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出身书香世家,自幼便展露出非凡的聪慧,“神童” 之名远扬。纪晓岚的一生,是在仕途与文学领域纵横捭阖的一生。
纪晓岚,这位在清朝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人物,名昀,字晓岚。
他出身书香世家,自幼便展露出非凡的聪慧,“神童” 之名远扬。纪晓岚的一生,是在仕途与文学领域纵横捭阖的一生。
纪晓岚年少时便崭露头角,24 岁参加顺天府乡试,一举夺魁,中了解元。
31 岁时考中进士,自此踏上仕途。他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等职,官至协办大学士。
在文学上,他的成就更是令人瞩目,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便是其一生的高光时刻。这部卷帙浩繁的丛书,历经十三年编纂完成,收录了丰富的古代典籍,涵盖经、史、子、集四部,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纪晓岚在其中的统筹与付出功不可没。
《草屋闭户言志》的创作背景虽没有确切详实的记载,但从诗中,我们仍能窥探到纪晓岚当时复杂的心境。
长期身处京城官场,他对人生、仕途、亲情以及家国都有着深刻的思考。
《草屋闭户言志》——纪晓岚
馆阁居官久寄京,朝臣承宠出重城。
散心松寺寻宵宿,喜幸花轩候晓行。
情切慈亲催寸草,抛撇蓬荜譬飘萍。
身逢盛世述书史,蛮貊氓民慕灵名。
“馆阁居官久寄京,朝臣承宠出重城”,开篇两句,便交代了他在京城为官多年,深受皇帝恩宠,时常会出城公干。
在清朝,官员得宠才有机会外出执行重要任务,这无疑是一种荣耀。但官场的生活,犹如一潭看似平静的湖水,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
纪晓岚在官场的顺遂,也伴随着诸多束缚。就如同苏轼在《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中所写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即使功成名就,也难免会渴望偶尔的自由与放松。
许多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安稳的生活背后,是对未知与自由的向往。
“散心松寺寻宵宿,喜幸花轩候晓行”,这两句描绘了他在松寺借宿,于花轩等待天明再出发的情景。
古代文人雅士多喜爱与寺庙结缘,王维就有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的诗句,表达对山林寺庙清幽环境的向往。
纪晓岚来到松寺,暂时远离官场的喧嚣,在自然与宁静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这样的 “避风港”,远离忙碌与纷扰,让疲惫的身心得到舒缓。
“情切慈亲催寸草,抛撇蓬荜譬飘萍”,诗中的情感在此处陡然一转,表达了对家中慈母的深切思念。
这里的 “寸草”,化用了孟郊《游子吟》中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的典故,以寸草自比,抒发了对母亲的牵挂。
纪晓岚常年在外为官,漂泊的生活让他感觉自己就像无根的浮萍。
这种对家的眷恋,是许多在外打拼之人共有的情感,无论走多远,家永远是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身逢盛世述书史,蛮貊氓民慕灵名”,表明他身处盛世,肩负着著书立说、传播文化的使命,希望让四方百姓都能敬仰。
在清朝康乾盛世时期,文化繁荣,纪晓岚等文人深受时代影响,以传承文化为己任。
这与杜甫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志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体现出他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古代众多文人,心怀天下,以笔为武器,为文化的传承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深刻感悟到人生的多面性。
有事业的拼搏,也有对宁静的向往;有对亲情的眷恋,更有对家国的担当。
纪晓岚的一生,是在功名利禄与精神追求之间寻求平衡的一生。
他在官场得意时,不忘本心;在忙碌的生活中,也懂得停下脚步,感受自然,思念亲人。
回顾历史,像纪晓岚这样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坚守自我,为中华文化的传承添砖加瓦。
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面临着各种诱惑与挑战,更应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力量。
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不忘亲情,保持内心的宁静,勇担社会责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来源:愚者故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