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易“中招”, 别让“腹泻”找上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11:18 1

摘要:开学季的铃声混着秋风响,天气逐渐转为了早晚凉,夏天的热闹还没完全散场,秋天的生活节奏已悄悄跟上。

开学季的铃声混着秋风响,天气逐渐转为了早晚凉,夏天的热闹还没完全散场,秋天的生活节奏已悄悄跟上。

夏末秋初时节,依旧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筑牢健康屏障。

接下来,我们就聊一聊肠道传染病如何防控

01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引起感染而导致的一类传染病,于夏秋季高发,人群普遍易感。

常见的有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诺如病毒或者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

02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感染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部分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的可以导致脱水,个别病例甚至有生命危险。

03肠道传染病如何传播?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肠道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其粪便和呕吐物中带有的大量致病菌,从体内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

肠道传染病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昆虫等媒介进行传播。

经水传播:

如果生活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易引起相应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经食物传播:

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都有被病原体污染的危险。尤其是在夏季高温环境中,食物易腐烂变质,未经彻底加工的食物更有可能携带病原体,如生海鲜、未煮熟的肉类等。

接触传播:

通过握手或接触病人衣物、共用餐具等,都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生物媒介传播:

苍蝇、蟑螂等昆虫是传播肠道传染病的“好帮手”,当它们叮食了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后,又会在食物、水和餐具上爬行,随着活动一路播撒这些病原体,导致更多人感染发病。

04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认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理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粪便卫生和消灭苍蝇)。作为个人一定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做到“五要”、“五不要”

✔ 防护“五要”:这些关键习惯要牢记

饭前、便后务必用肥皂或洗手液规范清洗双手,同时做好个人卫生清洁及家庭环境打扫,从源头减少病菌接触。

② 生熟要分开:

储存食材时,生肉、海鲜需与熟食、蔬菜水果分区域放置;处理食材时,切配生熟的刀具、案板需专用,严禁混用,防止生食材携带的致病菌污染熟食。

③ 食物要煮透:

海鲜、肉类、蛋类等易携带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的食材,务必彻底煮熟煮透,杜绝“半生食”风险。

④ 隔夜菜要热透:

剩菜剩饭需在烹饪后及时密封冷藏,且冷藏时间不宜过长;再次食用前,需彻底加热,避免细菌滋生引发肠胃不适。

⑤ 腹泻要就医:

若出现腹泻症状,需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饮食史、旅居史、接触史,助力医生精准判断病因、对症治疗。

✘ 防护“五不要”:这些风险行为要避开

① 不喝生水:

自来水、井水等非直饮水需彻底煮沸再饮用;购买瓶装水时,优先选择正规品牌,注意检查生产日期、保质期及包装完整性,拒绝“三无”瓶装水。

② 不吃坏食物:

若食物出现异味、发霉、质地异常或颜色改变,需直接丢弃,切勿侥幸食用。

③ 不去无牌店:

外出就餐时,避开无《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条件差的路边流动摊点及“黑店”;优先选择证照齐全、明厨亮灶、环境卫生达标的餐饮单位,降低食源性疾病风险。

④ 不生食海鲜:

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海鲜、贝类,此类食材可能携带副溶血性弧菌、诺如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务必彻底煮熟煮透后再食用。

避免直接接触腹泻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若需处理患者使用过的餐具、毛巾、马桶、门把手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需先佩戴一次性手套,处理完毕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避免用手触碰口鼻眼。

转发提醒身边的家人朋友!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小倩医生聊保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