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年,七月上旬,三年一考的代州府试已来临。五台刘清滏光生带领六名考生按期上路。一路上,师生谈笑风生,不知不觉已到代州地界。时至中午,他们口干舌燥,一身疲惫。他们想早点到达崔家庄一带投宿,来日一早入代州城备考应试。眼前有一条直通崔家庄的小道,至少能省三袋烟的工
这一年,七月上旬,三年一考的代州府试已来临。五台刘清滏光生带领六名考生按期上路。一路上,师生谈笑风生,不知不觉已到代州地界。时至中午,他们口干舌燥,一身疲惫。他们想早点到达崔家庄一带投宿,来日一早入代州城备考应试。眼前有一条直通崔家庄的小道,至少能省三袋烟的工夫。可是走小道必经种着薯类的田地。考生们也明白抄小路踏田,是不端正的行为,但他们苦于赶路疲倦,都主张抄小路而走。应该不会碰巧遇到地主人吧!他们心存侥幸。本应为人师表的刘先生抬头看看天色,时已过午,历来行止端方的他一时没了主意,违心地同意了抄小路。
正行至地中央,远处突然传来了几声呼喊,“哎———不要走地里—不要走地里—”刘先生掉头望去,远处有人正向他们挥手,想必是地主人来拦路。屋漏偏逢连阴雨,刘先生立时内心一片悔意,不该听弟子们的话踏田抄小路,被人撞见,这该如何是好?此时刘先生之子刘甲荣,随父念书,这次也随父去代州考秀才,人生得聪明过人,不慌不忙地以手捂嘴附刘先生之耳低语了几句,先生愁云顿消。只见刘先生轻声呼唤他的六个弟子原地蹲下,昂首面北双目瞭望,审视前方,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弟子们都动作如一,心情都紧张不已,不知刘氏父子的葫芦里装上了什么药。
不一时,地主人已出现在面前,看上去五十来岁的年纪,是个老庄户人。此时的刘先生更是聚精会神,专心的审视着前方,又转身凝视左右。地主人本来想“人怕送灰号,地怕走斜道”,看到如此阵势,话没有说出口,反而犯傻了。只是轻声问道:“你们避开大路不走,来此地观看什么?”刘先生依然左一眼右一期,左右审视没有答话,弟子们表面上镇定如常,心里却十五只吊桶打水似的七上八下。地主人觉得他们的举动越来越神秘怪异,又问:“你们到底在看什么啊?”地主人莫名地连问三声,刘先生才把口开,本正经地回答:“我们师生一行七人,要去代州城赶考,路经此田看到有一块好墓地,正详细斟酌,请主人谅解。”地主人先听其言,有板有眼,用词高雅;后观其人,浓眉大眼,气宇超凡,不似常人。“不知先生尊姓大名?”地主人问。“我叫刘清淦,五台县茹村人氏。”刘先生答。“请刘先生指点。”博学多才的刘清淦先生是贡生出身,他顺势指点了一块好墓地,地主人十分感兴趣,一脸疑云已化为喜悦,立即请刘先生打点定位定方向,以备后用。众学子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暗暗佩服自己的老师博学多知,也明白了刘甲荣给其父献了什么计。师生的心绪都恢复了平静,方觉腹中饥饿。
地主人看到刘先生慈宽仁厚,便诚心邀请师生中午到家吃饭,以表谢意。“考期来临,要急速赶路。”刘先生再三推辞。“不远就是家门,到家不吃饭,水也得喝一口。”地主人邀请的话语坚定诚恳,话语里带着歉意。“刘先生,快答应了吧,大家都肚里饿了。”这是刘先生徒弟们的心里话。刘先生推辞了又推辞,实在是推辞不过,无奈终于同意。一个性格爽朗的学生暗做鬼脸,低声自语:“岔小路因祸得福。当天中午,主人家以好酒好饭招待了刘先生一行七人。这一年代州府试,刘清淦先生之子刘甲荣和另三个弟子被录选。
又隔了三年,刘清淦先生再度领学生赴代州赶考,又入代州地界望见三年前定位设向的墓地扶起了墓丘,此刻的刘先生思绪万千。“刘先生——刘先生一一我在此地等你们三天了!”远处传来了高亢的呼聪明才智唤声。原是望眼欲穿的地主人。三年后重逢,地主人告诉刘先生:早年高龄父母先后离世,各葬一方,三年前的十月一日,遵照先生的打点定位,把二尊合葬。三年来家庭兴旺发达,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又喜抱孙儿,为表达感激之情特地等候,请刘先生领弟子们到家中做客小憩,以表谢意。这真是:将错就错错非错,无心插柳柳成荫。
来源:天有余而补不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