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人有两大信仰,其一为“祖先信仰”,其二为“天体信仰”。其中祖先信仰是指对祖先的崇拜和纪念,例如每年特定的日子(如上巳节、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以及祖先的诞辰、忌日等)人们都会去扫墓上坟,以此表达对祖先的敬重,从而传承“孝之精神”;还有天体信仰是指对天文现象的
古人有两大信仰,其一为“祖先信仰”,其二为“天体信仰”。其中祖先信仰是指对祖先的崇拜和纪念,例如每年特定的日子(如上巳节、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以及祖先的诞辰、忌日等)人们都会去扫墓上坟,以此表达对祖先的敬重,从而传承“孝之精神”;还有天体信仰是指对天文现象的崇拜和敬畏,例如古人会通过观测天象来预测天气变化、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等。
明天我们将进入农历三月初三(阳历3月31日),这是进入季春时节的第三天,这个日子可是非同一般,这天不仅是“上巳节”,同样还是“生轩辕”的日子,此外这天还是“重日”和“成日”,因此这天会有很多的习俗和忌讳,我们提前了解一下,避免因无知而触了霉头。
三月初三“上巳节”
上巳节,古代的“情人节”,最初起源于上古时代“祓除畔浴”习俗,与当时的水神祭祀有关,后来在汉代逐渐成为了古代男女结伴出游踏青的日子。除此之外,上巳节最早的日期并非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干支历法推算得出的,也就是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就是节日的时间,故得名“上巳节”。
唐代时期正是“上巳节”的巅峰时期,主要习俗为春游踏青、临水宴饮,唐玄宗更是将上巳节定为官方节日,放假一日,此时,上巳节已经成为一个盛大的全民娱乐节日。但宋朝以后,随着理学的盛行和礼教的森严,上巳节的各种习俗活动开始被禁止,加上清明节的盛行,上巳节的习俗也逐渐融入了清明节。现如今虽说上巳节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一些地区仍然保留着上巳节的一些习俗。
三月初三“生轩辕”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这里提到的“轩辕”指的就是轩辕黄帝,农历三月初三就是轩辕皇帝的诞辰日。轩辕黄帝也称“黄帝”,是我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也是五帝之首。相传,附宝怀胎24个月后,才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生下黄帝。黄帝生来神奇灵异,很小就开始说话,少年时反应迅速,长大后品质敦厚、才思敏锐。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并提出以德治国,“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人们就会举行盛大的祭祖大典,以缅怀轩辕黄帝这位伟大的祖先。祭祀的内容很是丰富,例如净身上香、恭读祭文、行施拜礼、共祭始祖等环节。除此,人们还会在这天制作五彩糯米饭、也就是用天然植物将糯米染成五彩斑斓的颜色,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三月初三是“重日”
重日指的就是农历月份和日子相重的日子,在《天宝历》中对“重日”就有着明确的记载:“重日者,以阴阳混合于亥,阳起于甲子而顺,阴起于甲戌而逆,至巳、亥而同,故曰重日。”说的就是重日是由于阴阳之气在特定的时间节点混合而形成的。阳气从甲子日开始顺行,阴气从甲戌日开始逆行,当两者在巳时或亥时相遇时,就形成了重日。
在我们的老祖宗看来,重日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其中有着吉祥的寓意,像很多节日都是在“重日”,例如一月初一“春节”、二月初二“龙抬头”、三月初三“上巳节或生轩辕”、五月初五“端午节”,六月初六“天贶节”、七月初七“七夕节”、九月初九“重阳节”等,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重日”的重视。
三月初三是“成日”
在古代,人们遇到一些大事之前都会挑选一个好日子,这种“挑日子”的习俗就是我国的择吉文化,例如动土立碑、结婚嫁娶、迁宅安床等都会择日而行,图个平安吉利。民间最常用的择吉方法就是“建除十二日”,这是由十二个不同含义的日子组合而成的择吉方法,按照顺序分别为建日、除日、满日、平日、定日、执日、破日、危日、成日、收日、开日、闭日。
明日三月初三对应的干支纪年、月、日为乙巳年、己卯月、己亥日。根据“建除十二日”择吉推算为“成日”,其中“成”有着成功和达成的意思,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颗接受失败的心,所谓“欲想成其事,必先败其事”,要做成一件事,有时候需要先打破做成这件事的想法,因为只有学会接受失败,面对困难才能更加从容,事情成功的几率才会更高。因此,“成日”在古人看来也是一个“凶日”。
明天就是三月初三了,这天不仅是 “生轩辕”的日子,同样也是“上巳节”、“重日”、“成日”,因此这天的习俗和讲究比较多。无论多忙,提醒:1不洗、2不拜、3不回、4要吃,都是指的什么?早了解早知道。
明日三月初三上巳节,这天有着洗澡的习俗。对此《周礼·春官·女巫》中就有记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这里的“衅浴”便是指用香薰草药沐浴,以祛除不祥。早在先秦时期,上巳节当天,古人就已经形成了在水边沐浴以祈福的习俗。
上巳节洗澡的习俗其实是有几分道理的,因为农历三月初三正值仲春和季春交换之时,阴气尚未完全褪去,阳气逐渐上升。我们的老祖宗认为,此时洗澡可以祛除体内的寒气,帮助阳气更好的生发,从而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然而,农历三月初三已经进入季春时节,此时洗澡要注意不能太频繁。因为季春时节,阳气逐渐旺盛,阴气潜藏,人体的新陈代谢也随之加快。此时,人体的阳气处于生发之态,如果洗澡太过频繁,甚至水分过冷或过热,人体就容易受到寒邪或热邪的侵袭,从而自身的损伤阳气。阳气一旦受损,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洗澡的频率要注意,一周保证2至3次即可。
三月初三这天还有很多关于祭拜的习俗,从上巳节的角度来看,这天要祭拜水神,以求平安健康;从生轩辕的角度来看,这天要祭拜轩辕黄帝,以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从地方习俗来看,这天也是清明扫墓祭祖的开始,一些人会在这天开始祭拜先祖、逝者。无论是祭拜什么,供品当然少不了,但要注意避免祭拜一些寓意不好的供品。
寓意不好的供品有很多,其字面意思往往有着负能量,例如,梨其谐音“离”,有分离之意;而伞,谐音“散”,寓意着消散、不聚,也不适合作为供品;此外,一些破碎、残缺的物品,象征着不完整、不圆满,同样不适合用于祭拜。与之相反,寓意好的供品则能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像苹果谐音“平”,象征着平安顺遂,是祭拜时常见的供品;而柿子谐音“事”,寓意事事如意;桃子寓意着祈求长寿安康,福寿绵长等。
农历三月初三这天还要早早回家,避免晚上太晚回家。这是因为三月初三是“重日”,古人认为此时天地间气场特殊,阴阳交汇,在这样的特殊时刻,夜晚的阴气相对较重,阳气渐弱,天地间的平衡较为微妙。当夜晚长时间在外,尤其是在重日这样特殊的日子,很容易受到过盛阴气的侵袭,从而干扰人体阳气。
其实这个说法同样有几分道理,农历三月恰逢季春时节,此时虽说天气开始回暖,但夜温差较大,并且随着降雨的增多,空气湿度也开始增加,如果此时长时间在外逗留,很容易受到湿寒之气的侵袭,从而出现感冒等不适。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初三正值采食荠菜的时节,此时吃荠菜正好符合了古人“应季而食”的饮食原则,而且在春季,万物复苏,阳气升发,人体也需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调养身心。荠菜性味甘平,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消肿等功效。并且民俗信仰中,在上巳节这一天吃荠菜,可以保佑家人平安健康、万事如意。
推荐做法【荠菜煮鸡蛋】
食材:新鲜荠菜,鸡蛋,红枣,姜片,盐
将荠菜洗净,去除老叶和根部,备用。
鸡蛋洗净,放入锅中,加入冷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 8 - 10 分钟,捞出过凉水,剥壳备用。
锅中重新加入清水,放入荠菜、鸡蛋、红枣和姜片。
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 20 - 30 分钟,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总结,今年的三月初三有啥说法?这天不仅是“生轩辕”,同样还是“上巳节”、“重日”以及“成日”,因此这天的忌讳比较多,我们要记得:1不洗、2不拜、3不回、4要吃,不放把“三月初三这天的讲究”分享给身边的家人或朋友,这也算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关心方法。
来源:生肖运势第一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