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在2023年9月22日,丰田合成就在官网发布公告称,作为欧洲业务收益重组的一部分,公司决定解散英国子公司TGUK。虽然此次最新宣布的是解散中国密封条子公司,但丰田合成的全球重组早已悄然展开。
丰田合成关闭中国密封条子公司,日系汽车供应链遭遇行业寒冬!
失业君小编 | 文
网络 | 公共图库图
近期,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丰田合成宣布解散其中国密封条子公司,这家全球最大的汽车密封条生产商之一正在中国市场经历结构性变革。
早在2023年9月22日,丰田合成就在官网发布公告称,作为欧洲业务收益重组的一部分,公司决定解散英国子公司TGUK。虽然此次最新宣布的是解散中国密封条子公司,但丰田合成的全球重组早已悄然展开。
丰田合成在中国市场的经营状况日益严峻。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财年里,丰田合成在中国的营收大幅下滑17%,跌落至950亿日元(约合47.7亿元),营业亏损高达72亿日元(约合3.6亿元),与上一财年50亿日元的营业利润形成鲜明对比。
丰田合成近日宣布,决定解散其中国密封条子公司丰田合成星光(天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TGSL)。该公司在8月29日的声明中表示,这一决定是集团在中国及全球业务更广泛重组的一部分。
丰田合成指出,当前汽车行业正经历“动荡”,在中国市场,日本汽车制造商的产量已经出现下降,使得“TGSL将无法实现业务增长”。这一决定反映了丰田合成在中国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丰田合成首次解散海外子公司。2023年9月,丰田合成就已经宣布解散其英国子公司Toyoda Gosei UK Ltd.(TGUK),并将制造业务转移至捷克公司和其他公司。
丰田合成在中国市场的经营状况急剧恶化,这种下滑趋势并非突然出现。2024财年(截至12月31日)前九个月财务报告显示,丰田合成在中国市场的部门利润就已经大幅下降了78.5%,仅为10亿日元(约合0.47亿元),销售额也下降了20%,至745亿日元(约合35亿元)。
丰田合成将困境归咎于多个因素:生产量的减少、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日本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大幅减产。尽管公司正在推进合理化措施,但未能抵消利润下滑的趋势。
丰田合成面临的困境部分源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环境。2025年7月份,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仅为3.5%,达到近期低点。
中国汽车行业正在经历残酷的价格战。2025年1-7月,汽车行业收入59193亿元,同比增8%;成本52056亿元,增8%;利润2737亿元,同比仅增0.9%;汽车行业利润率4.6%,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9%的利润率。
这种价格战不仅影响了整车企业,也冲击着整个汽车产业链。“整车企业账期越来越长,就算国家规定了60天红线,仍然有空子可以钻,”有大型供应商员工抱怨道,“华东和华南不少小型供应商已经关门。”
丰田合成解散密封条子公司的直接原因是日本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大幅减产。由于向电动汽车转型的步伐较慢,丰田、本田和日产在中国的销量出现下滑,消费者更青睐比亚迪和特斯拉等竞争对手的产品。
2022年,丰田在中国的交付量出现十年来首次下滑,该品牌在中国销售的多款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也没有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欢迎。
甚至丰田汽车本身也在中国面临严峻挑战。据报道,丰田裁掉了大约1000名在中国工厂的合同员工,原因是“鉴于目前的生产状况”进行调整。
丰田汽车正在整合中国业务,计划对“双生车型”战略进行优化,部分“双生车型”将被合并,今后可能只保留其中一款进行销售。消息人士透露:“不然,两田的经销商为了抢客户,难免出现降价打自己人的情况,损失的都是丰田的利润。”
面对挑战,丰田合成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业务重组。除了解散中国和英国的子公司外,公司正在重新调整其全球业务布局。丰田合成已经宣布“着手进行结构改革”,并将以“紧迫感”推进相关举措。公司计划加强制造能力,聚焦可靠质量与安全、先进制造技术和环保技术等领域。
在市场拓展方面,丰田合成将重点发力印度和美国市场。数据显示,在印度市场,由于汽车制造商的增产,丰田合成的销售额增长了24%,达到311亿日元(约合14.6亿元),利润也增长了38%,至30亿日元(约合1.4亿元)。
这与丰田合成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公司坦言,当前汽车行业商业环境正经历重大变革,电气化的推进虽慢,但长远来看势不可挡,如何应对这一趋势将成为实现2030年目标的核心挑战。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丰田合成关闭中国密封条子公司的事件反映了汽车产业深度变革的现状。随着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需求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电动汽车的结构通常更简单,需要的某些传统零部件更少,但对新型零部件的需求却在增加。
此外,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崛起也给国际巨头带来压力。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本土零部件企业在技术、质量和成本控制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开始与国际企业争夺市场份额。
丰田合成的经历也表明,跨国企业需要更加灵活地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在中国市场,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远快于其他地区,供应商需要更快地响应这种变化。丰田合成将重点转向印度和美国市场。在印度市场,其销售额增长24%,利润增长38%。
总之,全球汽车产业链正在经历深度重构,传统零部件巨头面临转型压力。那些不能及时适应电动化、智能化趋势的企业,恐将在这场行业变革中黯然离场。
议
网友热议
@余时温Evan(IP京):
日系供应链的寒冬真的来了!丰田合成关闭天津工厂只是开始,以后会有更多日系零部件企业跟着撤离,中国汽车产业链正在洗牌。
@续褚大夫(IP浙):
日系车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连带零部件供应商都撑不住了。电动车时代,传统汽车供应链面临巨大挑战,不转型就只能被淘汰。
@高能喜乐的大Y(IP粤):
丰田合成一边关闭中国工厂,一边加大在印度投资,这明显是产业转移!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跨国企业开始寻找更廉价的生产基地。
@HEALER小怂(IP粤):
不只是日系,德系、美系零部件厂在中国日子也不好过。国产零部件企业崛起,性价比更高,抢走了不少订单。
@胡帆Youth(IPHK):
日系车企电动化转型太慢,连累整个供应链。看看比亚迪的供应链企业,个个赚得盆满钵满,跟对趋势太重要了。
@煎蛋编码攻城狮(IP黑):
这给中国汽车产业链敲响警钟!过度依赖外资品牌存在风险,应该加速培育自主供应链体系,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最后一条,
想和做是两码事……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