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中国一起成长,为强中国奉献一生————我与我的家庭(六)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10:21 2

摘要:对于知青而言,上水利工地是比下地干活更艰苦的事情。下乡头一年初秋,刚刚完成卖棉花的繁重的体力劳动,生产队长就通知我们10知青和十几个男社员上排东六干渠水利工地。我们领取了粮食、棉籽油,还拉上了棉柴,一人拉上一架捞车,步行三十多公里进驻了水利工地。排东五干渠是在

文赏画评

作者

第四章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4.1初入共产党

对于知青而言,上水利工地是比下地干活更艰苦的事情。下乡头一年初秋,刚刚完成卖棉花的繁重的体力劳动,生产队长就通知我们10知青和十几个男社员上排东六干渠水利工地。我们领取了粮食、棉籽油,还拉上了棉柴,一人拉上一架捞车,步行三十多公里进驻了水利工地。排东五干渠是在襄北农场东北叫古驿镇北面的地方开挖的一条由西向东的水利河渠,开挖组织形式是民兵连队。到了以后我们把拉来的粮草又交给了几个生产队联合的民兵连,又按照排班重新的集体安排伙食,住则是分配到了当地的农户人家。

水利工地是每天都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刚开始让我们用捞车从开挖工作面往上面拉土,由壮劳力(社员)负责用三抓钉耙挖土。拉车的车把式也是社员,我们知青被安排在捞车两边推车。推了几天车,我右手腕肿了起来,上面传来抢进度、见沟底的号召,连队要求更多的壮劳力加入到抢沟底的开挖工作中。

我是知青中唯一报名的一个,连队领导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问我能不能坚持下来。在我保证后勉强同意了我的要求。第二天一大早,我脱掉仅剩下的毛背心,直接把空棉袄穿在身上,扛起钉耙上工地,一到工地脱下棉袄跳下了深沟。一天十几个小时挥动着钉耙挖土,第一天确实累的难以坚持,我咬紧牙关坚持下来。一天比一天累,但是过了第三天就好些了,一个星期下来体力就基本适应了。

由于抢沟底造成沟底比斜坡深入十几米,增加了向沟沿提土的工序。我们在形同两面高墙的沟底连续挖土,其它连队还经常发生捞车控制不住掉到沟底砸伤人的事故,而且沟底不能通风,一天干下来连贴身的背心都被汗水湿透,累的感觉好些了,但是手腕的肿不但没有消,右手臂也整个肿了起来。晚上,顶着星星回到驻地,开饭时习惯性的用右手从大铁锅里盛饭时,由于疼痛我换了一下手,用不方便的左手盛饭,被旁边的大队副书记,组织委员刘光荣看到了。睡觉前他来到我的地铺边,查看了我的右手臂,第二天就又安排我推车了。随着开挖越来越深,拉土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了。

我们知青就提出了用绞盘把装满渣土的捞车拉上来的办法,我们在沟边挖了一个坑,埋上一根脚手杆,上面套上绞盘,绞盘上是一根可以挂钩的环形绳子。把捞车用钩子挂在绳子上,这边每个人的拉纤的绳子也通过挂钩挂在绳子上,这样就把向上推车变成向下拉绳子了。既减轻了劳动强度,也增加了安全性。尽管如此,一天有一个社员的捞车挂钩没有挂好,提升中突然像脱缰的野马滑向沟底,我眼疾手快,冲上去一把抓住车把,把捞车横了过来,避免了掉入沟底砸伤人员的事故。

撤回陆寨时正好在结束前一天工地上庆功,我们陆寨十知青获得了表彰。父亲工厂派来的知青带队干部刚到位,带来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慰问我们,第二天装上架子车,我们坐在架子车上边一车回到了驻地。

通过一个半月的奋斗,我们完成了排东六干渠的任务回到陆寨,没几天就再次参加了排东五干渠的工程。

排东五干渠是在襄阳正北黄集镇北面,我们挖的是一段由北向南并且与焦枝铁路平行的河渠。由于地处山顶,开挖面特别大,时节到了深秋农闲,上工地的人也特别多,男女老少几乎都上去了。虽然还是民兵连队体制,这次一起干活的都是我们陆寨本村的人。也可能是时间长了,感觉都是熟悉的人们。

我们十个知青还是一如既往的努力劳动,而我除了埋头苦干以外,增加了许多工作。

由于这次工地是人特别多,公社(指挥部)架设了广播喇叭,要求各单位除了比进度以外,还开展了投稿与工地现场宣传比赛,这可正可以发挥我们知青的特长了。我一边挖土,一边创作,打油诗、小快板、宣传好人好事的广播稿不断上传,后来直接就在工地上利用休息时间唱歌、打快板给大家表演。

每天长时间繁重的体力劳动,一天五顿棉籽油炒饭,累,但是也快乐。我们是吃完饭就干活,干活的时候就盼着送饭的。看见伙房老头跳着饭过来,大家急忙放下工具,找到自己的陶瓷碗,跑向饭担子。我们知青比农民可能多一个小动作,就是也不跑,一边用衣襟擦一下碗里的泥土。我们不像农民那样强一大碗饭,而是先盛半碗,一边吃一边排队在盛是一大碗。

有一天,广播喇叭突然不响了。下午,大队长王德发带着一个年轻干部找我,一介绍是武汉知青身份的公社党委副书记叶齐茂。他说是工地广播站扩音机坏了,听去开会的王德发大队长说我会修,叫我去看看。路上,他告诉我公社党委对我很重视,五干渠手臂累肿了,用绞盘拉捞车等表现都大队领导都汇报了,公社党委本来就安排他找我谈话的,要求我向党组织靠拢,我当时就口头表示了申请入党。

进到工地广播站播音室一看,就是一台我非常熟悉的上海美多牌150瓦电子管扩音机。我利用在中学广播室学习了无线电知识,一开机就发现应该随着音量闪烁的F807功放管坏了。我告诉他我在武汉上中学的时候这个大功率功放管的采购是需要公安局的证明的,叶书记马上以指挥部的名义开了证明,给我带上钱,派车送我到耿坡火车站,搭乘最后一班火车去襄阳采购。

哪天我没有直接到襄阳市,在前一站桐树店(现在是襄阳北站)下的车。因为考虑到晚上到襄樊也办不了事,还要住宾馆。我在桐树店下车原来回到在铁路工厂的家直线距离应该是5公里,但是需要过一条小清河。夜幕下我来到河边,原来的独木桥没有了,听着哗哗的流水,也是年底冬日,平时胆子挺大的我没有下河,只得重新走公路桥多走5公里,后半夜才回到家中。

第二天一大早我乘坐工厂的班车去襄阳,顺利的买到了一对F807功放电子管,当天下午就回到工地修好了扩音机。

回到工地不几天,突然来了襄阳报的记者,专门采访了我们陆寨的知青事迹。后来不仅是上了报纸,襄阳师范专科学校还以《陆寨十知青》编排了文艺节目到工地演出。

记得12月初的一天,五干渠的工程也快完成了,晚上放工后工地召开万人大会。天已经黑了,我们都穿上空棉袄双手捅在袖子里坐在拉车把上。大会一开始,就听见大喇叭里面用当地的襄阳话在叫一个人,我当时也没有在意。大队刘光荣副书记跑过来叫我,说是让我上台去。我朦朦胧胧地来到主席台上,公社党委刘安中书记向众人简单介绍了我和我的知青集体,随后郑重宣布,公社党委决定火线发展我入党,号召大家向我学习。当时我热血涌上心头,热泪挂在眼眶。我记得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党表达了决心,——。

回到陆寨后,由于我的入党,知青组开始有了讽刺的声音,学习委员李新串通副组长谢==,挑动鬼机灵但是特别懒的高大春、又懒又笨的王国才开始在背后说我让大家受苦受累,是为了我自己入党云云,开始早上不起床,值班日不挑水、不做饭,广播响了不出工。又使我情绪受到打击。不久,大队长王德发给我了一份入党志愿书,并且同时让我再写一份申请书,告诉我他和刘光荣副书记是我的介绍人。我一下有振奋了起来,收工后马上家,认真的填写志愿书。

哪天正好工厂放电影,知青组许多人都回家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填完基本栏目,就去看电影。哪天放的是《闪闪的红星》,看到潘冬子入党说:“从今以后我就是党的人啦,我低声的重复着,既高兴又感到责任重大。回到家里,一口气写完了志愿书,还连夜抄在了笔记本上。从此以后,我最喜欢唱的歌曲就是《红星照我去战斗》。

没几天接到余岗小公社的通知,参加了在小公社所在地的团山乡举办的新党员学习班。参加学习班的有三十多人,主要是农村青年,我认识的只有陆英,她是大队贫下中农协会主任的女儿,也是五干渠水利工地的标兵。学习内容是党章,重点是当年的基本路线。关于基本路线的讨论上我的发言联系下乡看到的所谓阶级斗争的新动向,介绍了我们知青组访贫问苦,创办大字报宣传栏的事迹和准备建设棉花新品种试验田的计划,获得了书记和新党员们的高度评价。当即决定打电话召集公社所有大队书记开会,听我的报告。后来又给襄樊铁中来公社学农的学生讲了两次。

学习期间我们轮流唱歌,我的歌声也是大受欢迎。好像许多是样板戏清唱。期间两件事记忆犹新,一个是点名发现汪家生产队的知青任维娜没有来,书记说让我中午去叫一趟。哪天下了挺大的雪,我在雪地里小跑,找到汪家村知青点,叫来了一个漂亮的女知青,她的歌也唱得好,后来成为我在农村演出的搭档。再一个是陆英的志愿书不会填,晚上让我帮她填,竟然让我做她的入党介绍人,说我是火线发展的已经是党员了。

1975年元旦,我们几十个新党员又回到团山学习班的地方,小公社党委为我们举行了入党宣誓。我第一次入党(宣誓)的日子6月15日,我的身份证上的生日是6.15日。我入党后头衔是大队知青队长兼团支部书记。

转眼就是中国人特别重视的春节了,尤其是作为农民(知青)的我,经过半年的劳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记得那几年因为我参加了所有的生产活动,还加班加点(开会、为大队和其它生产队修理电机电器、下雨天作报告等等)、第一年就分红拿到了四十多元,还分了大米、香油和猪肉(第二年夏收分红30多元,年终分红120多元,超过了农民的棒劳力)。农村到处都是节日的欢乐气氛,杀猪宰羊,准备过年。突然大队刘光荣副书记找到我,说要过一个革命化春节,让我们组织宣传队到各村去演出。

我马上找到生产队长见民兵连长陆国生,安排各个生产队、各村知青组、大队加工厂、轧花场和学校负责人开会确定出节目,当时我的身份是团支部书记和知青队长。由于时间紧迫,基本上是农村青年原来的舞蹈和地方戏,我们知青的歌曲和样板戏。

从年三十开始,我们就轮流到各村去演出,一天两场。一般都是在打谷子的稻场上,多数连台子都没有,用几个条凳或者树干拦一下就可以开场。演出后就在村子里吃饭,都是由生产队长带着派到村民家去,热情的村民都拉着我们的手争着拽我们到自己的家里。我们其实都是简妆,要是赶上下午演出完了以后卸妆时,热情朴实的乡亲们拿脸盆端来芝麻香油给我们洗脸。

淅河铁中的报告会,

早稻温室育秧,

男劳力插秧,

棉花营养钵育苗,棉花试验田

打架,种树苗,

玉米地里晕倒,去大队加工厂开办电机电器修理部

关于扎根的争论、大队修理部、悬浮式50瓦电子管扩音机,汉语拼音广播、

再进工厂青年工人、染色机自动化、发电机并机发电、电子提花、大通铺的读书人

作者

作者简介——

阿民,学名张卫民,1955年6月出生,为恢复高考后的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拖拉机首届本科毕业生;1999年,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硕士研究生班毕业。担任过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设备科长、改扩建办主任、安全质量管理处质量管理科长、企业管理部体系管理处长等职务,主持过多项设计、修复、认证等项目的实施及技术管理工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主编教程和发表技术、管理类论文20余篇。2004年,获安徽省质量管理专家证书;2005年,获中国质协的全国优秀培训教师称号;2006年,获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国家注册高级审核员资格;2009年,获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教师与审核员继续教育教师资格;2013年至2014年,获国家质监总局首席质量官培训教师设备监理工程师培训教师和安徽省省政府质量奖评审员资格。

来源:文赏画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