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家寨乡长江村的油菜花海如诗如画,金黄的浪潮连成一片,与天际相接,构成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一架植保无人机在花海上空精准作业,药雾如细雨均匀浸润花蕾,为传统农业注入科技基因。这种"智慧农作"模式不仅实现种植效率跃升,更构建起稳产增效的防护网。
近期,马家寨乡5.5万亩油菜花海翻涌金色波涛,与浩渺长江共绘天地画卷。作为"全国双低油菜第一乡",这里正书写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力量的交融篇章。
马家寨乡长江村的油菜花海如诗如画,金黄的浪潮连成一片,与天际相接,构成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一架植保无人机在花海上空精准作业,药雾如细雨均匀浸润花蕾,为传统农业注入科技基因。这种"智慧农作"模式不仅实现种植效率跃升,更构建起稳产增效的防护网。
该村种植户沈作德说,现在种油菜全部采用大型机械,且产值较好。
长江村以油菜产业为主导,种植面积稳定在3500亩左右,机械化覆盖率超过85%,从播种到收割,各个环节实现了机械化操作,既省人力又提高了效率。
该村党总支副书记廖庆祥介绍,每亩油菜产值超1100元。油菜产业已经成为村民增收的有力支撑。
从长江村沿江堤向东蜿蜒5公里,文新村渔民文化广场别有洞天。斑驳木船、泛黄渔网诉说着长江渔歌,岸边鱼汤泡饭店飘出浓郁鲜香。马家寨乡文新村巧妙融合油菜花海与旅游资源,以花为媒,因势利导发展赏花旅游,成为游客争相品尝的特色美食。
外地游客告诉小新,她们慕名而来,下车后沿着路过来,人在画中游,感觉太美了。
马家寨乡文新村的环境整洁优美,道路宽敞平坦,基础设施完善,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体验。村内浓厚的渔文化氛围,通过老物件展示、特色建筑等方式得以传承和弘扬。游客们不仅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更对这里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马家寨乡文新村餐馆经营户王小鹏介绍,开春后,来赏花的游客比往常多,餐馆准备了鱼及各种食材,方便客人来吃。
近年来,马家寨乡立足"全国双低油菜第一乡"金字招牌,将5.5万亩花田化作金色经济引擎。除传统菜籽油加工,更开发出花蜜、鱼腥草饮品等文创产品,构建起"种、赏、游、购"产业链。通过油菜花赋、骑行赛事聚拢人气,探索出了"农旅+研学"的新路子。
马家寨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张楚文说,通过菜籽油、花蜜、鱼腥草饮品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带动村民入股创收。依托油菜花节、骑行活动引流,串联了彩虹公路、砖瓦厂研学基地等,构建了“农旅+文化”体验链。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