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月的凉山,阳光炽热,火把燃烧得更为旺盛。在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上,一场由美食引发的经济热潮正汹涌来袭。随着央视的目光聚焦于此,凉山烧烤迅速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而 “金火把” 这一独特的品牌,正如同点燃的火种,为凉山美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推动当地
央视聚焦凉山烧烤!“金火把” 如何点燃美食经济新引擎
八月的凉山,阳光炽热,火把燃烧得更为旺盛。在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上,一场由美食引发的经济热潮正汹涌来袭。随着央视的目光聚焦于此,凉山烧烤迅速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而 “金火把” 这一独特的品牌,正如同点燃的火种,为凉山美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推动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凉山烧烤:从传统走向舞台
凉山烧烤历史悠久,深深扎根于彝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对于以 “火” 为图腾的彝族同胞而言,火与烧烤相伴而生。在彝族传统住房的主屋内,那永不熄灭的火塘,不仅是温暖的象征,更是凉山烧烤的起源地。人们围坐在火塘边,顺手将土豆、红薯、面饼、肉块等食物投入火中,享受着简单而质朴的美味,这种方式代表着团圆、温暖与分享。
在凉山,最常见的火烤食物当属 “烤土豆”。将土豆埋进炭火下的灰烬中慢慢烘烤,待其熟透,用工具取出,戴上手套,拿木片刮去烤黑的外壳,保留焦脆的外皮。当地人喜欢将烤土豆对半切开,夹上干海椒面和食盐混合的调料,简单却充满风味。
随着时代的变迁,凉山烧烤的做法日益精细和多元化。大约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逐渐形成 “网烧” 和 “串烧” 两大类别。最早商业化的 “串烧” 与其他地方不同,采用的是 “大签烧烤”,手掌长两指宽的大肉块串在一米长的木签上,烤好后皮脆、肉酥、骨香,口感层次丰富。其烤炉多为火盆上罩着中空铁皮架子,将串好食物的木签围成一圈,形似壮观的 “太阳图”。由于食材较大,炙烤时间长,食客们通常先将烤串放好,闲聊玩耍,待第一轮烤熟后再围坐享用。然而,这种大签串烧对于胃口小的外地游客来说,吃上一两串就饱了,难以品尝更多美食。于是,个头小、份量足、种类丰富的 “火盆网烧” 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凉山烧烤的主流形态。
“火盆网烧” 最初出现在西昌市街头和邛海景区周边。其烤具简单,一张中间挖空的矮木桌,桌下放置搪瓷盆制成的简易火盆,桌面再放一张铁丝网,各种切成小块的食材都可放在网上炙烤。发展至今,火盆网烧除了直接在铁网上烤,还衍生出锡箔纸烤鱼、油烫生肉等新形式。将腌制好的鱼用锡箔纸包好烘炙,鱼肉鲜嫩多汁;在铁网上放浅底铁盘,倒入油,将肉片放入烫熟,带来别样口感。近年来,在烤架上油烫食物的吃法愈发流行,由此产生了以 “锅边洋芋” 命名的铁锅油炸,在喜德县尤为盛行。
“金火把” 大赛:美食与文化的交融
今年 8 月 24 日至 25 日,2025 第三届大凉山烧烤美食季暨 “金火把” 年度烧烤大赛在西昌市火把广场火热开赛。这场大赛汇聚了全州 28 支经过严格筛选的优秀烧烤代表队,他们在赛场上各展身手,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独具凉山特色的美食文化竞技盛会,带来一场舌尖上的 “巅峰对决”。
比赛现场,串烤师傅手腕轻转,沙葱牛肉在猛火下嗞嗞作响,葱香与肉汁相互交融;网烧区热气腾腾,炭烤手撕鲜毛肚在铁网上微微卷曲;火盆烧烤区更是气势非凡,整条罗非鱼裹着彝家秘酱,在炽热炭火中渐渐烤至金黄焦酥,皮脆肉嫩、鲜香四溢。油脂滴落在炭火上,激起星点明火,香气迅速弥漫开来,引得众人食指大动。这一刻,火焰与食材共舞,传统与创意完美融合,充分展现了凉山烧烤的深厚底蕴与多样魅力。
本次大赛设置了 “烧烤名店”“烧烤名菜”“金牌主烤官” 三大奖项类别,由九位评委从食品安全、风味、色泽到火候等多维度进行严格评审。凉山州烹饪协会副会长李俊荣点评道:“二十八支队伍同台竞技,这不仅是烧烤技艺的激烈较量,更是地域饮食文化的集中展示。我们期望通过这样的赛事,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将‘凉山烧烤’真正打造成一张响亮的地方名片。”
作为西昌本地的烧烤从业者,对 “金火把” 大赛充满期待。他们认为有了这样权威的赛事,烧烤从业者有了主心骨,希望借此推动凉山烧烤行业朝着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让凉山烧烤产业成为促进消费、带动就业的富民产业。
大赛不仅是一场技艺比拼,更是一次产业赋能与地域品牌的深度实践。活动还特邀了来自北京、上海等全国近 20 个省区市的美食行业协会、知名餐饮企业代表共同参与品鉴、洽谈与合作对接,进一步拓展了 “凉山烧烤” 的品牌外延与市场半径。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助理牟栋梁表示,凉山美食文化浓郁,烧烤大赛不仅是一场舌尖盛宴,也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张特色的文旅名片,诠释了 “文旅 + 美食” 的融合发展模式,“金火把” 品牌正在成为中国特色美食文化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优秀样本。
央视助力:让凉山烧烤走向全国
在此次凉山彝族火把节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寻味中国・赶烤大凉山》微综艺节目成为一大亮点。该节目由著名主持人朱迅、文化学者都靓、实力演员王仁君、相声演员杨九郎组成 “寻味团”,深入赛事现场,与参赛队伍联动制作烧烤美食、体验凉山非遗文化、讲述美食背后的故事。
节目录制首日,“寻味团” 来到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建昌古城。他们依线索解锁任务,品尝凉山 “汉堡”、试穿彝族服饰,沉浸式感受西昌古城的历史底蕴与彝族文化特色。夜幕降临,摄制组围坐火塘体验凉山烧烤。小香猪肉、高山土豆等食材经炭火烤制后香气扑鼻,秘制蘸水中的木姜子散发着独特的地域风味。嘉宾们在品尝美食时,解读出当地 “靠山吃山” 的生存智慧,感慨 “一簇火,几把盐,既烤出‘山野馈赠’,更体现凉山人豁达乐观的精神面貌”。
《寻味中国・赶烤大凉山》通过镜头,将古城与青山、火塘与银河、童谣与史诗交织的大凉山美丽图景呈现给观众,带领大家开启一场跨越三千年的民族文化 “飨宴”,传递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该节目在央视及各大网络平台同步播出后,进一步提升了凉山烧烤和凉山文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品尝美食、体验文化。
文旅融合:释放经济发展乘数效应
凉山州以火把节为依托,打造 2025 凉山彝族火把节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是对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深度实践。活动实施近一个月来,凉山文旅消费业态呈现出 “量质齐升” 的良好态势。
本次系列活动精准聚焦 “文旅 + 特色产业 + 消费促进” 这一关键环节,做好 “文旅融合” 这篇大文章,系统谋划了第三届大凉山烧烤美食季、2025 “金火把” 年度烧烤大赛、《寻味中国・赶烤大凉山》微综艺等十余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子活动,形成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促消、消费兴产” 的良性循环。这种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将美食体验与在地文化、自然风光有机结合,成功探索出一条央地联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 “文旅促消费” 新机制。这不仅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更是践行 “文旅赋能、产业兴邦” 战略的生动体现,为民族地区依托特色文化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 “凉山样本”。
8 月 25 日晚,作为第三届大凉山烧烤美食季暨 “金火把” 年度烧烤大赛收官盛典的 2025 “金火把” 年度品牌之夜在西昌金鹰大剧院举行。凉山州文旅推介官在台上系统介绍了凉山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底蕴与凉山文旅消费的新场景、新业态,向全国观众发出 “五彩凉山・四季之约” 的诚挚邀请。“寻味团” 成员朱迅、都靓、杨九郎、王仁君的现场互动将晚会推向高潮,他们分享了参与节目录制和烧烤大赛的深刻体验,讲述凉山令人难忘的自然风光、人文热情与美食魅力。
晚会现场,揭晓了本次烧烤大赛的 “烧烤名菜”“烧烤名店”“金牌主烤官” 三大核心奖项。其中,“烧烤名菜” 表彰 18 道融合凉山风味与创新技艺的特色菜品,“烧烤名店” 认证 10 家兼具品质服务与文化氛围的优质门店,“金牌主烤官” 授予 7 位展现顶尖烧烤技艺的从业者,全方位覆盖凉山烧烤产业的食材创新、门店运营与技艺传承三大核心环节,为行业树立了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标杆。
“金火把” 品牌的塑造,让凉山从美食出发,延伸至旅游、文化、农业等多个领域,持续推动 “金火把” 从单一餐饮业态向 “美食 + 文旅 + 产业” 生态圈升级,真正实现 “用好一道美食,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成功实现以特色资源赋能产业振兴,以品牌建设带动消费提振,走出一条依托文旅融合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未来展望:持续擦亮 “金火把” 品牌
“金火把” 年度烧烤大赛的成功举办,只是凉山美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凉山州将继续围绕 “金火把” 品牌深化系统建设,通过标准输出、人才培养、跨区域合作、国际化推广等措施,持续提升 “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夏季清凉・冬季暖阳” 品牌核心竞争力与全国影响力。
在标准输出方面,制定更加完善的凉山烧烤行业标准,涵盖食材采购、加工制作、卫生安全、服务质量等各个环节,确保凉山烧烤的品质始终如一,让消费者无论在何处品尝到的凉山烧烤都能感受到正宗的味道。
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加强与专业院校、培训机构的合作,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烧烤人才,包括烧烤师傅、餐饮管理人员等,为凉山烧烤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跨区域合作将进一步拓展凉山烧烤的市场版图。与其他地区的美食行业协会、餐饮企业开展合作交流,举办联合美食节、推介会等活动,将凉山烧烤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引进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和优秀资源,促进凉山烧烤产业的创新发展。
在国际化推广上,借助 “一带一路” 倡议等契机,将凉山烧烤与彝族文化相结合,推向国际市场。参加国际美食展会、文化交流活动等,让世界了解凉山烧烤,感受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前来体验消费。
相信在 “金火把” 品牌的引领下,凉山烧烤将持续释放魅力,为民族地区振兴和四川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 “凉山经验”,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美食地图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更多人因为美食而走进凉山,爱上凉山。
来源:彝空间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