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元一杯的香飘飘奶茶!网友炸锅:凭啥不喝蜜雪冰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9 15:26 1

摘要:香飘飘明前特级龙井轻乳茶选用明前特级龙井,每杯原叶茶包中含有不低于2.9克特级龙井(特级龙井检测依据:GB/T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 龙井茶》),约150枚芽头,且每一杯茶叶清晰可见,欢迎来比用料,比口感,比价格。

近日,关于香飘飘明前特级龙井轻乳茶定价16元一杯的价格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消费者误以为香飘飘全线产品都涨价到了16元,现澄清如下:

1、香飘飘目前有且仅有明前特级龙井轻乳茶一款产品定价16元一杯,其他产品并未涨价。

2、香飘飘明前特级龙井轻乳茶选用明前特级龙井,每杯原叶茶包中含有不低于2.9克特级龙井(特级龙井检测依据:GB/T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 龙井茶》),约150枚芽头,且每一杯茶叶清晰可见,欢迎来比用料,比口感,比价格。

3、香飘飘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最具质价比的茶饮产品,我们也一直在推动更优质的茶叶原料真正能进入“饮料”市场。

创始人蒋建琪的办公室里,至今挂着2006年的第一版广告画面——白瓷杯中升腾的热气与"杯装奶茶开创者"的字样。这个当时看似普通的商业决策,却意外踩中了时代脉搏。

2008年,那句"一年卖出三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的广告词,如同魔咒般反复出现在各大卫视的黄金时段。

在互联网尚未全面普及的年代,香飘飘用最传统的广告轰炸战术,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起"奶茶=香飘飘"的认知闭环。

最辉煌时期,香飘飘的营销预算堪称疯狂。据前市场部员工回忆,2009年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广告时段,香飘飘曾以每分钟120万元的天价连续包月。

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带来了惊人回报:到2017年上市时,累计销量突破100亿杯,绕地球圈数从广告词中的1圈膨胀到40圈。

2025年春天的热搜榜上,"香飘飘明前龙井16元"的词条像一枚深水炸弹,炸开了冲泡奶茶行业平静的水面。社交平台上,年轻消费者用表情包和段子发起集体抗议:"16块够买四杯蜜雪冰城了!""我为什么要花现制奶茶的钱买速溶?"

这场舆论危机看似源于定价策略失误,实则暴露出香飘飘的深层困境。在杭州某写字楼的茶水间里,95后白领小张的吐槽颇具代表性:"读书时晚自习泡香飘飘是享受,现在办公室抽屉里全是挂耳咖啡和三得利。"

消费者的需求升级轨迹清晰可见——从"方便解馋"到"品质生活",而香飘飘的产品进化却始终停留在"更多口味"的维度。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新茶饮势力的围剿。喜茶用鲜果现制重构价值认知,蜜雪冰城以极致性价比攻城略地,就连便利店都推出了现萃茶饮机。

第三方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已达2473亿元,而冲泡类奶茶的市场份额已连续五年下滑。

翻开香飘飘的财报,一组刺眼的数据揭示着发展隐疾:2018-2022年间,销售费用始终维持在营收的25%以上,而研发投入最高仅占0.8%。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基因,早在品牌初创期就已埋下。

曾在香飘飘担任产品经理的王先生透露:"我们最成功的产品开发逻辑是'广告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比如某年广告需要突出'清新'概念,研发部就紧急调配出十几种果味香精。"这种本末倒置的创新模式,导致产品始终在香精调配的层面打转,难以触及真正的消费痛点。

对比新茶饮品牌的创新路径,差距更加明显。当喜茶用真奶真茶掀起"清洁标签"革命,奈雪自建草莓基地实现鲜果自由时,香飘飘的突破仍停留在包装升级——2023年推出的"原叶现泡"系列,本质上仍是传统茶粉+植脂末的组合。

面对危机,香飘飘并非毫无作为。2021年推出的兰芳园港式奶茶,试图切入高端即饮市场;2023年与元气森林联名的低糖奶茶,则是向健康化转型的尝试。但市场反馈始终不温不火,究其原因,在于品牌形象与产品实质的割裂。

资深快消品分析师李敏指出:"消费者对香飘飘的认知仍停留在'学生时代的廉价快乐',这种刻板印象让高端化尝试举步维艰。就像试图让速溶咖啡消费者突然接受精品手冲,需要整个价值体系的重新构建。"

更值得警惕的是营销策略的失焦。2023年的"核废水事件营销"虽带来短期流量,却也引发"消费爱国情怀"的争议。

这种饮鸩止渴的营销方式,折射出品牌在新时代传播语境中的迷茫——当Z世代在直播间为"疯四文学"狂欢时,香飘飘的广告语仍停留在"绕地球四十圈"的陈旧叙事。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这个曾定义中国奶茶行业的品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冲泡奶茶的故事还能讲多久?

或许答案藏在上海某高校的自动贩卖机里——那里并排摆放着香飘飘和现萃咖啡机,前者需要热水冲泡,后者30秒就能出杯。当"方便"不再成为核心竞争力,留给香飘飘重构价值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文本来源@油条配咖啡YwC的音频内容】

来源:小远美食厨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