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入秋之后,天渐转凉,早晚温差大,身体也容易出现各种小状况。这个时候,洗澡就不能像夏天那样随心所欲了。老话讲:“秋凉洗澡易着凉,适度保暖身健康。”入秋之后,如何更加科学地洗澡来保养身体健康呢?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李川支招。
入秋之后,天渐转凉,早晚温差大,身体也容易出现各种小状况。这个时候,洗澡就不能像夏天那样随心所欲了。老话讲:“秋凉洗澡易着凉,适度保暖身健康。”入秋之后,如何更加科学地洗澡来保养身体健康呢?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李川支招。
入秋洗澡的频率间隔
有些人习惯了每天洗澡,但秋季气温开始降低,温差也比较大,皮肤容易出现粗糙、起皮屑等现象。如果洗澡的频率还像夏天那样频繁,会加速皮肤油脂与水分丢失,甚至破坏皮肤角质层。此时,皮肤就会变得更加干燥、脆弱,进而引发瘙痒,甚至可能感染细菌。入秋之后要逐渐减少洗澡频率,平时可以擦拭身体或洗头代替洗澡。
正确做法
在北方地区,秋冬季每周洗澡1-2次即可。南方地区或者是喜欢运动的人,可以隔一天洗一次澡。
入秋洗澡的时间选择
入秋之后洗澡要避免以下四个时间节点,防止寒凉对身体的损伤。
1、剧烈运动后
运动后人体毛孔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此时洗澡(尤其是冷水澡)易导致寒气入侵,引发感冒或肌肉酸痛。建议运动结束30分钟至1小时后,待身体恢复平静、汗液基本蒸发,再用温水冲洗,避免刺激血管收缩。
2、饱餐后
饱餐后血液集中在胃部帮助消化,此时洗澡会分散血液流向体表,导致消化不良或胃部不适。建议餐后1~2小时再洗澡,确保身体状态平稳。
3、深夜或临睡前1小时内
深夜气温较低,洗澡后若未彻底擦干头发或身体,湿气滞留易引发头痛、关节不适。此外,热水澡会暂时升高体温,抑制褪黑素分泌,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建议睡前1~2小时洗澡,并注意保暖。
4、饮酒后
酒精会抑制肝脏功能,降低血糖调节能力,同时扩张血管。此时洗澡(尤其热水澡)可能加剧血压波动,导致头晕、心悸,甚至摔倒。饮酒后应适当休息,补充水分,待酒精代谢后再清洁身体。
正确做法
晚饭之前或者晚饭两小时之后,睡前一小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强烈建议晚饭之前洗澡,洗澡之后有助于促进血管扩张,胃肠蠕动加快,促进食物消化;舒缓肌肉紧张,放松身心。
入秋洗澡的时长控制
许多人喜欢在洗澡时听音乐、广播,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不过,洗澡时间太长会对皮肤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皮脂膜造成影响,长此以往,没问题的皮肤也可能“洗”出问题,引起皮肤干痒。
正确做法:
一般淋浴5-10分钟就足够了,即便是泡澡,最好也不要超过20分钟。特别是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更不建议长时间泡澡。
入秋洗澡的水温调节
进入秋天,天气开始变凉,有的人因为怕冷,喜欢用较高的水温洗澡,觉得这样很舒服。其实,过高的水温会加快身体水分流失,导致皮肤干痒,甚至会诱发荨麻疹。另外,水温太高易导致血管扩张,使心脏、脑部血液供应减少,有基础疾病的人甚至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猝死。
正确做法:
洗澡的水温,接近人体体温37℃-38℃左右为好,一般不超过40℃。
入秋洗澡的力度掌握
适当搓澡对清洁皮肤有好处,但也要以皮肤不发红、不疼痛为准,如果搓澡力度太大,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健康的皮肤屏障,可以阻挡灰尘、细菌等进入身体,也可以起到保湿作用。如果它受损,反而会导致皮肤疾病。
正确做法:
少搓澡,健康皮肤2-4周搓一次澡就可以了。力度要轻,以皮肤不发红、不疼痛为准。
入秋洗澡的浴液使用
秋季皮肤本就相对干燥脆弱,如果使用清洁能力较强的浴液或是使用量过多,也可能损害皮肤的保护层,使皮肤耐受降低,造成干、痒。
在选择清洁用品时,既要关注它的清洁能力,还要尽可能温和,不损伤皮肤。比如:用后皮肤不干燥,保持皮肤光泽润滑。
正确做法:
洗澡后,可以先用柔软的毛巾擦拭身体,然后尽快使用保湿身体乳锁住皮肤水分,皮肤干痒的症状也能有所缓解。笔者一直使用侧柏叶何首乌制作的洗发皂,感觉滋养头发,保持发质柔顺光泽,效果不错。
李川提醒,入秋之后,天气转凉,养生以保暖护阳为宗旨,洗澡以“少而精”为宜,达到既清洁放松,又加强了身心养护的效果,还原一个更加健康从容的自我。
记者:孙镇镇 编辑:郑楚翘 校对:汤琪 通讯员:刘雯
来源: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