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 月 28 日,国内汽车市场迎来三款重磅新车集中上市,覆盖高端新能源、高性价比燃油 SUV 及微型电动车三大细分领域。深蓝 S09 以 30-35 万元的售价区间冲击中大型增程 SUV 市场,凯翼昆仑 2025 款以 7.89 万元起的 “一口价” 重塑燃油
3 月 28 日,国内汽车市场迎来三款重磅新车集中上市,覆盖高端新能源、高性价比燃油 SUV 及微型电动车三大细分领域。深蓝 S09 以 30-35 万元的售价区间冲击中大型增程 SUV 市场,凯翼昆仑 2025 款以 7.89 万元起的 “一口价” 重塑燃油车性价比标杆,而长安 Lumin 301km 萌宝版则以 3.89 万元(国补后)的亲民价格,为微型电动车市场注入新活力。
作为深蓝汽车首款全尺寸旗舰 SUV,深蓝 S09 凭借 “超级增程 2.0 + 华为智驾” 的双引擎配置,正式加入高端新能源赛道。新车基于 EPA1 全电数字平台打造,车身尺寸达 5205×1996×1800mm,轴距 3105mm,全系采用 6 座布局,第二排独立座椅支持电动调节及加热功能,第三排空间可容纳 200 斤乘客平躺。动力方面,其搭载新蓝鲸 HE1.5T 增程器 + 双电机四驱系统,纯电续航 170-180km,综合续航超 1200km,零百加速 5.9 秒,性能参数直逼传统燃油 V6 车型。
智能化配置成为深蓝 S09 的核心竞争力。新车搭载华为乾崑智驾 ADS 3.0 系统,支持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智驾,并配备 540 度透明底盘、AR-HUD 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等功能。座舱内,15.6 英寸中控屏与 12.3 英寸全液晶仪表联动,内置专属定制鸿蒙系统,支持连续语音交互、跨屏操作及多设备互联。深蓝汽车透露,S09 将成为全球首批升级华为 ADS 4.0 的车型,进一步强化智驾体验。
市场定位上,深蓝 S09 直接对标理想 L8、问界 M7 等车型,30-35 万元的售价区间较竞品低 5-8 万元,且凭借增程技术解决续航焦虑,有望在 30 万级市场掀起 “技术平权” 风暴。
凯翼昆仑 2025 款以 “颠覆燃油车定价规则” 的姿态上市,推出 5 款车型,全款一口价 7.89-11.59 万元(限时至 5 月 10 日),较原指导价下探 2 万元,刷新中型 SUV 价格底线。新车基于奇瑞 T1X 平台打造,车身尺寸 4738×1968×1708mm,轴距 2820mm,提供 5 座和 7 座版本,后排座椅放倒后可扩展至 1566L 超大空间,兼顾家用与载物需求。
动力升级是凯翼昆仑的亮点。新增 1.5T 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 156 马力,匹配 6 挡湿式双离合变速箱,WLTC 综合油耗 8.4L/100km;同时保留 1.6T+7DCT、2.0T+7DCT 动力组合,满足不同用户需求。配置方面,全系标配皮质座椅、无钥匙进入 / 启动、540 度透明底盘,高配车型还搭载 360 度全景影像、可开启全景天窗及华为 HiCar 互联系统。
市场影响方面,凯翼昆仑以 “油电同价” 策略直指哈弗 H6、吉利博越等燃油车,同时与比亚迪宋 Pro DM-i 等插混车型形成错位竞争。其 7.89 万元的起售价甚至低于部分紧凑级 SUV,或成为县域市场 “爆款制造机”。
长安 Lumin 萌宝版以 “萌系设计 + 长续航” 为卖点,国补后售价 3.89 万元(限量 999 台),进一步巩固其在微型电动车市场的地位。新车采用黑白熊猫配色,前脸加入 “熊猫眼” LED 灯带,车顶配备 “熊猫耳” 装饰,车侧及引擎盖印有专属拉花,辨识度极高。内饰同样融入熊猫元素,黑白拼色座椅搭配定制头枕及脚垫,中央扶手箱升级为双层储物格,实用性与趣味性兼备。
续航与配置上,萌宝版搭载 35kW 电机,CLTC 续航 301km,支持快充(30%-80% 电量仅需 35 分钟),并升级电子手刹、后盘式制动器及皮织混合座椅,相比同价位的五菱宏光 MINI EV,续航提升 100km,配置更显诚意。
用户定位方面,长安 Lumin 萌宝版瞄准年轻女性及家庭用户,通过 “限量补贴 + 个性化设计” 策略,在 3-5 万元市场与零跑 T03、吉利熊猫等车型争夺份额。数据显示,长安 Lumin 近半年销量达 7.68 万辆,位列微型电动车第三,此次萌宝版的推出或推动其进一步逼近榜首。
此次三款新车的上市,折射出 2025 年汽车市场的两大趋势:
增程式技术下沉:深蓝 S09 将华为智驾与增程技术结合,推动高端配置向 30 万级市场渗透;而凯翼昆仑则通过燃油车降价,延缓新能源对传统市场的冲击。细分市场精细化运营:长安 Lumin 萌宝版以 “萌宠经济” 破局微型车同质化竞争,凯翼昆仑以 “一口价” 策略重塑燃油车定价逻辑,深蓝 S09 则以 “智驾平权” 争夺中高端用户。专家观点指出,2025 年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突破 60%,但燃油车通过价格下探仍将占据 40% 市场份额。车企需在电动化、智能化与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方能在激烈竞争中突围。
随着这三款车型的上市,2025 年车市的 “上半场” 竞争已硝烟四起,消费者将迎来更丰富的选择与更极致的性价比。
来源:最CG畅聊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