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考】解读真题,快人一步!命题作文《走向深处》名师导写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9 14:00 1

摘要:请以“走向深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一、真题再现

请以“走向深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二、名师导写

(一)发散思维,精选素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以下是思路解析:
审题立意
“走向深处”中的“深处”既可以是实指,如森林深处、小巷深处、书海深处等;也可以是虚指,如心灵深处、文化深处、历史深处等。立意时,可以从探索未知、挖掘内涵、追求本真、突破自我等角度入手,展现走向“深处”带来的感悟与成长。
选材构思
写记叙文:可以叙述自己走进大自然的深处,在那里获得了心灵的宁静和对生命的新感悟;或者走进老街小巷的深处,发现了被岁月掩埋的温暖故事和传统韵味;又或者在学习某门艺术、学科的过程中,不断钻研走向其深处,克服困难并收获成就感 。

写议论文:可以围绕为什么要走向深处展开论述,比如走向知识的深处能让人有更深厚的学识,走向文化的深处能增强文化自信等;也可以论述走向深处需要具备哪些品质,如坚持、勇气、好奇心等。

写散文:以“走向深处”为线索,抒发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比如从生活的表象走向其本质的深处,感悟平凡中的美好与真谛。

写作要点
无论选择哪种文体,都要注意内容充实,结合具体事例或细节来写,避免空洞说教。语言表达上,要尽量生动形象,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感染力。在结构安排上,做到层次分明,开头吸引读者,结尾升华主题。

(二)写作重点,思路浅分析

三、思路详解

以下为你提供一个以记叙文为例的“走向深处” 具体写作思路:
开头
以环境描写引入,如 “故乡的那片竹林,远远望去,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风一吹,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召唤着我。儿时的我,总是在竹林边缘徘徊,从未想过走进它的深处。” 简单交代背景,引出下文对走进竹林深处的叙述。
中间
起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比如丢失了一件很重要的东西,听小伙伴说可能在竹林深处,于是决定鼓起勇气走进竹林深处寻找,如 “那天,我把爷爷送给我的玉佩弄丢了,心急如焚。小伙伴说好像在竹林深处见过,尽管心里有些害怕,但对玉佩的珍视让我决定前往。”

经过:描述走进竹林深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起初可能会被陌生的环境、幽深的氛围吓到,比如 “刚走进竹林,地面厚厚的落叶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响,四周高大的竹子遮天蔽日,阳光只能透过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我心里不禁有些发怵。” 随着深入,会发现一些新奇的事物,如珍稀的小蘑菇、可爱的小动物,还可能遇到一些小困难,比如被藤蔓绊倒、迷路等,“继续往里走,我看到了从未见过的彩色蘑菇,正惊喜时,不小心被藤蔓绊了一跤。等我爬起来,却发现好像找不到来时的路了。”

结果:最终克服困难,在竹林深处有了意外的收获,不仅可能找到了玉佩,还收获了勇气、对自然的热爱等,“就在我焦急万分时,突然听到了熟悉的鸟叫声,顺着声音找去,竟然看到了那块玉佩静静地躺在地上。那一刻,我满心欢喜,也发现走进竹林深处并没有那么可怕,还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结尾

总结这次走向竹林深处的经历对自己的影响,升华主题,如 “这次走进竹林深处的经历,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它让我明白,只有勇敢地走向未知的深处,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实现自我的突破。

四、同题作文:


走向深处

“莽莽天宇,八万里云驰飙作;恢恢地转,五千年治乱兴亡。”中华历史的长河,悠悠流淌,泛着厚重深沉的色泽。那一部部卷帙浩繁的史籍,恰似一位饱经沧桑却仍带微笑的智者,静静地端坐在岁月的深处,将千年的风云变幻、世事更迭,娓娓道来,引领着我们一步步走向历史的幽微深处……

走进历史深处,家国情怀的脉络清晰可触,它似一根坚韧的丝线,贯穿古今。在那朔风凛冽的北海之畔,苏武茕茕孑立,如一棵倔强的胡杨。他手持大汉符节,任由时光染白双鬓,风沙刻蚀面容,那紧握符节的双手从未有过丝毫松垮,心中对国家的忠诚坚如磐石。而在广袤无垠、黄沙漫天的大漠之中,霍去病纵马驰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句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似一声惊雷,划破天际,彰显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风雨如晦的长夜,陆游虽身处衰病之躯,却在梦中仍念着铁马冰河,渴望驰骋疆场,收复失地,拳拳爱国之心,令人动容。更有谭嗣同,在刀光剑影的刑场上,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慷慨悲歌,为变法图强的理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以热血和生命书写着家国大义,让这深沉的情怀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踏入历史深处,璀璨的文化光芒令人目眩神迷。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的仁爱、道的逍遥、法的严谨、墨的兼爱,诸多思想流派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在华夏大地的思想沃土里扎根生长,为后世的文化繁荣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大唐盛世,诗歌的辉煌达到了巅峰。李白仗剑天涯,诗风豪放飘逸,宛如天马行空,尽显浪漫不羁;杜甫历经沧桑,笔触沉郁顿挫,如实地记录着时代的苦难与百姓的悲喜。王维的诗作,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自然之美与禅意完美融合。两宋之时,词的世界精彩纷呈。柳永的词,细腻婉约,如小桥流水,道尽人间柔情;苏轼的词,豪放旷达,似大江东去,展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除此之外,那笔走龙蛇的书法、栩栩如生的绘画、博大精深的中医……无一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闪耀的明珠,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才情,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深入历史深处,还能挖掘到从磨难中萃取的智慧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了列强的坚船利炮、封建统治的腐朽、内忧外患的双重煎熬,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与苦难之中。然而,坚韧的中华儿女从未低下高昂的头颅。虎门销烟的滚滚浓烟,是对列强侵略的坚决反抗;辛亥革命的枪声,敲响了封建帝制的丧钟;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我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在曲折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和应对挑战的智慧。如今,中华民族早已摆脱了昔日的屈辱与贫困,以自信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中央,向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稳步迈进。

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走向深处,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与先辈们进行着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我们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精神,传承他们的文化,汲取他们的智慧。历史,不仅仅是尘封的记忆,更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它时刻警醒着我们,铭记过去的辉煌与苦难,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发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肩负起属于我们的使命与担当,续写中华民族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

来源:827中考语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