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破烂小伙帮我修屋顶 大儿媳妇嫌弃不让进门 昨天他捐款百万上新闻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0 07:55 1

摘要:雨季连绵,我家那片破瓦又漏了。一个人住挺好,就是屋顶的事儿怪让人犯愁的。我看着房梁上那几点湿渍,像天花板长了几颗老年斑。往年大伙儿换新瓦,儿子媳妇会来帮忙,今年他们在县城买了小楼,回来得少了。

雨季连绵,我家那片破瓦又漏了。一个人住挺好,就是屋顶的事儿怪让人犯愁的。我看着房梁上那几点湿渍,像天花板长了几颗老年斑。往年大伙儿换新瓦,儿子媳妇会来帮忙,今年他们在县城买了小楼,回来得少了。

电视上又播着今年的水情预警,主持人说话的声音被雨砸在窗户上的声音盖过去了。我摸出手机,想给儿子打个电话,但看到时间是下午三点,这会儿他应该在单位上班,我就把手机放回了口袋里。

正犯愁呢,院子里隐约有人喊:“张叔,张叔在家吗?”

我拉开门一看,是个瘦高个子的年轻人,头发湿漉漉的贴在额头上,背着个大塑料袋,里面装着些酒瓶子、废纸箱什么的。我认出来了,这是村东头张老三的孙子小波,平时靠收破烂为生。那孩子从小没妈,爹在外打工没个着落,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如今老两口都不在了,他自己住在村东头那间破屋里,过着清苦却干净的日子。

“张叔,我看您家屋顶漏了,需要帮忙修吗?”小波微笑着问,脸上满是雨水。

“你咋知道我家漏雨了?”我有些惊讶。

“昨天路过看到您在院子里摆了几个盆子接水,就猜到了。”小波腼腆地笑了笑,“我以前在县城跟着建筑队干过一阵子,修个屋顶不难。”

说话间,雨又大了起来。我赶紧让小波进屋避雨,他却站在门口不肯进,说自己衣服湿了,怕把地板弄脏了。

“快进来吧,地上不就是点水吗,一会儿就干了。”我招呼他。

小波终于进了门,但很小心地站在门口的地垫上。他放下了他的袋子,扫视了一下我家的天花板:“张叔,您这漏得不严重,主要是几块瓦松动了。雨小点我上去看看,应该修起来不难。”

“那太谢谢你了,可天黑前能修好吗?”

“应该没问题,雨小一点我就爬上去,不过得有人在下面帮我递工具和瓦片。”

我点点头:“那行,你吃了吗?我下点面条,咱们吃了再修。”

小波挠挠头:“不用麻烦了,我带了馒头。”

我去厨房翻了翻,找出半个咸鸭蛋和几根咸菜。仔细一看冰箱里还有两个皮蛋,是上次大儿媳妇带来的,她嫌弃我这老冰箱不够干净,就把东西放下就走了。

面条下好了,我招呼小波:“来,垫垫肚子。”

小波犹豫了一下,还是在桌边坐下。他目光落在电视柜上那张全家福上——那是五年前拍的,儿子儿媳妇还有我,站在县城新盖的政府大楼前。小波边吃边说:“张叔,您儿子在县城当公务员挺好的。”

“是啊,他争气。”我有些自豪,又有些落寞,“就是太忙了,好久没回来看看。”

正说着,我放在窗台上的那部老年机响了,一看是大儿子打来的。他问我最近怎么样,家里有没有什么事。我本想说屋顶漏了,但听他语气匆忙,就只说一切都好。挂了电话后,小波抬头看着我,欲言又止。

“他们城里忙,不容易。”我笑着打破尴尬,又给他夹了个咸鸭蛋。

吃完饭,雨小了一些。小波说可以上屋顶看看了。院子里堆着几块我早年准备的备用瓦片,都长满了青苔。小波找来梯子,麻利地爬上了屋顶。

“张叔,递我那个铁钩!”他趴在屋顶边缘喊道。

我递上工具,看他在屋顶上来回走动,检查每一块松动的瓦片。村里现在大多数人家都换成了彩钢瓦,就剩下我这几家老房子还保留着红瓦屋顶。

“这边有几块瓦裂了,需要换新的。那边的瓦槽堵了,得清理一下。”小波一边干活一边向我报告情况。

我想帮忙,但上了年纪,腿脚不利索,就在下面打下手。天色渐暗,小波还在屋顶上忙活。我喊他:“差不多得了,别忙到天黑,明天再修!”

“没事,张叔,再有半小时就能搞定。您先回屋,别着凉了。”

夜幕降临时,小波终于从屋顶下来,衣服上沾满了泥水和青苔。他看起来很疲惫,但脸上带着笑容:“张叔,修好了,漏雨的地方都补上了。我还把排水槽清理了一下,这段时间雨水多,不清理容易堵。”

“辛苦了,辛苦了!”我从口袋里摸出两百块钱,“这点钱你拿着买点吃的。”

小波连连摆手:“张叔,这怎么行。我就是顺手帮忙,不用钱的。”

推辞了好几次,他还是不肯收。最后我只好说:“那你等着,我给你拿点自家种的红薯。”

我去储物间拿了一袋子红薯和几个南瓜,小波这才笑着接过。他收拾好工具,背起他的破烂袋子,还不忘叮嘱我:“张叔,近段时间雨大,您有事就喊我。我就住在村东头,随时能来。”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心里暖暖的。这孩子虽然条件艰苦,但心地纯良。

第二天一早,我去院子里确认屋顶,果然不漏了。收拾完院子,我正准备去村头买点油盐,忽然听见院外有说话声。

“爸,怎么不说一声就修屋顶呢?我们周末就回来帮您修了。”是我儿子志强的声音。

“哎呀,爸,您这么大年纪了,爬什么屋顶啊,多危险。”大儿媳小兰一边说,一边推开院门。

看到我站在院子里,他们走了进来。志强提着一堆水果和补品,小兰手里拎着几袋超市的食品。

“没事,不用你们操心。是小波帮忙修的,昨天一下午就弄好了。”我笑着说。

“小波?哪个小波?”志强皱眉问。

“就是村东头收破烂的那个年轻人,老三家的孙子。”

小兰的脸色立刻变了:“就是那个总骑着破三轮满村转悠的?爸,您怎么能让那种人进咱家呢!听说他打小就没妈,跟着爷爷奶奶混大的,家里乱得很,衣服也脏兮兮的。”

“小兰!”志强瞪了妻子一眼,但也没再说什么。

“你们别这样看人。小波这娃虽然收破烂,但人家干净讲究着呢。进门还不肯踩我家地板,怕把泥带进来。”我替小波辩解道。

小兰切了一声:“那种人谁知道干不干净,别把家里东西顺走了才好。”

我有些生气:“小波不是那种人!他明明可以收我的钱,却一分不要。你看现在的年轻人,哪个不是精明得很?他这年纪的,在城里都买车买房了,人家就安安分分收他的破烂,过自己的日子。”

志强看我们要吵起来,赶紧打圆场:“好了好了,爸,我们这不是担心您嘛。屋顶已经修好了就行,我们这次回来住两天,看看您有什么需要的。”

吃晚饭时,我们在饭桌上又提起了小波。我告诉他们小波以前在建筑队干过,手艺不错。志强点点头,似乎有所感触,但小兰依然不屑一顾。

“爸,下次有什么事您直接给我们打电话,不用麻烦外人。”临走时,小兰又叮嘱我。

我点点头,但心里明白,他们城里的工作忙,哪有那么多时间回来。

两天后,志强和小兰回城了。我又恢复了一个人的生活。每天早上在村口遛弯,偶尔能遇到小波骑着三轮车收废品。他总是远远地打招呼:“张叔早啊!”然后擦身而过,从不多打扰。

雨季渐渐过去,天气变得炎热起来。八月的一天早上,我正在院子里浇菜,听见村里广播喇叭响了起来。

“乡亲们注意了,今天县电视台的记者要来我们村采访,就是关于咱们村东头的小波同志。他捐了一百万给县里的希望小学,成了咱们县的爱心模范!有兴趣的村民可以去村委会前面的小广场,电视台要在那里做现场连线……”

我手中的水壶差点掉到地上。小波?那个收破烂的小波?一百万?这怎么可能?

放下水壶,我匆匆换了件干净衬衫,急忙往村委会赶。小广场上已经围了不少人,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真的假的?小波哪来那么多钱?”

“听说是他爷爷留下来的,老人家攒了一辈子。”

“不对不对,据说小波这几年在收破烂的时候拣到了值钱的古董,卖了大价钱。”

我挤进人群,看见小广场中央搭起了一个简易台子。县电视台的横幅已经挂上,几个扛着摄像机的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

过了一会儿,小波出现了。他换了一身干净的衬衫和牛仔裤,但还是那个腼腆的样子,很不自在地站在那里。记者让他坐在台子中央的椅子上,准备采访。

“小波同志,能告诉大家您为什么决定捐出这一百万吗?”女记者把话筒递到小波面前。

小波挠了挠头,声音有些发抖:“我、我小时候没上过什么学,爷爷总说知识改变命运。我看县里那个小学条件不好,就想着……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据我们了解,您平时以收废品为生,一百万对您来说应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吧?”

小波点点头:“是挺多的。这钱……是我这几年攒下来的。”

台下的村民更加惊讶了,纷纷议论起来。我也觉得不可思议,收破烂能攒下一百万?

记者似乎也察觉到了疑问:“能透露一下您这些钱是怎么积累起来的吗?”

小波低着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开口:“三年前,我在城东的垃圾场捡到一个旧皮箱。里面有本破笔记本,记着一些股票代码和数字。我觉得可能对失主很重要,就在附近贴了寻物启事。”

“后来呢?”记者追问。

“一周后,一个老先生联系了我。他很激动,说那是他毕生的研究成果。作为感谢,他教我怎么炒股,还给了我一笔启动资金。我按照他教的方法,慢慢就……赚了一些。”

人群发出一阵惊叹。

“但您为什么还继续收废品呢?”记者不解地问。

小波抬起头,露出了那个熟悉的腼腆笑容:“我习惯了这种生活。而且,收废品能接触到很多人,听到很多故事。城里人扔掉的东西,有时候还能修修补补送给村里需要的人。就像张叔家的屋顶,用不着什么新材料,旧瓦片修一修就好了。”

听到这里,我心里一阵感动。这孩子年纪轻轻,却有着难得的善良和朴实。

采访结束后,我上前跟小波打招呼。他看到我,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张叔,您也来了。”

“你这孩子,有钱了也不说一声,还整天骑着破三轮收破烂。”我拍拍他的肩膀。

“习惯了。”小波挠挠头,“再说了,那些钱是靠运气得来的,不是我自己挣的。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我正要说话,忽然听见有人喊我:“爸!”

回头一看,是志强和小兰,不知什么时候也来了。看小兰的表情,想必是听说了小波的事。

“小波,这是我儿子志强和儿媳小兰。”我给他们介绍道。

小波礼貌地打招呼:“志强哥,嫂子,你们好。”

志强热情地握住小波的手:“早就听我爸提起你,今天总算见面了。你做的事真让人敬佩!”

小兰的态度比之前好了很多,挤出一丝笑容:“谢谢你帮我爸修屋顶。”

小波不好意思地摆摆手:“小事一桩,张叔对我很好的。”

回家的路上,小兰走在我旁边,小声说:“爸,我之前真是以貌取人了。谁能想到小波竟然是个隐藏的富翁呢?”

我叹了口气:“钱不钱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孩子心地善良。就算他没有那一百万,他也是个好孩子。”

志强点点头:“爸说得对。小波能在有钱后还保持本心,比那些一夜暴富就忘乎所以的人强多了。”

小兰似乎有些惭愧,不再说话。

当晚,小兰张罗着做了一桌子菜,非要请小波来家里吃饭。小波推辞不过,最后还是来了。他带来一袋子自己种的蔬菜,说是自家菜园的,没打农药。

饭桌上,小波讲了很多他收废品时的见闻。他说城里人扔掉的东西,农村人修一修还能用好多年。他收的不只是废品,更像是在收集被遗忘的价值。

“现在物质条件这么好,很多东西用一用就扔,其实挺可惜的。”小波说,“我爷爷常说,惜物才能惜福。”

小兰若有所思:“我们家里也有好多闲置的东西,一直堆在地下室,不知道怎么处理。”

“可以捐给需要的人啊。”小波建议道,“我认识不少村里的贫困户,他们缺这少那的。”

志强拿出手机,给小波看他们在县城的照片:“小波,你有空来我们家坐坐。小兰做饭可好吃了。”

小波笑着点头。饭后,他执意要帮忙洗碗。小兰不好意思地说:“上次我说话不好听,你别放在心上。”

小波摇摇头:“嫂子,我理解的。我确实看起来不怎么样。”

两天后,志强和小兰回城之前,特意去村东头看了小波的家。回来后,小兰告诉我:“爸,小波家里简陋但很整洁。墙上贴着他爷爷的照片,旁边放着一摞书,都是关于投资理财的。他还有一本记账本,记得特别细。”

这次回城,他们特意邀请小波有空去县城玩。小波腼腆地答应了,但我知道,以他的性格,除非有事,否则他不会主动去打扰别人。

秋天来了,小波依然骑着他那辆破三轮收废品。但村里人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多了几分敬意。有时候村里的孩子会围着他,问他股票的事。小波就耐心地讲解,还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

一个月后的一天早上,我正在院子里晾晒被子,看见小波骑着三轮过来,车上捆着一卷崭新的彩钢瓦。

“张叔,这些彩钢瓦是我从一个建筑工地买来的,价格便宜。您家的老瓦下次大雨可能还会漏,不如趁着天气好,我帮您换了吧。”

我有些犹豫:“这得不少钱吧?”

小波笑了:“不贵,就当是您那碗面条的回报。”

就这样,小波花了两天时间,把我家的老瓦换成了彩钢瓦。期间,不少村民来围观,议论纷纷。小波也不在意,专心干活。

换完瓦后,我执意要给小波钱,他还是不肯收。最后我说:“那你总得让我表示表示吧?”

小波想了想:“张叔,您要真想谢我,就帮我个忙。县里希望小学有个读书角计划,需要收集一些二手书籍。您以前是老师,认识的人多,能不能帮忙联系一下?”

我一口答应下来。随后的几天,我东奔西走,联系了不少老同事和学生,很快就收集了两大箱子书。小波来取书时,感动得不行。

年底的时候,村里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小波的名字赫然在列。虽然他的房子是村里最简陋的,但评委一致认为,精神文明才是最重要的标准。

表彰大会那天,县领导特意来了。小波害羞地站在台上,接过奖状和奖杯。乡亲们热烈鼓掌,我在台下看着,心里满是骄傲,仿佛他是我自己的孙子一般。

颁奖后,志强和小兰也来了。小兰主动跑上去跟小波合影,还说要把照片发到朋友圈。志强笑着对我说:“爸,多亏您慧眼识人啊。”

我摇摇头:“不是我慧眼识人,是小波这孩子本来就好。只是我们平时太看重表面,忽略了人心的善良和纯粹。”

后来听说,小波被县里一家投资公司看中,邀请他去当顾问。但他婉拒了,只是答应有空去讲讲课。他还是每天骑着三轮车,穿梭在村里的小路上,收着他的破烂,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个他深爱的家乡。

我家的新彩钢瓦在冬日的阳光下闪闪发光。每次看到它,我都会想起那个雨天,一个浑身湿透的年轻人,站在我家门口腼腆地问:“张叔,需要帮忙吗?”

有时候,最珍贵的财富,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就像村东头那个收破烂的小伙子,外表普通,却有着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心灵。

来源:橙子聊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