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猫驱虫禁忌别碰!我家猫咪的驱虫日记,分月龄讲清体内+体外驱虫问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22:30 1

摘要:上周带我家3个月大的幼猫“煤球”去打疫苗,兽医特意叮嘱:“驱虫别太早也别太晚,时间错了可能伤猫!” 养了煤球半年,从它2周大第一次驱虫到现在,我算是摸透了:幼猫驱虫要“看月龄、分内外、查健康”,搞错一步都可能踩坑!

上周带我家3个月大的幼猫“煤球”去打疫苗,兽医特意叮嘱:“驱虫别太早也别太晚,时间错了可能伤猫!” 养了煤球半年,从它2周大第一次驱虫到现在,我算是摸透了:幼猫驱虫要“看月龄、分内外、查健康”,搞错一步都可能踩坑!

幼猫驱虫的“黄金时间”:分体内、体外,按月龄来!

1. 体内驱虫(蛔虫/钩虫/绦虫等):2-8周龄,分3阶段!

幼猫的体内寄生虫(如蛔虫)主要来自母猫乳汁或环境,2周龄开始就可能感染,但此时免疫系统弱,驱虫需“温和+少量”。

第1次:2-3周龄(体重≥50g):

用“幼猫专用驱虫药”(如米尔贝肟,剂量按体重0.1mg/kg),重点驱蛔虫、钩虫。

注意:若幼猫瘦小、软便,先调理肠胃(喂益生菌),暂缓驱虫!

第2次:4-6周龄(体重≥100g):

重复1次体内驱虫(剂量同上),同时检查粪便(用显微镜查虫卵),确认是否需加驱绦虫药(如吡喹酮)。

第3次:8周龄(2月龄)

此时幼猫已接种2针疫苗(猫三联),体质增强,可正常驱虫。若之前未驱过,需补驱1次,之后每3个月1次。

2. 体外驱虫(跳蚤/蜱虫/螨虫等):3-6周龄,看环境!

幼猫的体外寄生虫(如跳蚤)多来自母猫或环境(地毯、猫窝),3周龄后若发现跳蚤粪便(黑色小颗粒),需立即驱虫

第1次:3-4周龄(无疫苗冲突时):

用“幼猫专用滴剂”(如福来恩,滴在颈部皮肤),避开眼鼻。

注意:若幼猫刚打疫苗(1周内),暂缓驱虫(疫苗可能引发应激,加重驱虫反应)!

后续:每月1次(至6月龄)

幼猫活泼爱钻角落,每月1次体外驱虫更安全;6月龄后,若环境干净(无跳蚤/蜱虫),可每2个月1次。

幼猫驱虫的“3大禁忌”,踩中1个都危险!

1. 禁忌1:刚接回家就驱虫!

幼猫刚换环境(如从猫舍到新家),应激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此时驱虫易引发呕吐、腹泻。

正确做法:接回家后观察3-5天(确认能吃能拉),再安排驱虫。

2. 禁忌2:用“人用驱虫药”!

人用驱虫药(如肠虫清)的成分(如阿苯达唑)对猫毒性大,剂量稍多就会肝肾损伤。

正确做法:选宠物专用驱虫药(包装标“猫用”“幼猫适用”),严格按体重算剂量(用电子秤称猫重)。

3. 禁忌3:驱虫后不观察!

部分幼猫驱虫后会软便、呕吐(药物刺激肠胃),若持续24小时以上,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正确做法:驱虫后12小时内禁食(可喂少量温水),24小时后观察粪便/精神状态,异常及时联系医生。

幼猫驱虫的“加分项”:这3件事做对了,猫更健康!

1. 驱虫前先“清肠”!

幼猫肠胃弱,驱虫前1天喂“化毛膏”或“益生菌”(如布拉迪酵母),减少肠道刺激。我家煤球每次驱虫前,我都喂半包益生菌,它从没软便过~

2. 驱虫后“补营养”!

驱虫会消耗猫的体力,驱虫后喂高蛋白食物(如水煮鸡胸肉、幼猫罐头),帮助恢复。煤球驱虫后总馋罐头,我趁机给它换了个更贵的(它吃得香,我更安心)。

3. 环境“同步驱虫”!

幼猫的寄生虫多藏在猫窝、地毯里,驱虫后用“宠物专用消毒液”(如杜邦卫可)擦猫窝、拖地,避免重复感染。我家每月驱虫后,都会把煤球的猫窝暴晒+喷消毒液,现在它身上几乎没跳蚤!

其实,幼猫驱虫的核心是“安全+规律”:选对药、按体重算剂量、观察反应,就能把寄生虫“赶尽杀绝”,让猫健健康康长大~

来源:斤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