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十多次到东北地区调研、三次召开专题座谈会,今年春节前后再次踏上东北大地,为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把脉定向、布局落子。东北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总书记重要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十多次到东北地区调研、三次召开专题座谈会,今年春节前后再次踏上东北大地,为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把脉定向、布局落子。东北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积极培育壮大新动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努力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东北全面振兴正在谱写新的篇章。
自2023年雪季以来,东北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传统老工业基地成为热门打卡地。2024年冬天,东北再掀“冰雪热”,特别是第九届亚冬会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开幕式,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东北,东北文旅的“黄金时代”有望从此开启。文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正日益成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引擎,一系列现象和规律值得思考和研究。
东北文旅的强势崛起,是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
文旅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进入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韧性更足、动能更强、向上向好之势更趋明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彰显出巨大潜力和发展活力。
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正是东北全面振兴积厚成势的集中释放,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游客的涌入,直接拉动餐饮、住宿、娱乐等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县域游、乡村游的持续升温,带动了居民就近就业增收;新的消费需求不断催生新的产业形态,也促进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文旅发展更深层次的影响体现在思想观念的转变上。从文旅局长亲自上阵的营销推介,到建立“接诉即办”的服务机制,再到全民参与营造主客共享的文旅环境,折射出的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的持续向好,是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改善。全国游客在感受东北人民的豪迈热情中加深了对东北地区的了解,东北干部群众在与各地区的互学互鉴中,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必将吸引更多人才资源要素聚集,为全面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东北文旅的崛起,是东北地区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扎实成效,是全国人民对东北振兴充满信心的生动体现,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注、领航掌舵的实践成果,进一步释放出东北全面振兴起势提速的积极信号,也让我们看到东北文旅具备条件和可能,成为带动区域振兴的重要突破口。
东北文旅的持续火热,是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现实证明
2024至2025雪季,与东北地区一道,吉林也交出了亮眼答卷,全省接待国内游客1.7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29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21%。在“两山”理论的科学指引下,东北地区正通过资源禀赋和产业政策的“双轮驱动”,不断将冰雪“冷资源”转化为发展“热动力”。
冰雪经济以绿色为底色、以融合为特质、以创新为动力,有效带动传统产业转型、新旧动能转换、优势产业培育,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点。近年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激发冰雪经济活力、推动东北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冰雪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吉林抢抓政策机遇,放大冰雪优势,加快构建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全产业链条,冰雪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冰雪经济的发展,体现出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市场需求引导产业资源优化组合,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鲜明特征,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领域。吉林现有冰雪运动及装备制造企业800余家,吉林大学“冰雪旅游场地装备与智能服务技术”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冰雪运动实验室是部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吉林依托市场增量、政策支撑、产业基础,推动校地合作、产研协同、供需对接,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塑造冰雪经济新优势。当前,东北地区加快从“冰雪大区”向“冰雪强区”迈进,必将在推动全面振兴进程中展现更大的冰雪担当。
东北旅游的振兴发展,客观上形成了东北地区文旅行业的统一大市场
体验过哈尔滨的俄式风情,再到延吉品尝朝鲜族特色美食;感受了长白山的林海天池,又置身于科尔沁的草原辽阔;在长春重温了电影记忆,随后去沈阳探索红山文化……过去一年,“整装东北”成为网络热词,一条龙体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已经成为东北旅行的常态。
东北区域地缘相近、山水相连、文脉相通,面对如何避免文旅产业“内卷式”竞争、实现破圈突围的共同考题,作出了从“单兵突进”到“协同发展”的共同抉择。政策协同是基础保障、产品协同是有效载体、市场协同是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家出台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共同制定了促进东北三省一区旅游业协同发展决定,各地区积极发挥自身特色,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携手打造差异化、跨区域旅游产品线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的法治和机制保障更加健全,有效提升了东北文旅的整体竞争力。
今年,沈阳至长白山高铁有望提前建成通车,北京到长白山的行程将缩短至4小时。文旅消费的持续增长,联动着旅游交通网络的不断拓展、知名文旅企业的纷纷集聚、市场价格体系的调整优化。各类文旅生产要素在更大的区域流动中得到全面激活,东北旅游统一大市场已经初见雏形。东北文旅正加快推进旅游交通、营销推广、市场监管、服务标准一体化建设,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整装东北”影响力和吸引力必将进一步扩大。
东北文旅的蓬勃发展,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影响力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强大凝聚力
东北地区是中华民族世代生存融合的重要地域,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朝鲜族的农乐舞、蒙古族的那达慕等特色民俗文化是游客竞相打卡的亮点,“神秘的鄂伦春族”成为冰雪之旅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各地游客在行万里路中感受民族风情之美,增进各民族间相互了解和交往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根深叶茂。
充分利用是最有效的保护传承。依托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吉林打造G331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展示廊道,春节期间相关景区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43%。长影旧址博物馆融合红色资源与电影艺术特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热门目的地,2024年接待游客数量、总收入分别增长66%、69%。查干湖冬捕成为吉林冬季旅游的一张“金字招牌”。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为东北旅游增添了别样魅力,也在文旅产业的兴盛中得到大力传承与弘扬。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在游览山河古迹中,感受悠久文明的绚丽厚重,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也油然而生。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以旅游带动文化传播、推动文化繁荣,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生机活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提供了全新载体,推动中华文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使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共识更加深入人心。
东北文旅的全面繁荣,在构筑国家向北对外开放重要窗口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东北地区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加强国际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具有战略地位和独特优势。促进东北地区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文旅产业在密切往来、传播文化、繁荣经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个“非遗版”春节,东北地区入境游订单量呈现爆发式增长。“非遗贺新春 文脉颂中华”“我们的非遗中国年”等文化活动,让外国游客在体验冰雪魅力的同时,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依托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体验,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互动互鉴,更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近年来,吉林积极推动旅游业“走出去”“请进来”,长春瓦萨国际滑雪节在吉林已经举办23届,成为世界知名的越野滑雪赛事;国际雪联单板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等国际顶级冰雪赛事首次在吉林举办,围绕冰雪开展的体育、旅游、文化、经贸等多元化国际性特色活动,已成为吉林对外展示的亮丽名片。2024年,吉林跨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61%。文旅产业不仅成为扩大人文交往、增加国际友谊的桥梁,更在成为深化国际经贸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纽带。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东北地区将进一步深化旅游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探索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努力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和冰雪旅游胜地,建设我国冰雪经济和区域开放高地。
东北文旅的崛起是东北全面振兴的生动缩影,展现出东北这片土地的无限潜力和活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进而以文化人、以旅兴业,新时代新征程上,东北文旅将加快高质量融合发展,为促进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经济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