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鲁特旗:深耕“小杂粮” 绘就乡村新图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5 09:54 1

摘要:近年来,扎鲁特旗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理念,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与区域布局,高粱、谷子、大豆、绿豆等杂粮杂豆作物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推动全旗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扎鲁特旗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理念,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与区域布局,高粱、谷子、大豆、绿豆等杂粮杂豆作物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推动全旗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一粒种子承载一份期待,千亩良田孕育无限希望。走进巴彦塔拉苏木西巴彦塔拉嘎查千亩谷子种植基地,集中连片的谷子长势喜人,微风拂过翻起层层绿浪。这里不仅展现着乡村的生态之美,更孕育着产业兴旺的希望,一幅农民增收致富的画卷正逐步铺展。

“我们的谷子示范基地,推广的是潜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从整地、选种到选肥,全程都有技术跟踪指导服务。今年雨水量较为充沛,再加上大家的辛勤努力,可谓是‘人努力,天帮忙’。照此情形,预计产量至少能达到每亩800斤。”旗农牧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孙玉堂说。

产业发展,模式是关键。西巴彦塔拉村探索出“党支部领办、基地示范、农户参与、加工销售一体、收益按股分红”的闭环模式,夯实杂粮“产加销”全链条。同时以“效益不降、品牌更绿”为目标,推行“玉米—葵花—谷子—玉米”“玉米—高粱—豆类—玉米”等轮作倒茬;依托田间试验示范,统一改良土壤、精量播种,全面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动杂粮产业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今年,我们合作社总共流转了5300亩土地,其中种植了5000亩谷子和300亩葵花。预计在9月4日和5日之后的约一周时间内,谷子将开始收割。收割完成后,我们这里有配套的加工厂,把谷子加工成小米,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销售。”西巴彦塔拉村党支部书记何胜君介绍说。

在香山镇中兴村的千亩高粱地里,挺拔的高粱秆擎着沉甸甸的穗粒,翠绿与枣红交织,随风起伏宛如层层波浪,淡淡清香扑面而来,一幅丰年图景令人心醉。

有着十多年种植经验的村民姚殿臣今年种下的220亩高粱穗粒饱满、长势喜人,他望着火红的田野,脸上写满了“又是一个好年景”的喜悦。“当前,高粱正处于晒米成熟阶段,长势十分喜人。预计今年高粱的亩产量可达1200至1300斤左右,相较于往年,产量有所提升。这得益于精心挑选的优质种子。再过一个月,高粱将成熟并迎来收获。”姚殿臣高兴地说。

良种是增产增效的“芯片”。年初以来,旗农牧局整合自治区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资金和“看禾选种”平台资金,集中打造了1000亩核心示范基地,携手通辽市农研所、赤峰市农研所和众德种业,共征集谷子、高粱、绿豆品种37个,其中谷子21个、高粱11个、绿豆5个。基地统一配套膜下或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和绿色防控技术,通过水肥效率、产量、效益“三对比”,组织观摩交流,优中选优,筛选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当家品种,为全旗杂粮杂豆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旗农牧局种业管理股股长白福林说:“平台通过品种展示示范、跟踪评价、实产测产、专家论证等一系列严谨程序,精心筛选出品质优良、产量高、抗逆性强且适宜当地种植的农作物主导品种。同时,积极向农民宣传和推荐这些优良品种,助力企业和农民拓宽宣传和及购种渠道,实现‘看禾订种’,切实发挥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增产增效作用。”

发展产业,生态为先。扎鲁特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依托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水定地、量水种植,把地下水超采区的玉米等高耗水作物调整为大豆、谷子、高粱等耐旱作物。2025年,气候适宜、管理科学,全旗杂粮杂豆播种面积达到33.06万亩,其中大豆13.58万亩、绿豆8.14万亩、谷子7.95万亩、葵花5.22万亩,产量和品质同步提升。

品牌是竞争力。扎鲁特旗突出“扎鲁特”地域特色,目前“扎鲁特绿豆”“扎鲁特高粱”等8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市场话语权、产品溢价率显著提高;同时,通过展销会、丰收节等活动线上线下同步推广,让“扎鲁特杂粮”声名远播、香飘万家。

旗农牧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敬伟表示:“扎鲁特旗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一方面持续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另一方面根据气候特点、土壤条件和水资源状况,优化调整种植结构。依托自治区杂粮杂豆鉴选和选种平台,筛选出适合本地、抗逆性强且高产优质的品种。通过加强科技培训,推进先进技术落地,助力打造标准化、规模化的绿色生产基地,促进杂粮杂豆产业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迈进。”(扎来特 双喜)

来源:扎鲁特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