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获评优秀项目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9 21:16 1

摘要:由滨海新区科协承担的天津市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顺利结项,并获评优秀项目。在项目执行期内,区科协以提升基层科普能力为目标,聚焦“滨城科普惠”品牌建设,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了全域科普工作标准化、常态化发展,实现了基层科普能力的显著提升。

津滨海讯(记者 张惺卓 李楠)日前,记者从市科协获悉,由滨海新区科协承担的天津市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顺利结项,并获评优秀项目。在项目执行期内,区科协以提升基层科普能力为目标,聚焦“滨城科普惠”品牌建设,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了全域科普工作标准化、常态化发展,实现了基层科普能力的显著提升。

聚焦品牌建设 提升科普能力

区科协紧扣提升基层公共科普服务能力这一主题,落实“创新、提升、协作、普惠”理念,引导基层科协组织围绕天津市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区委、区政府要求,严格执行项目计划任务,推动全域科普常态化建设;面向各开发区、街镇、企业(园区)科协组织,征集了25个“滨城科普惠”全域科普品牌项目试点单位,指导基层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活动;通过与中国康复学会、中国卒中学会等8家全国学会联合,开展了15场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让百姓了解前沿科技成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加强与市农技协、市水产研究所的合作,组建了“惠民兴县”农业专家团,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培训和现场指导,解决农民技术难题;联合市青年人才创新发展协会,邀请养老行业专家开展创新分享会;与新区建设科技协会合作,举办助推中塘镇工业园区绿色建筑发展和绿色装配式建筑科普进校园等活动,为基层科普服务注入强大动力。

建立长效机制 赋能志愿服务

区科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科普专家,经过组织推荐、专家评定、社会公示等程序,聘任了326名热心科普事业且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科普专家,为“惠民兴县”“滨城科普惠”和“滨海科学城”品牌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赋能;制定印发《滨海新区科普专家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科普专家遴选条件及程序、专家职责和任务、管理和服务等内容,充分发挥科普专家在科学传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科技志愿服务标准化、常态化建设;对科普专家比较集中的单位,建立联络员制度,组织科普专家利用专业特长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为“滨城科普惠”等品牌科普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结合中科协《科技志愿服务标准化指引》,制定出台了《滨海新区科技志愿者、科技志愿服务队星级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依据科技志愿服务时长、次数、参与者数量和服务成效,认定为一至五星科技志愿者、科技志愿服务组织,激励优秀科技志愿者和科技志愿服务组织,推动基层科普工作可持续发展,有效激发了科技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展多种活动 丰富科普内容

区科协动员辖区内各部门积极开展“滨城科普惠”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举办启动仪式,赠送“滨城科普惠”红马甲和旗帜,增强科技志愿服务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在暑假期间,联合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科技志愿者,在海滨街道庆福社区开展数智化时代AI在生活中的应用科普活动,吸引了社区居民、中小学学生近50人参与。科普专家用生动的语言,结合现实生活的应用场景,从人工智能的概念、分类、实现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在2024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期间,区科协将赛事宣传推广作为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抓手,组织动员全区各开发区、街镇科协组织和科技志愿服务团队,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赶大集、大型科普宣讲等活动现场,开展赛事宣传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指导群众进行扫码注册和线上答题,取得了丰硕成果。区科协被大赛组委会授予天津赛区优秀组织奖,滨海新区注册参赛人数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新增参赛人数占户籍人口比例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汉沽街道在全市各街镇、园区注册参赛人数全市排名第一;全区有22个街镇、开发区荣获“基层优秀组织奖”。

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实名注册科技志愿者27636人,注册科技志愿服务组织662个,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27664场,科技志愿服务总时长105717.5小时。区科协编辑完成了《“惠民兴县”科技志愿服务项目成果汇编》《“滨城科普惠”工作手册》两本书,共13万字,收录了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发布的165个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的新闻稿件。通过加强科普品牌建设、整合优质资源、强化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区科协有效提升了基层科普能力。(区科协供图)

来源:津滨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