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家庭是最初的港湾,父母则是这个港湾的灯塔。然而,并非所有的家庭都能给予孩子温暖与安宁。小金金和卓然就深陷在与母亲复杂而纠结的关系中,那种想逃离又无法割舍的矛盾,像枷锁一样束缚着她们的生活,而这也是无数人在原生家庭中遭遇的缩影。
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家庭是最初的港湾,父母则是这个港湾的灯塔。然而,并非所有的家庭都能给予孩子温暖与安宁。小金金和卓然就深陷在与母亲复杂而纠结的关系中,那种想逃离又无法割舍的矛盾,像枷锁一样束缚着她们的生活,而这也是无数人在原生家庭中遭遇的缩影。
小金金和卓然对母亲有着相似的应激反应。仅仅看到手机上 “妈妈” 的来电显示,小金金就会心脏突突,需要深吸一口气来安抚自己,暗示妈妈今天没有恶意。而卓然和母亲待在一起的时间精确到不能超过4个小时,一旦一对一聊天,不到半小时就可能引发争吵。
在生活细节上,母亲们的过度干涉让她们苦不堪言。小金金直播时,母亲会在评论区发表不同观点,直播结束后还发来几百字的小作文阐述自己的看法。只要小金金在视频中露出喝冰美式的画面,母亲就会发来长篇大论进行指责。因为喝冰的这件小事,母女俩甚至在大街上通过微信激烈争吵,吵到小金金手抖。卓然同样如此,母亲对她的饮食选择也要干涉,仅仅因为她说中午吃糖醋里脊,母亲就会追问为什么不吃干炸里脊,这种看似平常的询问,却让卓然感受到强烈的控制欲。
在隐私方面,母亲们的行为更是让她们难以忍受。小金金的母亲通过各种方式窥探她的隐私,翻看日记、从门洞里窥视、要求查看微博等。有一次,小金金把日记本藏在书架众多书籍中间,还是被母亲翻出并仔细阅读了她给男生写的情书。卓然的母亲同样如此,为了防止她早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走手机,翻看聊天记录。这种对隐私的侵犯,让她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也对亲密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追溯童年,母亲们的严格管控给她们留下了深刻的阴影。小金金从4岁开始学钢琴,母亲为了监督她练琴,每天上班时会在家里放录音机,检查她是否弹够规定的遍数和时长。初中时,小金金和男朋友在公交车站亲密互动,母亲的身影突然从公交站牌子广告后边出现,直勾勾地盯着他们,如同恐怖片里的场景。卓然也有类似的经历,母亲为了看她有没有在偷偷和男生聊短信,会在晚上突然拉开与厕所相连的推拉玻璃,露出脑袋窥探她。更过分的是,母亲因为卓然锁门,直接把门锁踹掉,此后还通过门锁的洞洞窥视她。
这种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在她们成年后的生活中持续产生影响。在亲密关系里,她们变得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小金金和卓然都会因为伴侣的一些小举动,如忘记约会,就将其与不爱划等号,甚至拉黑对方,等待对方多次挽回才会缓解情绪。在工作中,一些普通的询问也会触发她们的应激反应。比如小金金的领导问她 “你在哪呢”,她就会心脏狂跳,联想到小时候妈妈这样问时总是没好事,会回家挨骂或挨打。
《小欢喜》剧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典型的情绪闪回现象。大脑中的杏仁核负责管理情绪、控制学习和记忆,它能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威胁性刺激。小时候,母亲们的一些行为让她们产生恐惧和愤怒等负面情绪,杏仁核将这些情绪记忆下来。成年后,当遇到类似场景时,杏仁核就会被激活,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同时,由于小时候在提需求时,父母没有正确回应,她们没有积累足够的安全感,导致在面对挑战和处理关系时,容易受到外界伤害。
尽管与母亲的关系充满矛盾,但她们也尝试过修复。小金金和卓然都曾理智地向母亲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出母亲的行为对自己造成的伤害。然而,母亲们要么以 “那会你小不懂事”“我更年期,你要理解我” 等理由回应,要么选择性遗忘曾经的伤害,这让她们更加委屈。
《小舍得》剧照
在多次尝试修复无果后,她们选择与母亲做切割。小金金认为搞钱是独立的根源,上大学时就通过各种方式赚钱,工作后做自媒体、兼职做微商。有了经济基础后,她在北京租了自己的房子,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可以当天晚上就回出租屋,实现了物理上的远离。卓然也通过表达自己的态度,如大晚上拎着行李离家出走,向母亲表明自己的边界。在与母亲相处时,她们学会了采取一些策略,如小金金和母亲见面时会主导活动,一起做美甲、逛喜欢的品牌、运动等,还会引导母亲聊明星八卦,让相处变得更愉快。
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小金金和卓然在与母亲的纠葛中,逐渐认识到自我疗愈的重要性。她们选择优先处理自己的情绪,稳定内核,建立自己生活的知识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也开始理解母亲的困境,明白母亲的行为受到时代、原生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理解并不意味着原谅,但这种认知让她们在面对母亲时,心态逐渐发生改变。
《生活家》剧照
原生家庭的矛盾和创伤是许多人生命中的痛,但我们可以像小金金和卓然一样,勇敢地面对过去,积极寻求自我救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修复与父母的关系,更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摆脱原生家庭的枷锁,拥抱属于自己的人生。
来源:动物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