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2023年8月25日,俄罗斯宣布了一个大动作:2028年要建成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高铁线路。这条679公里的线路,时速高达400公里,耗资1.7万亿卢布(约合259.7亿美元),目标是把两地4小时的车程缩短到2小时15分钟。
一个国土面积全球第一的大国,铁路线密如蛛网,却连一条真正的高速铁路都没有。这就是俄罗斯的现实。
不过,2023年8月25日,俄罗斯宣布了一个大动作:2028年要建成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高铁线路。这条679公里的线路,时速高达400公里,耗资1.7万亿卢布(约合259.7亿美元),目标是把两地4小时的车程缩短到2小时15分钟。
消息一出,全球都盯着看,但让中国网友有点意外的是,俄罗斯没选我们的高铁技术,而是找了自家企业锡纳拉集团。
要说高铁技术,中国绝对是全球“顶流”。从京沪高铁到成渝高铁,我们的技术成熟、成本低、效率高,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抢着合作。
俄罗斯这回要建高铁,按理说找中国是个稳妥选择,毕竟我们经验丰富,还能带上中俄友谊的小彩蛋。可现实是,俄罗斯直接Pass了我们,转头搂上了本土的锡纳拉集团。
首先,俄罗斯想自己玩儿一把大的。锡纳拉集团虽然在高铁领域是个“新手村玩家”,但俄罗斯政府看中的是它的“本土血统”。这家公司计划跟德国西门子合作,用Velaro技术搞定高铁列车,还打算在俄罗斯的冰天雪地里把技术本地化。说白了,俄罗斯不想当“技术搬运工”,而是想借着高铁项目,把自己的工业实力拉起来。
比如,他们想让特维尔州的冶金厂、诺夫哥罗德州的精密仪器产业跟着沾光,顺便解决12万个就业岗位。
其次,地缘政治的影子也躲不掉。中俄关系这几年挺铁,从能源到军事,合作多得数不过来。但俄罗斯在高铁上没选我们,可能也有点“平衡外交”的味道。
跟西门子合作,能稍微缓和一下跟西方的紧张关系,还能避免在交通领域太依赖中国。毕竟,谁也不想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俄罗斯这是在给自己留条后路。
不过,说实话,锡纳拉集团的技术底子确实薄。国际专家都预测,这项目大概率得延期2-3年。俄罗斯自己也知道风险大,但他们宁可赌一把,也不愿直接用现成的中国技术。
俄罗斯没选中国高铁技术,对我们来说多少有点小失落。毕竟,中国高铁是国人骄傲的“名片”,全球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技术上甩了好几条街。像CR400AF“复兴号”,时速350公里,安全性和舒适度都在线,还出口到了印尼、泰国这些国家。俄罗斯这回不搭我们的车,表面上看是技术合作没谈拢,但深层原因可能更复杂。
从经济角度看,俄罗斯这单要是给了中国,少说能拉动几十亿的订单。我们的钢材、设备、施工队都能跟着出去闯闯,还能再给“一带一路”添把火。可现在,锡纳拉集团接了活儿,我们只能干瞪眼。
不过,也别太玻璃心,中俄在其他领域合作还挺多。比如,锡纳拉集团2024年7月在叶卡捷琳堡的展会上说,正跟中国伙伴开发高速货运列车。
不过这对中俄关系影响不大。2024年5月,普京访华,两国还签了深化合作的声明,能源、军事这些大头都没松动。高铁技术没选我们,可能只是俄罗斯在具体项目上的“小九九”,不代表战略上跟我们疏远。毕竟,中俄现在是“背靠背”的伙伴,俄罗斯在国际上被西方挤得够呛,还得靠中国撑场子。
再说回来,中国高铁技术没被俄罗斯选中,也不全是坏事儿。我们的市场已经够大了,东南亚、中东、非洲的项目排着队呢。俄罗斯这单丢了,对我们的全球布局影响有限,反而提醒我们:技术输出不能光靠“硬实力”,还得懂人家的心思,灵活调整策略。
俄罗斯2028高铁计划,虽然没用中国技术,但对我们来说是个观察窗口。他们的成败,能给中国高铁的国际化之路带来不少启发。
首先,技术自主这事儿真不能松懈。俄罗斯为啥死磕锡纳拉集团?就是想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我们高铁虽然牛,但核心部件像IGBT芯片、牵引系统,早期也靠进口。现在国产化率高了,可俄罗斯的例子告诉我们,关键技术得攥在自己手里,不然哪天人家不卖给你,哭都没地儿去。未来,中国高铁还得加大研发,别光顾着建线路,技术创新得跟上。
其次,国际合作得更接地气。俄罗斯选西门子不选我们,可能是觉得德国技术更适应他们那儿的严寒气候,也可能是成本、谈判条件没谈拢。我们推高铁技术出去,不能光喊“性价比高”,还得研究人家的实际需求。比如,中亚那些国家冬天也冷,能不能搞个“耐寒版复兴号”,直接打中他们的痛点?接地气才能拿订单。
最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只看经济账。俄罗斯这项目不光是为了跑得快,还想拉动就业、振兴工业,甚至以后出口技术跟我们抢市场。我们“一带一路”沿线的高铁项目,也得想想怎么帮当地发展,不能光修条路就完事儿。比如,建个培训中心,教当地人修高铁,既赚钱又交朋友。
俄罗斯2028高铁计划,说到底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中俄关系大局稳得很,合作的空间还大着呢。
锡纳拉集团接手高铁项目,底气主要来自西门子的Velaro技术。这玩意儿不是新鲜货,西门子早年给俄罗斯的Sapsan列车(游隼号)就是基于这个平台,时速250公里,在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线上跑了好多年,表现还算靠谱。
现在,锡纳拉集团想把这技术升级到400公里时速,还要适应俄罗斯零下几十度的极寒环境。这难度,不亚于让一个中学生直接去考博士。
为了补短板,锡纳拉集团使了不少招儿。他们招了一堆在西门子、阿尔斯通干过的俄籍工程师,还搞逆向工程,拆Sapsan列车研究技术细节。另外,他们在特维尔州建了个大工厂,投了200多亿卢布搞研发中心,想自己造牵引电机、变流器这些核心部件。
但国际专家普遍不看好,觉得锡纳拉集团没这金刚钻,硬揽瓷器活儿,2028年完工基本是痴人说梦。
俄罗斯这回没选中国技术,地缘政治的考量肯定跑不了。我们得承认,中俄关系虽然铁,但俄罗斯也不是啥都听中国的。如今俄罗斯跟西方的关系还是僵着,制裁没少挨,可他们也没彻底倒向中国怀抱。高铁项目选西门子,就是想在西方和东方之间找个平衡点。
俄罗斯历史上就擅长这种“左右逢源”的玩法。跟西门子合作,能稍微缓和跟欧盟的紧张气氛,毕竟德国在欧盟里说话有分量。另一方面,他们也没完全冷落我们,比如高速货运列车还跟我们有合作。
俄罗斯2028高铁计划要是真成了,一方面,他们要是搞出适应极寒气候的高铁技术,以后可能跟我们抢市场。中亚、东欧这些地方,气候跟俄罗斯差不多,需求也挺大。锡纳拉集团要是站稳脚跟,未来没准儿会跟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上掰掰手腕。
另一方面,俄罗斯要是搞砸了,反而可能回头找我们救场。1.7万亿卢布不是小数目,锡纳拉集团要是拖延、超支,俄罗斯政府扛不住压力,说不定还得请中国帮忙。到时候,我们带着技术和经验过去,既能赚一笔,又能把高铁名片再刷一遍存在感。
不管咋样,俄罗斯的高铁梦都值得我们关注我们现在得做的是,把自己的技术磨得更尖,把市场策略玩得更活。俄罗斯这回没选我们,不代表以后没机会。中俄合作的大门还开着,未来咋走,就看双方怎么博弈了。
俄罗斯高铁要是建成了,经济和环境上的好处还真不小。经济上,莫斯科到圣彼得堡这条线年客流量预计2300万人次,票务收入能给铁路系统输血,还能拉动旅游、商务这些产业。俄罗斯还指望高铁带动沿线城市发展,比如下诺夫哥罗德、喀山这些地方,交通便利了,经济自然跟着活起来。
环境上,高铁比飞机省碳多了。以这条线为例,年乘客公里约156亿公里,飞机得排312万吨CO2,高铁只要47万吨,一年能减265万吨。这对俄罗斯来说是个加分项,毕竟他们也签了气候协议,得拿出点实际行动。从我们角度看,中国高铁也有这优势,未来推出去的时候,可以多打打“绿色牌”。
俄罗斯宁可赌锡纳拉集团,也不选现成的中国技术,说明国际市场不光看硬实力,还看软博弈。我们得学会“因地制宜”,别老拿一套方案到处推。比如,非洲热带气候、中亚高寒地带,得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
再者,项目管理也得跟上。俄罗斯这项目成本高、风险大,我们出去接单时,得把预算、工期掐得准一点,别让人觉得不靠谱。最后,合作模式得灵活点。俄罗斯想技术自主,我们可以考虑技术转让、合资建厂这些路子,既赚钱又让人放心。
中俄关系大局没变,合作的空间还多着呢。俄罗斯高铁要是成了,我们可以跟他们学学怎么在极端环境下玩技术;要是翻车了,我们还能过去搭把手。中国高铁的路还长。我们接着干自己的,技术攥手里,市场抓机会,早晚让全世界都坐上中国的“复兴号”!
来源:元衡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