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珠生态2024年预亏7亿元 出海破局成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9 05:11 1

摘要:2月最后一周的第一个交易日(2月24日)东珠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珠生态)股票涨停收盘,收盘价5.06元。该股于9点31分涨停,10次打开涨停,截至收盘封单资金为352.43万元,占其流通市值0.16%。东珠生态这一股盘异动,引发股民广泛关注。

纳税人报记者 弓盛舟

2月最后一周的第一个交易日(2月24日)东珠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珠生态)股票涨停收盘,收盘价5.06元。该股于9点31分涨停,10次打开涨停,截至收盘封单资金为352.43万元,占其流通市值0.16%。东珠生态这一股盘异动,引发股民广泛关注。

作为国内生态修复与市政景观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东珠生态2024年经历了显著经营压力。尽管其股价于2025年2月24日涨停至5.06元,但结合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42.82%、全年预亏超7亿元的财务表现,以及海外业务拓展动向、公司转型路径引发市场讨论。

前三季度营收腰斩:坏账计提与行业分化共生

公开资料显示,东珠生态成立于2001年,2017年9月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股票代码:603359.SH),主营业务为生态修复和市政景观。

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东珠生态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仅3.6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2.82%,归母净利润缩水至1309.16万元,同比降幅达64.29%。公司预计全年扣非净利润亏损6.49亿元至7.79亿元,亏损主因系应收账款难以回收导致的6.4亿元资产减值计提。值得关注的是,这一颓势与行业中国资企业的表现形成反差——某央企背景环保公司通过政府优先偿付机制,在同样采用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和BT(建设-移交)模式的情况下,2024年净利润仍保持12%的正增长。

东珠生态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告

就单季度看,东珠生态已经可以用堪忧来形容。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9661.27万元,同比下降62.6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0.37万元,同比下降99.37%;单季度扣非净利润60.19万元,同比下降95.9%;负债率55.06%,投资收益35.4万元,财务费用-849.26万元,毛利率24.04%。这组数据让人为之惊讶,引发投资人对其未来的担忧。

这样的担忧也直接体现在股东方面。消息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东珠生态股东户数21250户,较上次减少755户,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2月26日,记者采访了东珠生态负责人。东珠生态负责人表示,公司绝大部份项目依赖地方政府支付,而疫情后多地财政支付周期从1-2年延长至3年以上,导致应收账款规模攀升至4.53亿元。尽管公司已对6.4亿元坏账进行计提,并计划通过债务重组优化损失,但截至2024年9月末,其货币资金3.22亿元与短期借款4.45亿元形成的资金缺口,以及55.06%的资产负债率,仍凸显短期流动性压力,让投资人望而生畏,甚至丧失市场信心。

出海与碳汇布局:转型突破与隐性风险同存

面对行业变局及经营下行压力,东珠生态正尝试多举措寻求突围。其一是在海外市场实现零的突破:公司于2024年中标老挝占巴塞省56万亩土地整理EPC项目,总投资35亿元,计划36个月内完成土地平整、灌溉系统等工程,项目将分区域滚动实施。

老挝占巴塞省土地整理项目是东珠生态首个海外项目,但东南亚市场普遍存在的政策波动风险不容忽视。第三方数据显示,类似项目平均回款率仅65%,且工期延误率超30%。此外,新兴市场政策稳定性、汇率波动及项目管理经验不足也可能影响项目实施效率。

东珠生态老挝项目预中标公示的提示性公告

其二是东珠生态在碳中和领域布局林业碳汇,等待国内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审批重启。不过新规要求的“额外性”标准将项目开发成本抬升30%以上,加之东珠生态40%碳汇资源位于生态红线区,合规审查可能进一步延后收益周期。其三则是探索光伏基建领域,东珠生态瞄准了此类项目自身的生产盈利能力,以此作为支付保障。不过,东珠生态2024年前三季度440万元的研发投入(占营收1.2%),显著低于行业3.5%的平均水平,技术储备的薄弱初步显现,或许会延长布局在起步阶段停留的时间。其实,在光伏基建领域,东珠生态入局较晚,已经被人家远远甩在身后,光伏基建并不能给其带来光明一片。

目前,东珠生态这些转型努力尚未转化为实际效益。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仅10.37万元,同比暴跌99.37%,或反映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减弱。同时,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间新增合同纠纷执行标的超8600万元,投资者信心修复仍面临挑战。

显然,东珠生态的转型突破虽然尚未见其显性风险,但隐性风险并未排除,况且一个企业的转型突破与风险本就相生相伴。

现金流和诉讼困局:回款困难与诉讼风险相随

东珠生态的转型困局,多层面折射出民营环保企业面临的结构性挑战。首先,生态修复项目高度依赖政府投资,因而民营环保企业的业务高度依赖于政府的支付能力和意愿,尽管地方行业政策整体在持续发展,2024年地方财政收缩导致行业新签订单减少15%-20%,而缺乏国资背景使东珠生态在项目垫资、回款优先级等方面处于劣势。据纳税人报记者了解,某央企通过BT模式为地方政府垫资30亿元,凭借财政支付保障实现稳定收益的模式,对民营企业而言几无复制可能。

其次,海外拓展的实际风险或超预期。老挝项目虽被寄予厚望,但东珠生态当前12人的国际工程团队,相较于中工国际等企业在东南亚市场配置的百人级专业团队,在风险防控能力上存在明显差距。据第三方机构评估,东南亚基建项目平均回款率约为65%,且工期延误率普遍超30%,加之东南亚基建项目平均汇兑损失年均侵蚀2%-3%利润的行业规律,该项目对业绩的实际贡献仍需谨慎评估。

东珠生态被多家法院列入被执行人名单

最后,资本市场的态度转向成为转型阻力。截至2025年2月末,公司股东户数较上期减少755户,机构持股比例跌至0.001%,近60个交易日股价累计跌幅17.77%。这种资金撤离趋势,与其2021年巅峰时期15%的机构持仓比例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市场对民营企业转型实效的观望与疑虑。

东珠生态的业绩波动与战略调整,折射出民营环保企业在财政周期、行业竞争及政策调整中面临的共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东珠生态陷入现金流困境在所难免。

由于支付能力削弱,自2024年10月,东珠生态被多家法院列入被执行人名单,被执行总金额12372.44万元。另外,东珠生态还涉及多起民事诉讼,有待法院进一步裁决。

东珠生态的后续市场走势,记者将进一步观察。

编 辑:赵婧含 孙柱国

来源:每日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