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袤的鲁南大地上,一幅以“悠然南山·慢城永安”命名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枣庄市市中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双十百千工程”为抓手,聚焦“五小变五大”总体要求,全力推进示范片区建设,走出一条以产业提质、生态优化、文化赋能、治理增效为核心的片区引领
在广袤的鲁南大地上,一幅以“悠然南山·慢城永安”命名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枣庄市市中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双十百千工程”为抓手,聚焦“五小变五大”总体要求,全力推进示范片区建设,走出一条以产业提质、生态优化、文化赋能、治理增效为核心的片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
规划引领,擘画发展新蓝图
着力抓好整体规划。立足永安南山资源禀赋,按照“一轴、两区、三方共建”的总体规划,以悠然南山凤凰绿道为轴线,打造农文旅融合功能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两个功能区,实现片区“政府+国企+村集体”三方共建共治共享。
着力突出乡村特色。紧紧围绕南部山区的健康养生、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三大优势业态”,融合拓展生态绿芯、农耕民俗、非遗传承“三类多元文化”,构建特色鲜明、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新体系,全力打造“青山+绿水+乡村”的市中南部富“村”山居图。
着力集聚各方资源。推行“区级领导+部门+国企”包联制度,成立工作专班,集全区之力,推动片区建设,通过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吸引撬动社会资本等方式,由区属国企具体完成片区整体施工建设,真正形成“规划先行、运营前置、系统打造、连片建设”的片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产业筑基,激活振兴新动能
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着力构建“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体系,支持悠然农场、永诚果蔬等12家特色采摘园区优化基础设施、壮大经营规模。推动山阴西红柿、刘屯石榴盆景、横沟蔬菜、孙枝鸡等特色农产品形成集群效应,做优“土特产”文章,切实筑牢农业发展根基。
产业项目集群化升级。聚焦石榴健康饮品、孙枝鸡、辣子鸡加工等核心产业,培育食品加工产业链,推动晟达菲尔、燊坤食品等龙头企业扩规提档,通过技术升级和产能提升,实现“种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增值,推动初级农产品向高附加值商品转化。
文旅融合多元化布局。构建“项目带动+文旅融合”发展模式,高标准推进枣庄辣子鸡美食文化城、板泉山居等重点项目建设,精心打造豆钱书屋、南山写生基地等特色文旅节点。形成“郊区踏青+美食体验+艺术创作”的精品路线,并通过“一个项目一个班子”推进机制,有效提升片区综合收益,实现三产联动发展。
生态塑形,绘就宜居新画卷
深化美丽乡村全域提升行动。聚焦“三线”整治、“三清一改”等重点任务,打好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紧盯农村环境卫生、拆违控建清理、路域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全域提升,目前,片区省、市级和美乡村覆盖率达100%。
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补齐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运维模式和管理机制,高效完成5家村卫生室提档升级,新改建农村通村通户道路26公里,污水治理率达100%。
实施生态价值提升行动。精雕细琢“山的文章”,打造凤凰绿道20公里精品环线,栽植“大青皮”“泰山红”等优质石榴品种2.3万棵,核桃、桃、枣树20余万株。精心勾勒“水的文章”,实施水库综合利用项目,串联薄板泉水库、马场水库、天桥水库等,实现片区“六库联通”,建设沿库景观节点6处,修建游客体验区3处。牛郎山康养基地获评全国首批森林康养基地。
机制赋能,拓宽富民新渠道
推行联合共富机制。深入实施“跨村联建共富”行动,以“永汇享”共富公司为纽带,打破行政壁垒,凝聚发展合力,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通过深度整合各村在土地、人力、产业等方面的资源禀赋,推动村庄资源融合、连片发展,实现“握指成拳”的集群效应,带动村集体增收220余万元,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强化国企助力机制。充分发挥汇泉城建集团、中兴文旅集团2家区属国企助推乡村振兴片区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参与承担片区整体设计、重点项目谋划、金融资金赋能、项目施工建设、品牌形象打造、片区管维运营等片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为片区发展注入强劲“国企动能”。
深化党建引领机制。推行村“书记工程1+1”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和党员干部“领头雁”作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锚定民生实事,实施河道清淤、自来水改造等村级“书记工程”项目40余个,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提升片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探索闲置资源盘活机制。通过“修缮保护、改造提升、业态再造”,深度挖掘传统村落文化价值,激活沉睡资源,成功盘活薄板泉村、马场村等传统村落闲置院落100余套,培育发展民宿、文创等新业态,拓宽村民就业渠道,带动村民就业150余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让“闲置资产”变身“增收活水”,走出一条资源活化利用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悠然南山,见证变迁;慢城永安,活力奔涌。市中区以片区建设为笔,饱蘸规划、产业、生态、机制之墨,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壮阔画卷上奋力书写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篇章。(刘猛 张玮玮 褚楚)
来源:乡村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