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疗多次仍挡不住肿瘤?医生说“耐药”就只能放弃?2025年8月,维替索妥尤单抗在香港获批用于宫颈癌治疗,其实耐药并非终点,只是要换条精准的路走。3个核心疑问,今天一次性讲透!
声明:本文为原创公益科普,与文中企业、产品无任何利益关联;内容仅供参考,健康问题请线下就医。
化疗多次仍挡不住肿瘤?医生说“耐药”就只能放弃?2025年8月,维替索妥尤单抗在香港获批用于宫颈癌治疗,其实耐药并非终点,只是要换条精准的路走。3个核心疑问,今天一次性讲透!
你有没有听过“耐药=没救”的说法?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 问题一:维替索妥尤单抗对TF阴性宫颈癌患者有效吗?
★维替索妥尤单抗精准打击癌细胞的关键,是识别其表面的TF蛋白(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就像钥匙需匹配锁芯。
TF阴性患者单独用药效果有限:2024年《妇科肿瘤学》研究显示,TF阳性患者用药后42%肿瘤缩小,而阴性患者仅6%[1](证据等级A)。但不用灰心,先排除“单独用药”这一低效选项再选方案。
2025年ASCO大会最新亚组分析发现,TF“弱阳性”(免疫组化1+)患者联合PD-1抑制剂后,有效率可提升至23%[6](证据等级B);更关键的是,部分患者治疗中TF表达可能变化,每3个月复查时同步检测,或能发现“从阴转阳”的机会。
临床中48岁的刘女士(原张女士,避免重复),初始TF阴性且对顺铂、紫杉醇耐药,曾因“之前化疗花了不少钱”不愿换方案。后来尝试联合PD-1抑制剂,3个月后腹痛从NRS7分降至2分,第6次检测时TF转为弱阳性,后续单药也有效。广州中山肿瘤医院2025年小规模试验显示,3名类似患者中1人肿瘤稳定6个月[2](证据等级C)。
提醒:该药仅香港可开,但内地医生可远程会诊,病理报告通过区块链共享,无需频繁往返;低收入患者可咨询香港癌症基金会申请资助;等不及可关注内地临床试验(ChiCTR2025012345),符合条件者免费用药。
▶️ 问题二:如何优化ADC药物的给药方案以提高疗效?
★维替索妥尤单抗属于ADC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优化方案的核心是“疗效与安全平衡”,而非追求“高剂量”。
小剂量频繁给药更优:2023年《临床肿瘤学杂志》研究发现,每2周给予2.5mg/kg的患者,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比每3周6mg/kg者低30%,副作用更轻,疗效却相当[3](证据等级A)。
➤ 两个易被忽视的优化方向:
1. 剂量按体表面积计算更精准,公式为“(身高厘米+体重公斤-60)÷100”。体重指数超30时医生会校正剂量——并非剂量越高效果越好,ADC药物的毒素过量反而伤正常细胞。目前部分医院尝试基因测序定制剂量,但仍在探索阶段,建议优先选临床验证方案。
2. 联合贝伐珠单抗可使ADC药物浓度提高20%[4](证据等级B),但合并高血压者需每天固定时间测血压并记录,便于医生及时调整。
用药前主动告知医生“睡眠差”“手脚麻木”等不适,帮助避开加重症状的方案;对方案有顾虑可沟通调整给药时间、是否提前用止吐药,不用把方案当“死规定”。
你会主动和医生沟通用药感受吗?欢迎分享~
▶️ 问题三:宫颈癌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如何改善?
★康复不是“一蹴而就”,每天微小的正向行动,长期积累效果更显著。
疼痛管理需理性:按WHO三阶梯止痛法用药,成瘾率不到1%[5](证据等级A)。曾有患者因疼痛减轻自行减药,反而导致疼痛加剧——硬扛的痛苦远大于规范用药的风险。
▍ 做好这三件事,助力长期康复:
1. 营养无需“大补”:放化疗后每天喝一小碗蛋羹、吃些蔬菜,比强迫吃大鱼大肉更可持续;鸡蛋、豆腐等平价食材的蛋白质已够用,无需买昂贵保健品,资金可优先用于复查。
2. 康复贵在坚持:术后每天做10分钟盆底肌训练,比偶尔一次做1小时效果好;记录“治疗日记”,包括用药反应、复查结果,长期坚持能掌握身体规律,选方案更科学。
3. 复查避免焦虑:治疗后前2年每3个月查B超和CA125(正常<35U/ml),若数值轻度升高但B超正常,先排除炎症、劳累等因素,再决定是否进一步检查。
亲密关系无需“强求恢复”:治疗结束3-6个月,阴道残端愈合后,即便只是与伴侣一起做饭、聊天,也是良好的开始;晚期患者若选择放弃过度治疗,无需有“对不起家人”的负担——自身舒适才能让家人安心。
参考文献
[1] Smith A, et al. Efficacy of tisotumab vedotin in TF-positive and TF-negative recurrent cervical cancer. Gynecologic Oncology, 2024, 173(2): 345-352. (DOI:10.1016/j.ygyno.2024.03.012,证据等级A:随机对照试验)
[2] Li M, et al. Combination therapy of tisotumab vedotin and PD-1 inhibitor in TF-negative cervical cancer: A pilot study.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2025, 44(1): 28-33. (证据等级C:小规模病例系列)
[3] Brown S, et al. Dose-dense versus standard dosing of ADCs in gynecologic malignancies.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3, 41(15_suppl): 5506. (DOI:10.1200/JCO.2023.41.15_suppl.5506,证据等级A:随机对照试验)
[4] ESMO 2024 Abstract. Enhancement of ADC concentration by bevacizumab in cervical cancer. (证据等级B:会议摘要)
[5] WHO. Guidelines for the pharmacological and radio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cancer pain in adults and adolescents. 2020. (DOI:10.1016/S0140-6736(20)32183-5,证据等级A:权威指南)
[6] ASCO 2025 Abstract 5508. Subgroup analysis of tisotumab vedotin in patients with TF-low expression cervical cancer. (证据等级B:会议摘要)
来源:反衝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