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科覆盖面广,涵盖理、工、经、管、法、文、医、教育、艺术9大门类。工科优势尤为突出,占学科总数60%以上。国家级重点学科包括土木工程(A类学科)、机械工程(双一流建设学科)、电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新兴交叉学科有人工智能、大数据科学与工程、智慧城市。医学
学科覆盖面广,涵盖理、工、经、管、法、文、医、教育、艺术9大门类。工科优势尤为突出,占学科总数60%以上。国家级重点学科包括土木工程(A类学科)、机械工程(双一流建设学科)、电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新兴交叉学科有人工智能、大数据科学与工程、智慧城市。医学发展通过整合附属医院资源成立医学院,重点发展精准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专业新增智能建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机器人工程等12个新工科专业,100%对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产教融合方面,与长安汽车共建“智能网联汽车学院”,学生直接参与新能源汽车研发;与国家电网联合开设“能源互联网”微专业。就业导向上,建筑学、采矿工程等传统专业通过“校企双导师制”实现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超85%。
师资结构中顶尖人才云集,全职院士7人(含外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1人,国家杰青27人。科研团队成绩斐然,如土木工程学院团队牵头制定国际标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化学化工学院在催化剂设计领域发表Nature子刊论文50余篇,他引超3000次。国家级平台包括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转化成果显著,研发的±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应用于“西电东送”工程,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亿;智能焊接机器人技术落地长安汽车生产线。产学研合作方面,与华为共建“智能基座计划”,联合开发国产化操作系统适配方案。
推行大类招生改革,“工科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前两年通识教育+后两年专业分流。研究性学习中弘深学院学生年均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30项,近三年孵化创业企业15家。国际化课程开设“全英文授课专业”25个,与多伦多大学等共建“3+1”“2+2”双学位项目。实习基地与重庆两江新区共建“数字经济实习实训基地”,年均输送学生1000人次。国际交流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剑桥大学等合作开设暑期学校,年均派出学生200人。竞赛成绩近五年获“互联网+”大赛金奖12项、“挑战杯”特等奖3项(全国前3%)。
建校于1929年,抗战时期为陪都重要学术堡垒。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A类高校,土木工程学科连续两轮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校园环境优美,拥有“中国十大最美校园”称号,标志性建筑寅初亭、民主湖承载红色文化记忆。校训精神贯穿育人全程,吴宓、陈寅恪等大师曾在此执教。
深度参与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牵头组建“人工智能研究院”“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校企合作与重庆本土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23个,年均技术合同成交额超5亿元。医学院附属医院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医疗建设,累计培训基层医生1.2万人次。组织师生团队赴贵州、云南等地开展技术扶贫,助力农产品产值提升30%。
2023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1.5%,世界500强企业就业占比38%(华为、国家电网等)。连续五年位列“中国大学生雇主满意度TOP10”,毕业生以“工程实践能力强”获企业认可。杰出校友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中、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华为高管李英涛等。校友总会设立“重大创新创业基金”,孵化项目估值超百亿;重庆大学北京校友会对接京津冀产业资源。
民主湖及周边绿地建立湿地生态观测站,水生植物群落净化水质,吸引白鹭、鱼类等生物栖息。屋顶雨水收集装置与地下蓄水池联动,为绿化灌溉提供水源,年节水超20万吨。垂直绿化墙结合智能滴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建筑屋顶设置蜂箱产出蜂蜜,搭建昆虫旅馆供生态研究。
设计可拆卸式钢构廊桥集成传感器监测应力变化,部署智慧感应路灯实现自动调光和WiFi热点功能。声光互动雕塑群由艺术学院联合人工智能学院创作,游客通过手势触发灯光音效交互。校史馆改造为建筑材料考古实验室,学生现场采样分析不同时期建筑材料耐久性。
荣昌陶艺工坊开设《传统陶艺与现代设计》选修课,学生参与制坯到烧制全过程,作品入选重庆市非遗展览。利用3D扫描技术记录川剧脸谱细节构建数字资产库,供游戏设计专业开发文创IP。农学部推行“二十四节气种植计划”,学生分组培育作物,结合课程分析生长数据。
五感花园设置嗅觉香草迷宫、听觉白噪音竹林、触觉不同质感铺装体验区用于压力管理课程。情绪宣泄迷宫内置声光装置模拟情绪波动,配合心理咨询师引导帮助学生释放焦虑。园艺治疗基地种植薰衣草、薄荷等芳香植物,学生参与工作坊,研究成果用于实验数据分析。
星空夜市每周五晚在虎溪校区举办,经济系学生解析盲盒经济,法学院设法律咨询快闪站,天文社开放望远镜观测天体。移动知识驿站配备AI问答屏,学生扫码获取文献速递。创客走廊展示3D打印作品、机器人原型,促进跨专业讨论。
校友捐赠设立500万元种子基金,学生委员会负责全流程管理资助项目。立项答辩需面对教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评审团,结题时在樱花广场进行公众路演接受评价。优秀项目通过AR技术投射在建筑立面展示。
食堂窗口显示屏实时展示蔬菜产地信息,扫描二维码追溯播种日期。VR农场体验学生佩戴设备观察虚拟种植基地作物生长全过程。厨余垃圾经微生物发酵转化为有机肥反哺校园责任田,产出蔬菜供应学生食堂绿色窗口。
该体系促进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社会服务方面发挥辐射作用,并塑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来源:xxii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