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与清军苦战中原时,张献忠为何拒不出兵增援?他要王霸西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0 01:53 1

摘要:就在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与清军在北方展开激烈战斗的关键时刻,张献忠则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展开了一系列迅猛的军事行动。他率领的部队如同破竹般接连攻占了众多城池,实力因此迅速膨胀。在此之前,李自成已经成功打下明朝的都城北京,北方的明朝军队要么在战斗中被消灭,要么选择

就在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与清军在北方展开激烈战斗的关键时刻,张献忠则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展开了一系列迅猛的军事行动。他率领的部队如同破竹般接连攻占了众多城池,实力因此迅速膨胀。在此之前,李自成已经成功打下明朝的都城北京,北方的明朝军队要么在战斗中被消灭,要么选择投降,而南方的明军士气低落,战斗力几乎为零。这样的局势,为张献忠的势力扩张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1644年五月,张献忠带领着四十万雄壮的士兵,从武昌出发,沿着波涛汹涌的长江向西挺进。仅仅一个月后,即六月,他们便迅速拿下了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重庆。在此次战役中,明朝的瑞王朱常浩、四川巡抚陈士奇以及重庆知府王行俭等高级官员纷纷落网。不久,张献忠毫不犹豫地下令将这些俘虏的瑞王和其他官员全部处决。

占领重庆之后,张献忠马不停蹄地派兵向四周扩张,西川地区的众多州县见状纷纷投降。到了八月初,他亲自率领大军攻陷了四川省的省会——成都。当时驻守成都的蜀王朱至澍及其妃子们,面对张献忠的猛烈攻势,选择了投井自尽。而朱家的皇族成员,无论亲疏,都被张献忠的部队抓捕,几乎全部惨遭杀害。新上任的四川巡抚也在绝望中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张献忠在攻占成都后,终于拥有了相对稳定的根据地。他深知李自成在撤出北京后,遭受清军的步步紧逼,河北、山东等地均已失陷,形势对李自成极为不利。然而,张献忠对李自成的残忍手段心存忌惮,不愿出兵援助连遭败绩的大顺军,反而趁机向川北扩张。在汉中、川北一带,他与驻守的大顺军将领马科发生了激烈冲突,双方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战斗,马科最终不敌,退至汉中南郑防守。

这次冲突使得大顺军与大西军结下了深仇大恨,双方在川陕边境频繁交火。由于张献忠兵力占优,大顺军连连受挫,损失惨重,使得李自成的处境愈发艰难。若非张献忠抢先占领四川,李自成在战败后或许还能从容地从关中撤退至四川。但现在,这条路已被张献忠切断,四川地势险要,已成为张献忠的囊中之物。加上李自成曾杀害张献忠的挚友罗汝才,张献忠对李自成充满敌意,李自成想从关中退入四川的计划彻底破产。这件事对李自成后来的军事行动产生了深远影响,迫使他不得不拼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关中。

同年十月,张献忠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将成都更名为西京,国号定为“大西”。有趣的是,他采用的年号却是“大顺”,自封为西王,手下官员都尊称他为“老万岁”。大西政权设立了完整的官制,铸造的铜钱称为“大顺通宝”,并通过科举选拔人才,这些举措与李自成在西安称王时颇为相似。

张献忠为人凶狠残暴,对下属管理极为严格。他曾因一名大官收受书生十钱银子而将其活活剐死,使得手下无人敢私藏财物。他发布的命令和告示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书写,毫不讲究文采,严禁手下使用华丽的词藻,言辞粗俗直接,令人忍俊不禁。

在大西军控制的地盘内,只要抓到明朝皇室成员,一律处死。明朝的旧官员和富商均被抄家,财产全部没收。商人必须出资支持军队,否则将受到严厉惩罚。张献忠在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大肆屠杀,有据可查。不仅明朝官员被杀,被俘的明军士兵也大多难逃一死,有些人甚至被捆绑后扔进开水锅中煮死;被指责为“贪官”的官员均被剥皮。还有一些乡绅被石碾碾成肉泥。到了后期,连来成都考试的读书人和寺庙里的僧尼也难逃一死。这些罪行记录在《蜀碧》、《绥寇纪略》、《孤儿吁天录》等历史资料中,部分还是西方传教士亲眼所见并记录在日记中的。

在张献忠肆虐四川的同时,南明的弘光政权一方面与清朝进行谈判,一方面调兵遣将攻打张献忠。四川地区战火不断,几乎每天都有战斗发生。清朝入关后,中国局势更加错综复杂,出现了四支主要军事力量,他们之间的矛盾既深又乱,形势异常复杂。

1644年年底,南明朝廷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付张献忠的战斗中,而清军则集中力量攻打李自成。特别是在怀庆战役结束后,原本计划南下收拾弘光政权的多铎部队也被调回北方,全力围剿李自成的残部。

来源:小胡说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