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市场数据显示,在算力、AI等科技板块出现阶段性调整的背景下,可控核聚变概念企业的市场表现展现出较强韧性。
在科技界公认的两大技术高峰——可控核聚变与光刻机领域,近期传来多项重要进展。
作为涉及国家战略的新兴产业,相关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程持续引发行业关注。
近期市场数据显示,在算力、AI等科技板块出现阶段性调整的背景下,可控核聚变概念企业的市场表现展现出较强韧性。
这一动向折射出资本对该领域长期价值的深度认同。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突破尤为亮眼: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三号"已突破多项核心技术指标,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70"的阶段性成果,更彰显我国在磁约束核聚变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产业资本亦加速布局这一战略赛道。
中国核电与浙能电力联合出资17.5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公司,该举措被业界视为央企深化聚变能源领域战略协同的重要信号,有望推动产业链资源整合效率提升。
当前行业发展的两大核心驱动力值得关注:
其一,核聚变技术被视为未来清洁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与AI算力需求形成的能源需求共振,将形成技术迭代的正向循环;
其二,该领域与三代核电技术、高端装备材料存在显著的技术协同效应,相关企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积累的产业经验,有望转化为多场景应用的竞争优势。
“本文不涉及任何形式投资建议”
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以下三家企业的技术进展值得关注:
第一家:永鼎股份
持续深耕二代高温超导材料(REBCO)技术研发,其产品在超导电缆、磁体等高端应用场景已实现工程化验证
第二家:某核电装备企业
自主研制的焊接式热交换器(PCHE)成功应用于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关键系统,实现该设备国产化零的突破,股东结构近期显示机构投资者关注度提升
第三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某核心材料供应商
同时布局稀土永磁、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战略材料领域,其提供的特种金属材料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产品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取得商业化应用
来源:商业财经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