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历史脉络来看,湖北黄梅县的地名与黄梅戏有着直接的根源关联。当地清代文献中记载的“采茶歌”,正是黄梅戏的早期雏形,这是有据可考的历史依据。此外,黄梅县历史上频发水患,灾民为谋生计,将当地小调带到安庆等地传唱,为黄梅戏的传播埋下了种子。
开学了,新发的小学教材与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教材,均明确标注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这与国家定论完全一致!
从历史脉络来看,湖北黄梅县的地名与黄梅戏有着直接的根源关联。当地清代文献中记载的“采茶歌”,正是黄梅戏的早期雏形,这是有据可考的历史依据。此外,黄梅县历史上频发水患,灾民为谋生计,将当地小调带到安庆等地传唱,为黄梅戏的传播埋下了种子。
不可否认的是,安徽为黄梅戏的发展成熟提供了土壤,艺人们用安庆方言对其进行改良,让这一剧种更易被大众接受。但必须明确的是,国家早已作出定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在安徽安庆发展壮大。这一结论同样得到了安徽文旅厅的认可,是多方共识的结果。要知道黄梅戏早期的方言都是用黄梅方言演唱,包括丁永泉,蔡仲贤,王少舫等……
然而,当前安徽部分人却罔顾史实,试图混淆视听。他们明知所唱剧本的知识产权归属湖北省黄梅县,却因担心湖北用知识产权保护文化遗产,便用歪门邪道的手段,编造说辞否定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事实。
古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剧种以源生地命名,正是为了明确文化归属、保护知识产权,这是古人智慧的体现,更是维护文化秩序的重要准则。这种试图用强盗逻辑抢夺剧种命名权的行为,既违背史实,也无视规则,必然站不住脚。
来源:一品姑苏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