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在位的34年间灭掉了周边哪些国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9 12:19 1

摘要: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太子李治继位,即唐高宗。李治继位后,在父亲打下的基础上继续开疆拓土,大唐的疆域在他的统治下达到最大,一度维持了32年之久。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李治在位期间都灭掉了哪些国家。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太子李治继位,即唐高宗。李治继位后,在父亲打下的基础上继续开疆拓土,大唐的疆域在他的统治下达到最大,一度维持了32年之久。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李治在位期间都灭掉了哪些国家。

薛延陀汗国灭亡后,铁勒车鼻部首领车鼻可汗占据金山(今阿尔泰山),兼并葛逻禄、拔悉密等部,拒绝归附唐朝,并屡扰漠北,阻断唐朝与西域的交通。650年,唐高宗遣右骁卫郎将高侃率回纥、仆骨等部联军北征,采取“分化招抚”策略,先使葛逻禄等部归降。652年,高侃发动突袭,直捣车鼻牙帐所在地咽面山(今新疆塔城),车鼻仓促西逃被俘,余众投降。

高侃

唐朝在漠北设瀚海都护府(后更名安北都护府),辖狼山、浑河等十都督府,将原车鼻部众分置新州,贵族迁入中原。此役终结了突厥系势力在漠北的残余威胁,巩固了唐朝对蒙古高原的控制,并与平定西突厥形成战略呼应,为丝路北道的稳定及高宗时期疆域极盛奠定基础。

西突厥长期分裂为乙毗咄陆、乙毗射匮两派,贞观后期虽名义归附唐朝,但阿史那贺鲁于651年(永徽二年)自立为沙钵罗可汗,吞并西域诸国,阻断丝绸之路,并联合吐蕃侵扰安西都护府。唐高宗为维护西域稳定,决意彻底铲除西突厥势力。

公元651年,唐朝联合西突厥亲唐势力,册封乙毗射匮可汗之弟阿史那步真为继往绝可汗,分化西突厥内部。657年,苏定方任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率汉蕃联军万余人实施“南北夹击”战略:北路由苏定方亲率,穿越天山北麓,在曳咥河之战以五千精骑大破阿史那贺鲁十万大军;南路由副将萧嗣业率回纥骑兵包抄,切断西突厥退路;两军会师伊丽水(今伊犁河),乘胜追击至碎叶川(今楚河),贺鲁逃至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被擒。

西突厥疆域

唐军分兵收降处木昆、突骑施等部,镇压思结部叛乱,完全控制中亚东部。唐朝将西突厥故地划分为昆陵都护府(统天山以北)、濛池都护府(统碎叶以西),辖23个羁縻都督府,势力直达咸海。此役终结西突厥百年霸权,使安西都护府管辖范围扩展至帕米尔高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并推动粟特城邦与唐朝的商贸、文化交融。西突厥部众部分内迁中原,部分融入回纥,为8世纪中叶阿拉伯东扩时唐朝仍能维持中亚影响力奠定基础。

显庆二年(657年)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期间,葱岭三国(疏勒、朱俱波、渴盘陀)倒向突厥,控制帕米尔高原东西商路,劫掠安西都护府辖地,并联合吐蕃威胁唐朝西域战略安全。唐高宗为打通丝绸之路南线,于显庆四年(659年)命安西都护苏定方统率蕃汉联军西征。

苏定方率五千轻骑从龟兹(今库车)出发,翻越海拔四千米的葱岭险道,直插渴盘陀国(今塔什库尔干)。唐军利用夜色掩护突袭王城,切断其与疏勒(今喀什)、朱俱波(今叶城)的联络。副将萧嗣业率偏师绕道莎车绿洲,截断朱俱波援军;苏定方主力以“围三阙一”战术迫渴盘陀王弃城西逃,在瓦罕走廊全歼其精锐。攻克渴盘陀后,唐军回师东进,于疏勒城下展示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被俘仪仗,疏勒王开城归降。朱俱波闻讯遣使纳贡,三国俱平。

唐朝设疏勒都督府(辖今喀什)、朱俱波州(今叶城)、葱岭守捉(今塔什库尔干),将帕米尔高原纳入安西都护府直辖。此役打通瓦罕走廊商路,使唐朝控制丝绸之路南北线交汇点,吐蕃北扩之路受阻。自此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完全贯通,为开元年间高仙芝远征小勃律奠定前沿基地,帕米尔高原东部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版图达百年之久。

4、百济(660年被灭)

百济联合高句丽、倭国对抗唐朝与新罗联盟,频繁袭扰新罗边境,阻断唐朝经朝鲜半岛通往日本的航路,并扣押唐使,威胁唐朝东北边疆安全。唐高宗为打破三国同盟,决意跨海远征。

显庆五年(660年),苏定方任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联军13万渡黄海直击百济。陆军从山东成山渡海,突破熊津江口(今韩国锦江)防线;水师配合登陆,切断百济南北联系。唐军与新罗金庾信部合围都城泗沘城(今扶余),以云梯、冲车猛攻五日,百济王扶余义慈开城投降,仅耗时两个月灭亡百济。

百济

唐朝设熊津、马韩等五都督府,留郎将刘仁愿镇守。但次年百济遗臣起兵复国,663年白江口之战中,唐将刘仁轨全歼倭国援军四百余舰,彻底平定叛乱。此役终结百济678年国祚,摧毁倭国在朝鲜半岛势力,为668年灭高句丽奠定跳板,推动唐朝确立东北亚宗主权,并促使倭国开启“唐风文化”吸收进程。

高句丽自汉末割据辽东,长期与中原对抗,隋炀帝三征未果,唐太宗亲征亦未能攻克。唐高宗继位后,高句丽联合百济、倭国侵扰新罗,阻断唐朝东北亚战略通道,遂决意彻底铲除。

显庆五年(660年)唐先灭百济孤立高句丽。总章元年(668年),李勣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率契苾何力、薛仁贵等分兵合击:北路自辽东城(今辽阳)突破鸭绿江防线;南路联合新罗军北上;水师自莱州渡海直趋平壤。唐军采用长期围困战术,在金山之战歼灭高句丽主力,围平壤城八月,利用高句丽内部分裂,策反泉男建部将僧信诚开城。高句丽王高藏投降,余部瓦解。

高句丽

唐朝设安东都护府于平壤,分其地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纳入羁縻统治体系。此役终结高句丽705年国祚,将辽东至朝鲜半岛北部纳入版图,解除困扰中原王朝数百年的东北边患,推动东北亚政治整合。高句丽遗民部分迁入中原,部分融入渤海国与新罗,为盛唐边疆治理奠定基础。

小结: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649—683年),继承贞观基业,通过一系列军事扩张使唐朝疆域达至鼎盛。652年,高侃率军突袭车鼻汗国,终结突厥残余势力,设安北都护府巩固漠北。657年,苏定方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分置昆陵、濛池都护府,将中亚东部纳入版图,保障丝路畅通。659年,苏定方翻越葱岭,平定疏勒、朱俱波、渴盘陀三国,打通帕米尔商路,强化安西四镇防御。660年,唐军跨海灭百济,刘仁轨白江口歼灭倭军,瓦解东北亚反唐联盟。668年,李勣灭高句丽,设安东都护府,终结其七百余年割据,彻底平定辽东。这些战役不仅拓展疆域至中亚、朝鲜半岛,更重构了丝路贸易网络,促进多元文化交融,为盛唐奠定边疆基础,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最强帝国。

来源:历史影视小迷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