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这样打通医疗健康服务“脉络”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5 09:34 1

摘要:作为全国首批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芜湖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以“党建引领、三医协同、数字赋能、医防融合”为主线,打破传统医疗壁垒,构建起连续、协同、高效的健康服务体系,让医改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市民。

看病更方便了,专家更好找了,健康管在先了——在芜湖,一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改革正在悄然改变百姓的生活。

作为全国首批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芜湖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以“党建引领、三医协同、数字赋能、医防融合”为主线,打破传统医疗壁垒,构建起连续、协同、高效的健康服务体系,让医改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市民。

打破框架,让活力由内而生

改革要有动力,第一步得让政策真正“活”起来:芜湖升格市委深化医改办公室,授权分管副市长统筹医疗、医保、医药的“三医”协同工作,探索在县(市)区成立党委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让全市的医改工作有了一套统一的“操作系统”。

改革要推进,核心就是参与者的积极性要调动起来。芜湖以“编制周转池”等制度突破体制障碍,1000余名优秀编外医务人员和35名大学生村医终于有了“编制身份”。医务人员年均工资性收入较5年前增长10.09%,稳定薪酬占比达54.91%。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2022年以来调整优化医疗服务项目价格572项,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提升至36.3%。同步,政府落实投入责任,累计投入10亿元化债资金,市属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从62.59%下降至48.8%。

医院的包袱减轻了,更能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导向。

数据赋能,让问诊一路通畅

以往看病就怕转诊难、找专家难,如今在芜湖却有了新解法。

市卫健与医保部门联合组建工作专班,打通医保、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数据壁垒,建成市级的会诊转诊信息系统。系统可实时抓取医保转诊备案信息,链接省内外150多家医疗机构的2200名专家,为患者自动匹配专家资源。2024年,芜湖转外就医备案人数减少1.2万人次,同比下降17.6%,意味着更多群众不需要外出,留在本地就可治疗。

医疗卫生事业要进步,核心在培养人才,关键在做强学科。芜湖实施“华佗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628人,围绕高转外率病种打造7个高峰学科和37个高地学科,提升芜湖医疗技术水平。

充实基层医疗力量,“百名医师下基层”打造74个特色科室,县域疑难病症诊疗能力提升40%。

同时建立激励制度,外地专家来芜湖做手术、本市专家下沉县里支援,都能获得奖励;患者通过院外会诊留在本地治疗的,医院也能获得医保资金补助。

更贴心的是,党员专家志愿服务队设立了32个先锋岗,实施跨科室MDT诊疗,3800余例复杂病例“一站式”解决。肺部、甲乳疾病诊疗中心成立后,患者从检查到制定方案的时间平均缩短40%,满意度提升至96.7%。

不久前,无为一场24分钟的“接力赛”成功救治一名急性心梗患者:镇卫生院将心电图检测发送至无为市胸痛协同救治群,无为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观察心电图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立即远程指导,并立即启动转诊程序。无为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随即启动急诊“绿色通道”,帮助心梗患者绕过繁琐的流程,直达导管室,打破常规流程,极大压缩了从入院到手术的时间,为急性心梗患者的救治赢得了黄金时间,而这也正是改革的意义所在。

随着一张“纵向贯通、横向辐射”的分级诊疗网络搭建起来,芜湖正构建起优质资源共享、全域协同的诊疗新体系。

健康促进,让防病深入人心

健康中国战略,明确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质的图景。

芜湖的做法是,把健康管理送到了百姓身边,让全民主动参与到健康促进中来。

如何吃出健康人生?人体骨骼有什么奥秘?职业病该如何科学防治?……在芜湖,有安徽省首家市级健康教育馆。拥有健康芜湖、健康一生、中医文化等6大展厅、26个互动展项,以及健康大讲堂、心理宣泄室、健康科普视频演播室等功能场所,集科技、趣味与实用为一体,用沉浸式体验让健康知识“活”起来。依托医学高校组建专业健康宣讲团队,搭建“健康科普矩阵”,线上互动超26万人次。创新“蒲公英计划”,通过“专家进校园+学生进场馆”开展健康科普120场,覆盖5万师生,以“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健康习惯养成。

目前,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3.7%,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82.4岁。

慢性病管理也有新招。高血压、糖尿病“两病”实行一体化管理,建立“红黄绿”三级分类体系,医保资金实行“慢病小包干”预付管理。全市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3%,“两病”规范管理超60万人。

959个家庭医生团队覆盖全市,重点人群签约率84.1%,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3.5人。592名专科医师下沉基层开展签约服务。更实在的是,25家医疗机构共建立1277张家庭病床,服务超6000人次,真正实现了“预防在社区、管理在家庭、诊疗在医院”的闭环服务。

正如一位社区签约居民所说:“现在有了家庭医生,有点小毛病随时能咨询,需要转诊他们帮忙联系,就连康复期都有人上门指导,就像身边多了个‘健康管家’。”

“我们在这轮医改中,针对‘看病难’与‘健康管理不足’双重困境,以会诊转诊中心实体化运行和全民健康促进为‘双轮’,构建‘诊疗救治—会诊转诊—健康干预’全链条服务,实现从‘单点治疗’到‘系统管理’的模式革新。”市卫生健康委主任杨燕表示,“通过这场‘双轮驱动’改革,实现了‘主动服务跟上去、医疗资源沉下去,健康素养提上来、就医负担降下来’的系统性变革,从而让患者、医院、医保、社会‘四方共赢’。”(陈旻发)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