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血压这三个字,很多人听到就变脸。尤其年过四十,体检报告上只要那两个数字稍微往上蹿一点,立刻就开始戒盐、控油、跑步、刮油汤……仿佛下一秒就要脑出血、心梗上门似的。
高血压这三个字,很多人听到就变脸。尤其年过四十,体检报告上只要那两个数字稍微往上蹿一点,立刻就开始戒盐、控油、跑步、刮油汤……仿佛下一秒就要脑出血、心梗上门似的。
但一位在三甲医院干了二十多年的心内科主任,最近在门诊上语出惊人:“血压不超过135/85,不必把盐当毒药,有些人反而是越控盐身体越虚。”
这不是鼓励大家放飞自我吃咸菜配大米饭,而是提醒:控盐不是越狠越好,关键看你是不是“该控”的那一类人。
血压,是门很讲究的学问。
我们先把标准摆在桌面上。中国高血压指南定的诊断线是:收缩压≥140mmHg,或者舒张压≥90mmHg。但你可能不知道,近年不少研究建议,把“理想血压”控制在135/85以下,对于大部分中老年人更安全。
可关键问题来了,这个“理想线”并不是“人人都要压到这个数以下”,否则就危险。尤其是老年人、低体重人群、基础血压偏低的人,盲目压低反而可能引发头晕、供血不足,甚至诱发心脑意外。
很多门诊患者,测出来是130/80,吓得赶紧戒盐、吃药,结果不到两个月心慌、乏力、走两步就晕。不是病重了,是“控过头”了。
盐,不是敌人,是调节血压的“刹车片”。
我们都知道饮食里摄入过多的钠,会引起血压升高。这是真的。但也钠是人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关键物质,就像汽车的油门,不能猛踩,但也不能拉掉。
我们身体有个系统叫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它像一套高敏感的血压调节装置。当你摄入盐分过低,它会自动“加油门”,释放激素提升血压,因为身体认为你缺水、血容量少了。
2022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长期低钠饮食可致血管张力过高、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反而对心脏健康不利,尤其是老年人群。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控制盐吃得头晕眼花,却查不出毛病。
真正该控盐的,是这3类人。
第一类,血压高于140/90且波动大的人。这类人对钠摄入敏感,稍微多吃点咸就“爆表”,必须严格限盐。
第二类,合并慢性肾病的人。肾功能不好,排钠能力弱,盐吃多了会加重水钠潴留,诱发高血压、心衰。
第三类,有家族性高血压或中风史的人。这类人可能存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即便血压暂时正常,也要有警觉。
而血压在135/85以下、日常无明显头晕或心悸的人,可以适度吃点盐,尤其是在出汗多、运动后、夏天或感冒发烧时,适当补钠反而有益。
控盐过度,可能带来这些“副作用”。
你可能没意识到,长时间吃得太淡,身体会出现一系列微妙又被忽视的变化:
第一,味觉迟钝。长期低盐饮食会让味蕾变得迟钝,饭菜寡淡不香,人也容易食欲下降,营养摄入不足。
第二,低钠血症。尤其是年纪大的病人,一旦钠浓度低于135mmol/L,就可能出现低钠血症,表现为头晕、乏力、意识模糊,严重时甚至昏迷。
第三,肾功能异常。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后,如果继续低钠饮食,容易加重肾脏负担。2023年《中华肾脏病杂志》调查发现,慢性肾病患者中摄盐过低者,其肾功能恶化速度更快。
吃多少盐才算“适度”?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摄入钠不超过2000毫克,换算成食盐大约是5克——一啤酒瓶盖那么多。
但这是对大多数人的建议。如果你的血压稳定在135/85以下,且没有肾脏或心脑血管病史,每天吃到6-7克盐是可以接受的。
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光靠手做菜根本控制不准,建议使用“控盐勺”或“限盐罐”,更直观。下馆子聚餐时,尽量减少酱油、火锅底料、咸味零食的摄入,这些才是“隐形钠”的大头。
别让“控盐”变成一种病态焦虑。
控盐控得太过,吃饭像在啃纸巾,家人吃得闷、自己吃得苦,心理压力还越来越大。时间久了,连家庭气氛都被“健康焦虑”绑架。
我见过一个50岁的男病人,血压一直正常,但因为单位组织了健康讲座,听完吓得回家开始“零盐主义”,一个月后查出低钠性眩晕,还以为自己得了脑瘤。其实医生一句话就能解决:“盐不是毒,别把它当敌人。”
情绪、睡眠、运动才是控制血压的三大核心。
别只盯着盐。很多血压不稳的人,根本不是盐吃多了,而是情绪太紧张、晚上睡不好、久坐不动。
交感神经长期兴奋,会让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这才是血压飙升的幕后黑手。一个焦虑内耗的人,即便吃得再清淡,也可能血压高得吓人。
再说睡眠,研究显示,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几乎翻倍。睡不踏实、鼾声如雷,也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作祟,建议查一下。
别让“为了健康”本身,变成一种伤害。
健康讲究“度”。控盐、控糖、控油,都是为了减少负担,但不是为了剥夺生活的滋味。如果血压稳定、身体无恙,就别把自己活成“营养标签”。
饭桌上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顿热汤面,比一个人孤零零咀嚼水煮菜更有益身心。有时候,心理的满足比生理的限制,更能让血管松弛下来。
别一看到盐就躲得远远的。血压没超过135/85,身体也没什么不适,给自己和家人放点盐,让饭菜多点人情味,也给生活多点烟火气。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张文宏.适度限盐与高血压防控[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50(6):491-495.
[2]李志强.老年人低钠饮食的风险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4):318-322.
[3]陈晓红.盐摄入与慢性肾病进展关系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3,39(5):392-398.
来源:老张健康说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