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撕开水果画皮:5大“智商税”骗光中国人的水果自由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9 07:10 1

摘要:央视近日曝光五大水果骗局,从景区兜售的“黄金果”到超市里价格翻十倍的“水果西兰花”,商家用话术和色素编织的谎言,让消费者在掏钱时以为买到的是健康,拆开包装才发现是妥妥的“智商税”。

央视近日曝光五大水果骗局,从景区兜售的“黄金果”到超市里价格翻十倍的“水果西兰花”,商家用话术和色素编织的谎言,让消费者在掏钱时以为买到的是健康,拆开包装才发现是妥妥的“智商税”。

1. 辣椒芒:畸形果的逆袭神话
云南某果园负责人老张私下透露:“这些不到拳头大的芒果,往年都是喂猪的料,现在打上‘稀有品种’标签,身价直接涨到58元/斤。”网友@爱吃芒果的小王晒出对比图:“左边是我在水果店买的‘辣椒芒’,右边是菜市场5块钱3斤的处理货,不能说毫无关系,简直一模一样!”

2. 金西梅:糖精泡出来的“红宝石”
成都锦里古街的流动摊贩老李,边给桃子刷胭脂红素边嘀咕:“这玩意泡三天,比抹了胭脂的姑娘还诱人。”检测机构报告显示,这类“金西梅”甜味剂超标12倍,却因不属于现行食品安全检测目录,堂而皇之登上景区C位。

3. 裂口冬桃:霉菌培养皿的“爆浆”营销
陕西果农刘大姐看着自家裂口桃被收购商装车,叹了口气:“这些桃子放不过两天就会流黑水,但人家贴个‘爆浆款’标签,转身就在直播间卖9.9元/个。”消费者晒出医院诊断书:“吃了三个,急性肠胃炎住院三天。”

4. 野生猕猴桃:农药超标的“自然馈赠”
长白山导游小赵揭秘:“所谓野生猕猴桃,都是在果园打了膨大剂没达标的产品,套个麻袋就成‘深山老林特产’。”农药残留检测单上的克百威数值,比家种猕猴桃高出7倍。

5. 水果西兰花:蔬菜界的“变形记”
杭州某超市促销员培训手册流出:“切西兰花要保留一点根茎,沾点水珠,标价签写‘维生素炸弹’。”营养师算过账:“所谓‘1颗顶15根香蕉’的说法,实际连1根香蕉的钾含量都达不到。”

1. 监管盲区里的魔幻现实
当“金西梅”检测报告符合国标却违背常识,当裂口桃在法律上不算变质食品,北京律师王敏直言:“现行标准追不上商家的脑洞速度,消费者维权就像在迷宫里找出口。”

2. 流量时代的集体共谋
某MCN机构课程截图曝光:“教你在直播间把烂苹果说成‘冰糖心老树果’,退货率超30%照样赚钱。”网友犀利评论:“我们一边骂奸商,一边为9.9元包邮的‘果切盲盒’疯狂下单。”

3. 舌尖上的信任重建实验
上海社区兴起“阳台种菜群”,90后白领小林抱着自己种的西红柿苦笑:“不是我们喜欢当农夫,是真怕哪天吃西兰花都得带农药检测笔。”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建明的发问登上热搜:“当吃水果变成技术活,到底是消费者的悲哀还是行业的耻辱?”

以上这些曾有央视记者查访过,有些商家专门收购这些残次品,经过包装铺垫,转手价格翻好几倍。景区、电商成“重灾区”。部分水果经过化学处理,长期食用会危害健康。

来源:舞动恩尼斯6d0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