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秀舍身析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9 12:33 1

摘要:五台城有个南门巷,南门巷有个大榆院,吕家世世代代在这里居住至今户主还是吕姓。改朝换代几经翻修,宅中大榆变成古榆。古榆伴着吕家走过了风雨沧桑,见证了吕家的清贫和富有,见证了吕家先祖舍身为民的祈雨故事。

五台城有个南门巷,南门巷有个大榆院,吕家世世代代在这里居住至今户主还是吕姓。改朝换代几经翻修,宅中大榆变成古榆。古榆伴着吕家走过了风雨沧桑,见证了吕家的清贫和富有,见证了吕家先祖舍身为民的祈雨故事。

吕家的先祖吕文秀,字甫壤,原是河南省开封府杞县人氏。元代至正四年(1344)得中举人,同年携妻苏氏上任山西五台(元代称台州)县令。在五台为官期间,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吕县令的子孙们寄籍于城内南门巷大榆院。

据传至正十一、十二年,五台连年大旱,地裂禾死。吕家上古先祖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文秀上任后又得知五台小西台紫罗山上建有台验祠,四乡百姓把台验称台神,把紫罗山称台神垴。而台验是继大禹治水后了不起的治水师,最终为华夏治水献身,古人尊其为雨神。吕文秀效法昌家的先祖和台验雨神,于农历五月十五日,手捧香纸,头覆柳条,率官员和百姓,攀上小西台紫罗山,入山顶台骀庙求雨。在庄严、安详的台验夫妻神像前,他点烛焚香,向雨神祈祷:五台旱情严重,祈雨告急,但愿雨神播雨,赐五台五谷丰登,让五台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后请上台验雨神,取上紫罗山马蹄印中圣水回衙。五台县衙大院用四十九张高桌垒成祭台,在祭台上供起台验雨神和圣水,吕文秀县令跪在祭台最高处,代表五台十二万民众向上天雨神求雨。台下跪的是衙内官员,祭台四周又堆满了柴火,他要舍身求雨。他以豪迈悲壮的誓言,向上天雨神明誓,如果三日内祈不得好雨,要众人点燃台下柴火,他要舍身奉天,学先祖,学台验,为百姓的生样献身。四乡百姓知道了吕县令舍身为民祈雨的壮举后,也纷纷来跪拜祈求上天快降甘霖。人们心中明白,一个斤斤计较、爱财如命的贪官,是不敢以生命为赌注求雨的,只有勤政爱民的清官才敢、才愿为百姓牺牲。只见五台县衙大院夜以继日香火不止,香烟缭绕。也许是昌县令誓死为五台人民祈雨的壮举感动了上苍,祈雨两日后的五月十七日子时,天降甘霖,连降了三日三夜。

降雨后,吕县令择吉日率县衙官员和四乡百姓,上小西台紫罗山台验庙前酬愿谢雨。一切仪式举行完毕,吕县令在台验庙前突然逝世,仪表端庄如生,人们无不惊诧。

据传,好雨起降的五月十七日夜,五台城东西大街的货铺、商号在蒙蒙雨夜中看到吕县令的身影持着灯笼火把,由县衙经五台城东西主街,出城西门,攀上了小西台紫罗山。五台广大百姓敬其廉,感其恩,念其诚,在紫罗山建配殿给其塑像,也称作台神。从那时起,五台城区百姓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日来紫罗山台神庙祭拜,祈求吕文秀县令保佑五台人民吉祥平安、岁稔时丰。

据《吕氏家谱》记载,吕文秀县令的三个孙子应登、应科、应第,三分而居,于本县沟南村、王家沟村、吕家庄等地落户,五台城南门巷的是其长孙一支。

来源:天有余而补不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