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岗镇堰头垸村:从“穷山沟”到“网红村”的乡村振兴画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9 16:18 1

摘要:在湖北麻城市黄土岗镇,藏着一个名为堰头垸的村庄。这个曾因山高路远、经济落后而“闻名”的贫困村,如今却以“网红村”“电商村”“清廉村居示范村”等标签频频出圈。从荒山秃岭到菊花遍野,从负债累累到年入千万,堰头垸村用创新与实践,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

在湖北麻城市黄土岗镇,藏着一个名为堰头垸的村庄。这个曾因山高路远、经济落后而“闻名”的贫困村,如今却以“网红村”“电商村”“清廉村居示范村”等标签频频出圈。从荒山秃岭到菊花遍野,从负债累累到年入千万,堰头垸村用创新与实践,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

从传统农耕到“金色希望”的蝶变

堰头垸村地处大别山南麓,气候湿润、土壤富硒,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村里通过土地流转和政策扶持,形成了以菊花、油茶、优质果树、网红经济、光伏发电为主的五大特色产业。

菊花产业是堰头垸村的“明星产业”。2024年,村里菊花种植面积达1200亩,创建了500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成集育苗、烘干、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开发出菊花茶、菊花酒、菊花糕点等系列产品,畅销全国。村集体还以“菊花+文旅”为突破口,打造百里菊花风景画廊。金秋时节,千亩菊花含苞待放,古民居群飞檐翘角,非遗花挑舞的鼓点与游客的欢笑声交织成曲,吸引数万游客打卡,带动周边餐饮、民宿消费增长。

与菊田遥相呼应的,是连绵起伏的千亩果木林。2022年在武汉轻工大学的技术支持下,堰头垸村引入富硒种植技术,将世代耕种的普通梨升级为高附加值的“富硒梨”。村里还打造了100亩网红梨园基地,与麻城电商协会对接,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传统梨园通过平台扩大知名度,大大拓宽了销路,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在“科技点+宣传口”的打造下,梨的单价从每斤3元跃升至10元,成为村民的“致富果”。村里的种植户黄女士感叹:“以前种梨只为糊口,现在靠科技种梨,收入翻了番!”

手机化身“新农具”,“留守妇女”变身“乡土网红”

堰头垸村的“网红经济”是其乡村振兴的另一大亮点。堰头垸村自2017年起,就瞄准电商风口,积极拥抱网红经济。党员周红英是村里最早接触“云上”生意的,开网店、卖土货,摇身成为回乡创业的小明星,小小的直播间里土特产热销不停,让不少留守妇女动了心,“能赚钱,又不用外出打工”“要是有人教就好了”。村妇联在妇女小组会上了解群众需求后,积极争取整合各级项目资金,通过发动群众捐资捐款,建立起全市首个“网红之家”。周红英积极响应镇村号召,主动带头组建直播团队,手把手教村里的姐妹,此外,镇村妇联定期邀请知名网红在乡村网红培训中心给留守妇女开展直播带货技能培训,年开展直播培训20余场500余人次,让“土网红”成为真网红。如今,村内已有150余名“乡村网红”,在抖音、京东、淘宝等平台拥有不少粉丝。2024年,全村通过网红直播带动销售农特产品800万元,网红培训中心、公益直播间、地标优品展示馆等一应俱全,从田间到云端的销售网络日臻完善。

堰头垸村的“网红经济”不仅带动了村民增收,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网红之家”依山就势建造,青砖黛瓦、门口有竹、门头挂匾,在一串串红灯笼的映衬下,自然而又古朴。周红英说,“网红村”名声出来后,每到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

古堰焕彩谱新篇

曾经的堰头垸村闭塞、落后,一到下雨天,满地泥泞,污水横流。2001年,杨作柱接任村书记时,堰头垸村人均收入仅2000元,村集体负债200万元。面对困境,他提出“五风治理”理念,并创新实施党建引领、村民共治、产业突围相结合的三大举措:聘请10余名乡贤担任“名誉书记”,募集资金完善基础设施、重建危桥、整治环境,全方位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着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成立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等组织,推行“七有”垃圾治理措施,实现村庄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蜕变;引入菊花种植、光伏发电、网红经济等多元产业,为村庄发展注入新活力。

今天的堰头垸村,天高云阔、风景如画,眼目所及之处,河岸上、道路旁、村落里干净整洁。走进堰头垸村史馆,赫然陈列着抗洪救灾的实物、乡贤捐资的账册,以及“孝善家庭”黄安洲照顾瘫痪妻子二十载的感人事迹。这些展品不仅是村庄历史的见证,更成为传承清廉家风、凝聚村民共识的德育课堂。2021年,杨书记被评为“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堰头垸村获评“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

沿着青石板路漫步,古朴风格的“菊香民宿”挂满红灯笼,农家乐“古堰味道”飘出吊锅香气,走进村民李大姐的院子里,游客正体验打糍粑,还相约去菊田拍照打卡。如今的堰头垸,春可赏梨花、夏可避酷暑、秋可采金菊、冬可品米酒,四季皆景、活力迸发。古樟树下的议事亭常有村民畅谈发展,文化广场夜夜热闹非凡。正如村民周红英所言:“过去年轻人拼命往外跑,现在家门口就能致富,谁还愿意离开?”

堰头垸村的蝶变,是党建引领、群众参与、产业赋能的综合成果,不仅实现经济飞跃,更重塑了文明乡风。“古韵今风相辉映,产兴民富两相宜”,这座被时代唤醒的古村落,正以文化为魂、产业为基,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踏歌而行。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投稿邮箱|mcswxcb@126.com

来源:麻城宣传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