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话筒直播现场翻车现场看得人直皱眉。韩磊当着全国观众面躲开白瑞贴面互动的画面,活脱脱把直播间变成了大型社死现场。这场被网友戏称"最冷直播事故"的戏剧性场面,在微博话题榜上挂了整整三天。
《韩磊一句"不熟"白瑞上热搜:人设是金话筒还是枷锁?》
金话筒直播现场翻车现场看得人直皱眉。韩磊当着全国观众面躲开白瑞贴面互动的画面,活脱脱把直播间变成了大型社死现场。这场被网友戏称"最冷直播事故"的戏剧性场面,在微博话题榜上挂了整整三天。
现在回头看白瑞的走红轨迹,活像部充满矛盾的黑色幽默剧。当年揣着东北大碴子味闯上海滩的姑娘,如今说话带着上海话尾音却自称"新上海人代表"。短视频里她蹲在弄堂啃生煎高喊"这才是魔都灵魂",转头又在访谈里把东北老家描述成"穷得连网吧都没有的破地方"。这种精神分裂式的人设经营,被网友戏称为"地理人格分裂症"。
要说网友不买账也难怪。前脚刚用东北话喊完"老铁666",后脚就管东北老家叫"那旮瘩";上午在直播间展示陆家嘴豪宅,下午又回忆"挤公交吃泡面"的奋斗史。有老粉翻出三年前的采访对比,发现这位"新上海女性代言人"连自己老家省份都说不利索。难怪评论区炸锅:"昨天还在嘲笑东北人土,今天就指望我们给她刷火箭?"
这让我想起去年某奶茶品牌创始人翻车事件。那位宣称"从小喝到大手作奶茶"的老板,被扒出供应链全是进口植脂末。网友评论扎心了:"你可以包装人设,但不能把消费者当傻子耍。"现在娱乐圈更夸张,明星人设比川剧变脸还快,昨天还是接地气打工妹,今天就成了豪门阔太。
其实观众眼睛雪亮着呢。某视频平台数据显示,带有"真实人设"标签的账号完播率比精修人设高47%。去年爆火的张同学,拍的就是东北农村大实话,连杀猪菜血肠都拍得明明白白。反观某些网红农场主,昨天直播摘草莓,今天就被曝用化肥催熟。网友说得直白:"咱不稀罕看童话,就想看看日子咋过。"
直播镜头就像照妖镜。韩磊那句"不熟"之所以刺耳,是因为戳破了娱乐圈"人脉王"的泡沫。白瑞团队可能忘了,观众早把明星当连续剧追了——今天播童年苦难,明天演豪门恩怨,后天再来个逆袭爽剧,这种套路早过时了。就像老家菜市场卖菜的大姐说的:"忽悠一次两次行,你能忽悠我一辈子?"
说到底,金话筒是奖杯不是免死金牌。某资深娱评人指出:"观众包容度越来越高,但对真诚的要求也越来越严。"那些靠着人设吃红利的主播,现在不都在直播间鞠躬道歉吗?前阵子某知识博主翻车,不就因为被扒出学历造假?网友评论一针见血:"你可以不完美,但不能不真实。"
现在再看这场直播风波,倒像是给所有内容创作者敲警钟。你在短视频里塑造的每个形象,发的每条动态,都在悄悄书写信用值。就像老家盖房子,地基打不牢,楼盖得再高也得塌。某三农博主坚持拍真实农耕生活,三年积累百万粉丝。他说得好:"农民的手糙,但种出来的庄稼实在。"
娱乐圈不是法外之地。中广联合会早在2021年就发布过《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要求主播不得塑造虚假人设。去年某平台封禁的2300个违规账号里,60%涉及人设造假。这些数据在北京市广电局官网都能查到。
说到底,观众不是不接受人设,而是讨厌虚假人设。就像咱们老百姓过日子,谁还没点小缺点?但要是把自己包装成完美无缺的"人设机器",那离翻车就不远了。某老艺术家在《艺术人生》里说得实在:"演员的本分是演好戏,不是演好自己。"
这场直播风波给所有内容创作者提了个醒:人设这东西,像不像抛出去的回旋镖?你现在怎么扔出去,将来就得怎么接回来。与其费尽心思立人设,不如老老实实做自己。毕竟在互联网时代,最珍贵的不是精心设计的人设,而是藏在镜头后的那点真性情。
就像《人民日报》评论文章说的:"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虚假信息的温床。"那些靠着人设收割流量的终会明白,观众给的掌声有多热烈,日后扇的耳光就有多响亮。
真正的金话筒,从来不是靠人设堆出来的奖杯,而是观众用真诚丈量出的口碑。
来源:宠咖阁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