学厨的大连女孩,烹制的,是从小吃的,原汁原味的海鲜…

人情味和归属感,在四溢的香气和升腾的烟火气之中,再次得到印证和肯定…

比赛中,他们放弃了最功利的想法,放弃了最炫技的菜式,甚至有一丝冒险…

反而选择了,深藏在心底的,从小陪伴厨师自己长大的,最古朴和本真的味道。

这份和家的默契,呼应童年的声音,也在烹制食物的过程中,重新被诠释…

请别误会…

虽然会仔细听故事,但专业的评委们,并没有让故事“催眠”…

而是仍然把菜品的质量,放在第一位…

妈妈做的咖喱鸡,如果没有腌入味,也不能过关;

全副武装,花样繁多,看似经验丰富的女老板,煲仔饭火候不到,也是要被淘汰的;

即使拜师名厨,但炒饭太湿,也是要遗憾离场的…

无论是情怀的流转、身体的缺陷,还是经历的坎坷,都无法撼动评委“无情”的心。

故事和温情自然是加分项…

但评委没有放弃一档美食竞技类综艺的底线和原则:菜品的味道。

无论是评委还是素厨,都充满着各自对食物的尊重,遵循行事的章法。

他们彼此对于食物的交流和提醒,没有前辈的高高在上,只有善意和平等,后辈对于煮食的再度领悟,是烹饪对料理者贵重的赠予…

每一个厨师,都会借着食物,给食客传递无限的温柔和温度。

他们是倔强的女儿,是沉默慈爱的父亲,是神乎其技的妈妈,是想念家乡的游子,是养家糊口的青年,也是希望透过炉火和美味,证明自己的接班人和创新者…

味至浓时,即家乡…

掠过舌尖的味道,和胃相连,和大脑相连,和记忆相连…

那是每个人和家乡,和亲朋,和年轻的自己的生活相交过的,最亲密,最具体的痕迹…

作为在广州的重庆人…

每当乌鸦回到重庆,就会想念公司楼下鲜甜惹味的腊味煲仔饭…

那是我和小伙伴创业时,每个加班完的深夜,对未来和前路,充满希望的见证…

但当我身在广州,又会不自觉想起妈妈做的香辣美味的回锅肉…

那是我最熟悉,最有安全感,陪着我长大的味道,我可以在那种味道里,安心地做回胸无大志的小孩…

正如节目中,评委邱琼老师所说:能打动人的菜,往往具有生活感。

或许,我们的舌尖深处,早已在每次的咀嚼和吞咽间,藏匿着五湖四海的文化,也流转着绵密深厚的回忆和滋味,在天涯海角的旅途中,历久弥新…

来源:湖北台综艺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