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新冠正引发全球致残风暴,这场正气与余邪的持久战,很难查出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5 11:37 2

摘要:2025年8月17日,美国贝勒大学的学者在权威公共卫生期刊《公共卫生报告》(Public Health Reports)上发表的一篇重磅综述指出:我们正在面临一场由“长新冠”引发的“大规模致残事件”。

当核酸转阴、发热消退,许多人以为身体已打赢了对抗新冠病毒的战役。

然而对全球数千万人而言,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疲劳如影随形,头脑似被浓雾笼罩,心悸、疼痛、失眠轮番侵袭。

2025817日,美国贝勒大学的学者在权威公共卫生期刊《公共卫生报告》Public Health Reports)上发表一篇重磅综述指出:我们正在面临一场由“长新冠”引发的“大规模致残事件”。

在中医看来,这并非简单的“恢复期延长”,而是一场正气亏虚、余邪未清的持久战。

1

—The First—

为何“阳康”后

身体仍像被掏空

中医将新冠病毒归为“瘟疫”,其性兼夹湿、热、毒。感染初期,邪气入侵与正气激烈交争;待急性期过后,身体虽驱除主力病邪,却可能陷入“余邪未尽、气阴两伤”的胶着状态。

这时可能陷入两种可能——

一是功能失调>器质损伤:病毒导致的微小血管瘀堵、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在CT、血液检查中难以显现,却可造成细胞层面的“怠工”。

二是正气耗损的连锁反应:肺主气、脾运化,病毒首伤肺气,继损脾气。肺虚则气短咳嗽,脾虚则腹胀乏力;久病及肾,更见腰酸、脱发、畏寒。

两种情况也解释了为什么长新冠患者明明不舒服,但常规检查却总是显示“一切正常”

2

—The Second—

社会警示

被忽视的“静默海啸”

新冠是慢性的,目前没有特效药,而且通常不是致命的。这意味着,患者群体不会因为痊愈或死亡而减少,新的患者却在不断加入。

科学家们之所以将“长新冠”称之为“大规模致残事件”的原因主要有3


劳动力折损:“脑雾”迫使脑力工作者效率骤降,疲劳感让体力劳动者难以负荷导致大量正值壮年的人口被迫减少工时、转换岗位甚至完全失业

医疗资源挤兑:患者辗转多个科室,消耗大量检查资源却难确诊更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

家庭照护负担:除了经济因素,患者与家人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治疗一系列后遗症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形成一种压抑的家庭氛围


长新冠对社会构成的系统性冲击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公共卫生危机,虽然战胜了病毒的急性攻击,却可能输给它漫长的消耗战。

3

—The Third—

调理之道

修复正气的三重防线

中医强调“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想减轻长新冠的危害,一定不能忽略初期调养。

1.中药调补:修补能量漏洞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长新冠的疲劳、脑雾、心悸等,本质是肺脾肾三脏虚损:

肺气亏虚→ 气短、咳嗽(肺失宣降)

脾气虚弱→ 腹胀、便溏(运化无力)

肾精耗伤→ 腰酸、脱发(髓海失养)

气阴两虚型选用生脉饮(太子参15g + 麦冬10g + 五味子6g,修复呼吸道黏膜,减少干咳

脾虚湿困型则推荐六君子汤(党参12g + 白术10g + 茯苓15g + 陈皮6g,增强消化酶活性,改善营养吸收

不过注意康复初期忌大补人参、鹿茸通通不行试试清补食疗山药粥、莲子羹循序渐进补气。

2.呼吸训练:重启心肺功能

新冠病毒最易损伤肺脏,导致肺泡萎陷、氧合能力下降也就是中医说的“宗气不足”。

腹式呼吸可激活膈肌,提升肺通气量15%每日5分钟,即可激活萎陷的肺泡

另外建议练习六字诀“嘘、呵、呼、呬、吹、嘻”为吐纳法,通过声波振动频率共振支气管纤毛,加速痰浊排出,改善“一动就喘”的毛病

3.坚持食疗:日常养护关键

针对长新冠引发的疲劳乏力、食欲不振、气短心悸等后遗症,推荐五指毛桃煲鸡汤这个中医食疗方,结合药食同源理论,兼顾安全性与调理效果。

材料包括五指毛桃党参茯苓陈皮鸡肉生姜、红枣等。

五指毛桃+党参改善细胞能量代谢,缓解“一动就喘”的缺氧状态;茯苓+陈皮促进胃肠蠕动,解决脾虚导致的腹胀、消化不良。

长新冠患者多伴微循环障碍。五指毛桃中的三萜类物质可化解微血栓,党参多糖增强红细胞携氧能力,共同改善组织供氧。

鸡肉富含锌、硒,修复呼吸道黏膜;生姜温阳固表,减少风寒侵袭导致的症状反复。

但要注意方子虽好,需结合体质辨证!



若你或家人经历疲劳持续3个月未缓解轻微活动后心悸气短加重出现“劳累后不适”等等不适症状,请务必寻求专业中医师的帮助。

记录症状日记为辨证提供线索;避免自行滥用补品,防止“闭门留寇”。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修复这场战役的伤痕,需要医患携手,耐心耕耘。

温馨提示:文中药方需经中医师辨证使用,体质差异决定用药选择。

来源:名医在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