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买100平毛坯房装修,却发现总面积少了2平米,一家人寻找原因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5 07:27 1

摘要:他不知道的是,这2平米的消失,将会引出一个让全家人都意想不到的秘密。

文:清风唏嘘语

林景文拿着卷尺在新房里走来走去,脸色越来越难看。

这套花光他全部积蓄的100平米毛坯房,实际面积竟然只有98平米。

2平米看起来不多,可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那就是几万块钱。

他不知道的是,这2平米的消失,将会引出一个让全家人都意想不到的秘密。

01

林景文是个做事认真的人。他做软件工程师已经十年了,习惯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数字。买房这件事,他也是这样对待的。

城南新区的房价不便宜,林景文和苏雅琳攒了五年才够首付。销售小姐说这套房子正好100平米,合同上也写着100平米,房本上还是100平米。林景文当时就想,这个数字真好,整整齐齐的。

拿到钥匙那天,林景文心情很好。他穿着新买的运动鞋,拎着一个工具箱,里面放着卷尺、记录本和计算器。苏雅琳跟在他身后,手里提着暖壶和茶叶。

“老公,你干嘛带这么多东西?”苏雅琳笑着问。

“我要仔细量量咱们的新家。”林景文说着,已经开始拉卷尺了。

房子是标准的三室两厅,朝南的户型。林景文从客厅开始量,长4.2米,宽3.8米。他拿计算器算了算,15.96平米。他在本子上记下这个数字。

接着是主卧室,长3.6米,宽3.2米,11.52平米。次卧室小一些,长3.2米,宽2.8米,8.96平米。书房最小,长2.8米,宽2.5米,7平米。

厨房长2.5米,宽2米,5平米。两个卫生间,大的6平米,小的4平米。还有一个储物间,3平米。

林景文把所有数字加起来,结果是61.44平米。他愣了一下,觉得不对。这只是房间的面积,还有走廊和阳台呢。

他又量了走廊,12平米。阳台分两个,大阳台8平米,小阳台6平米。这样加起来是87.44平米。

离100平米还差12.56平米。林景文想,可能是墙体占了面积。他又仔细量了一遍每面墙的厚度,算出墙体面积大概10平米。

这样算下来,总面积是97.44平米。还是差了2.56平米。

林景文不相信自己的计算。他又重新量了一遍,这次更仔细,连每个角落都不放过。结果还是一样,差不多少了2平米多。

“雅琳,你过来看看这个数字。”林景文把本子递给妻子。

苏雅琳接过本子,看了看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她是小学老师,对数学也不陌生。

“怎么会少这么多?”苏雅琳皱着眉头说,“你是不是算错了?”

“我算了三遍,都是这个结果。”林景文的声音有些发紧。

苏雅琳安慰他说:“可能是咱们测量方法不对。明天去问问售楼处吧。”

第二天一早,林景文就赶到了售楼处。他找到当初接待他们的销售经理张女士。

“张经理,我想问一下我们家房子的面积问题。”林景文把测量结果拿给她看。

张女士看了看,笑着说:“林先生,您这个测量方法不专业。房屋面积包括公摊面积,不是简单的室内面积相加。”

“可是我买的是100平米的房子,公摊面积应该另算才对。”林景文说。

“合同上写得很清楚,建筑面积100平米。这个建筑面积就包括了您的使用面积和分摊的公共面积。”张女士的语气变得有些不耐烦。

林景文翻出合同仔细看了看。合同上确实写着“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可是当初销售的时候,张女士明明说的是使用面积。

“张经理,您当初跟我们说的是使用面积100平米。”林景文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静一些。

“林先生,我们都是按照合同办事的。您看合同上写得很清楚。”张女士指着合同上的条款。

林景文感到一阵无力。他知道争论下去没有意义,销售就是这样,什么都推给合同。

回到家里,林景文越想越不对。他又拿出卷尺,开始第四次测量。这次他测量得更仔细,甚至连墙角的弧度都考虑进去了。

结果还是一样。按照最保守的计算,他家的实际使用面积也只有98平米,确实少了2平米。

林景文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心情很沉重。2平米看起来不多,可按照这里的房价,那就是好几万块钱。对他这样的普通家庭来说,几万块钱不是小数目。

他想起父亲林国栋常说的话:“做人要认真,不能糊弄。”现在轮到他自己了,他也不想被别人糊弄。

02

周末的时候,林景文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老两口专门从老家赶来看新房。

王慧芬是个精明的女人。她当了一辈子会计,对数字特别敏感。听说儿子家的房子面积有问题,她立刻来了精神。

“景文,你把测量的数据再说一遍。”王慧芬拿出老花镜,准备仔细听。

林景文把每个房间的数据重新报了一遍。王慧芬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录,边记边算。

“确实不对。”王慧芬放下笔说,“按照你说的这些数字,怎么算都到不了100平米。”

林国栋在屋子里转了一圈,用手摸着墙壁。他是钳工出身,对空间和结构比较敏感。

“爸,您看出什么问题了吗?”林景文问。

“墙体厚度不太对。”林国栋说,“这种房子的墙体一般是24厘米厚,可我看这里的墙好像厚一些。”

苏雅琳一直在旁边听着。她原本觉得2平米不算什么大事,可看到林景文这么认真,也开始担心起来。

“要不我们找专业的人来测量一下?”苏雅琳建议。

“对,找专业的。”王慧芬赞成,“咱们自己测量可能不准确。”

林国栋点点头:“这个钱不能白花。该是咱们的,一分都不能少。”

林景文想起大学同学赵海鹏,他现在做工程测量,有专业设备。

“我联系一下海鹏,让他来帮忙测量。”林景文说。

“那行。”林国栋说,“咱们一家人一起想办法,不信找不出问题在哪里。”

王慧芬的眼睛亮了起来:“对,咱们要好好查查。我当了这么多年会计,最见不得账目不清楚。”

苏雅琳看着一家人都这么认真,心里也有了底气:“那我们就好好查查,看看这2平米到底去哪儿了。”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商量对策。王慧芬拿出纸笔,准备制定详细的计划。

“我们要分工合作。”王慧芬说,“景文你负责联系专业测量师,我来核对所有的文件和图纸,国栋你检查房屋结构,雅琳你负责记录所有的发现。”

“好主意。”林国栋说,“我明天就仔细看看这房子的结构,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我去找找当初买房的所有资料。”王慧芬说,“包括宣传册、图纸、合同,全部翻出来对比。”

苏雅琳说:“我负责把大家发现的问题都记下来,到时候好找开发商理论。”

林景文感到心里暖暖的。虽然遇到了麻烦,可全家人都站在他这边,让他有了信心。

“妈,您说开发商会不会是故意的?”林景文问。

王慧芬想了想说:“这种事情不好说。可能是设计问题,也可能是施工问题,也可能是...”她没有把话说完。

“可能是什么?”苏雅琳问。

“也可能是有意为之。”王慧芬的声音压得很低,“我见过一些企业,在账目上做手脚,表面上看不出来,实际上差了不少。”

林国栋听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太过分了。咱们老百姓攒点钱不容易,不能让人这么骗。”

林景文握紧了拳头。他想起自己和苏雅琳为了买这套房子,五年来省吃俭用,连电影都很少看。现在居然被人骗了,怎么能不生气。

“爸妈,咱们一定要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林景文说。

“一定会的。”王慧芬坚定地说,“咱们不是好欺负的。”

03

第二天下午,赵海鹏带着专业设备来了。他开着一辆小货车,车上装着各种测量工具。

“海鹏,麻烦你了。”林景文帮着搬设备。

“客气什么,咱们同学一场。”赵海鹏说,“我听你说房子面积有问题,今天就用最精确的设备给你测量。”

赵海鹏从车上搬下一台激光测距仪,还有全站仪、水准仪等专业设备。林景文看着这些仪器,心里踏实了不少。

“这些设备精确度怎么样?”林国栋好奇地问。

“激光测距仪的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赵海鹏说,“比你们用卷尺精确多了。”

王慧芬搬来小凳子,准备在旁边记录数据。苏雅琳也拿着本子和笔,随时准备记录。

赵海鹏先在客厅里架起全站仪,这是一台可以测角度和距离的精密仪器。他要先确定房屋的基准点,再测量每个房间的准确尺寸。

“景文,你过来帮我拿一下反射镜。”赵海鹏说。

林景文拿着反射镜,按照赵海鹏的指示,站在房间的各个角落。激光点打在反射镜上,全站仪就能精确测量距离和角度。

第一个测量的是客厅。赵海鹏操作着仪器,很快得出了结果。

“长4.186米,宽3.774米。”赵海鹏报出数字。

王慧芬立刻用计算器算了一下:“15.79平米。”

“比我之前测量的少了0.17平米。”林景文说。

接下来是主卧室。赵海鹏重新调整设备,仔细测量每一面墙。

“长3.582米,宽3.156米。”

“11.31平米。”王慧芬算出结果。

“又少了0.21平米。”林景文的心情越来越沉重。

测量工作进行了整整三个小时。赵海鹏测量每个房间的时候,都要从不同角度测量多次,确保数据准确。

最后,所有的数据都出来了。王慧芬把所有数字加了一遍又一遍,结果都是一样的。

“总面积97.88平米。”王慧芬宣布结果。

“确实少了2.12平米。”赵海鹏看着自己的测量记录说。

林国栋听了,脸色很难看:“这差得也太多了。”

苏雅琳问赵海鹏:“有没有可能是测量误差?”

“不可能。”赵海鹏很肯定地说,“我用的是专业设备,误差不会超过几厘米。而且我测量了多次,结果都一样。”

林景文感到心里很堵。原来他自己测量的结果是对的,房子确实少了2平米多。

“那现在怎么办?”苏雅琳问。

“我建议你们测量一下外墙尺寸。”赵海鹏说,“看看是内部空间少了,还是整个房子都小了。”

于是大家又来到楼下,测量房屋的外墙尺寸。这栋楼是标准的板楼,每一户的外墙尺寸都应该是一样的。

赵海鹏测量了外墙,发现林景文家的外墙尺寸是正确的,和设计图纸完全吻合。

“这就奇怪了。”赵海鹏皱着眉头说,“外墙尺寸是对的,可内部空间确实少了。”

“那问题出在哪里?”林国栋问。

“可能是墙体厚度有问题,或者是内部结构有问题。”赵海鹏说。

王慧芬想了想说:“会不会是开发商在墙体里面做了什么手脚?”

“不太可能。”赵海鹏说,“现在的房子都有严格的质量监督,不敢乱来。”

“那这2平米到底去哪儿了?”苏雅琳问出了大家心里的疑问。

赵海鹏收拾着设备说:“我建议你们仔细检查每一面墙,特别是那些看起来比较厚的墙。可能会有意外发现。”

“什么意外发现?”林景文问。

“我见过一些老房子,墙体里面有空间,用来藏东西或者做储物间。”赵海鹏说,“你们这是新房子,应该不会有这种情况,可也说不定。”

送走赵海鹏之后,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气氛有些沉闷。

“现在怎么办?”苏雅琳问。

“继续查。”王慧芬坚定地说,“这2平米总不能凭空消失。”

林国栋站起身来:“明天我仔细检查每一面墙,看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林景文点点头:“海鹏说得对,咱们要仔细检查墙体。”

04

第二天一早,林国栋就开始了他的“墙体大检查”。他带着小锤子和听诊器,要一面一面墙地敲击检查。

林国栋从客厅开始。他用小锤子轻轻敲击墙面,仔细听声音的变化。实心墙和空心墙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这是他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

客厅的四面墙都是实心的,敲击声音很沉闷。

接着是主卧室。主卧室有三面墙,其中两面是外墙,一面是内墙。林国栋仔细敲击着,忽然发现靠近客厅的那面内墙声音有些异常。

“景文,你过来听听这面墙。”林国栋叫儿子过来。

林景文走过去,林国栋用小锤子敲击墙面。大部分地方的声音都很沉闷,可有一段大约一米宽的地方,声音明显不同,听起来有些空洞。

“爸,这是怎么回事?”林景文问。

“这段墙是空心的。”林国栋很肯定地说。

王慧芬听到声音,也走了过来。她戴上老花镜,仔细观察这面墙。

“这面墙看起来确实比其他墙厚一些。”王慧芬说。

苏雅琳拿出卷尺,测量了一下墙体厚度。

“其他地方的墙都是24厘米厚,这里是28厘米。”苏雅琳说。

“多了4厘米。”林国栋说,“这就不正常了。”

王慧芬拿出当初买房时的设计图纸,仔细对照。

“图纸上显示,这面墙应该是普通的内墙,厚度24厘米。”王慧芬说。

“那这4厘米是怎么来的?”林景文问。

林国栋继续敲击这面墙,发现空心的部分长约2米,高约2.5米。

“如果这里确实是空心的,那空间就是2米乘以0.28米乘以2.5米,大约1.4立方米。”林景文算了一下。

“可这只是体积,不是面积。”苏雅琳说。

“空心部分占用的室内面积是2米乘以0.04米,等于0.08平米。”王慧芬说,“这离2平米还差得远呢。”

林国栋想了想说:“可能不只这一处有问题。咱们继续检查其他墙。”

于是一家人开始全面检查每一面墙。他们用小锤子敲击,用卷尺测量,用图纸对照。

经过一整天的检查,他们又发现了几处异常。次卧室有一面墙也比图纸标注的厚了3厘米,书房的一面墙厚了2厘米。

“加起来总共多出了大约0.5平米。”王慧芬算了算说,“还是不够2平米。”

苏雅琳记录着所有发现的问题:“咱们发现了三处墙体厚度异常,可还是解释不了少掉的2平米。”

林景文觉得很困惑:“会不会还有其他地方有问题?”

“有可能。”林国栋说,“明天咱们再仔细检查一遍。”

第三天,林国栋决定重点检查那面空心墙。他拿着听诊器,几乎贴着墙面一寸一寸地听。

“这里面好像真的有空间。”林国栋说。

“空间里会有什么?”苏雅琳好奇地问。

“不知道。可能是设计缺陷,也可能是施工问题。”林国栋说。

王慧芬忽然想起什么:“我听说有些开发商会在墙体里做管道井或者设备间,可能忘记标注在图纸上了。”

“那咱们要不要打开看看?”林景文问。

“这个...”林国栋有些犹豫,“如果是承重墙,不能随便打洞。”

“这是内墙,不是承重墙。”王慧芬看着图纸说。

“就算不是承重墙,也不能随便动。”苏雅琳担心地说,“万一破坏了房屋结构怎么办?”

林景文也有些担心。可是不打开看看,就永远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也解释不了少掉的2平米。

“要不咱们找专业的装修师傅来看看?”苏雅琳建议。

“好主意。”林国栋说,“让专业人士来判断。”

于是林景文联系了一个装修师傅。陈师傅是小区推荐的装修队长,经验丰富,人也老实。

陈师傅来了之后,仔细检查了那面空心墙。他用专业的探测器扫描墙体,发现里面确实有空间。

“陈师傅,这墙能打开吗?”林景文问。

“技术上可以,可我建议你们先搞清楚里面是什么。”陈师傅说,“万一是重要的管道或者设备,打坏了就麻烦了。”

“那怎么才能搞清楚?”王慧芬问。

“可以先打一个小洞,用内窥镜看看里面的情况。”陈师傅说。

听到这个建议,大家都觉得不错。既能看清楚里面的情况,又不会造成太大的破坏。

“那就这么办。”林景文做了决定,“陈师傅,你明天带内窥镜过来。”

当天晚上,一家人都有些兴奋。明天就能揭开这个谜团了,看看墙体里面到底有什么。

“你们说里面会是什么?”苏雅琳问。

“可能是管道井。”王慧芬说。

“也可能是开发商的设计错误。”林景文说。

林国栋想了想说:“不管是什么,咱们明天就知道了。”

那天夜里,林景文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总觉得这件事不简单,墙体里面可能藏着什么秘密。可他又想不出会是什么秘密。

05

第二天上午,陈师傅准时来了。他带来了一台小型的内窥镜设备,还有专业的打洞工具。

“咱们先在空心的位置打一个小洞,直径2厘米就够了。”陈师傅说。

林国栋指着墙面说:“就从这里打,这里的声音最空。”

陈师傅拿出电钻,装上细钻头。电钻转动起来,发出轻微的声音。钻头很快就钻透了外层墙面。

“咦,这墙怎么这么薄?”陈师傅有些惊讶。

“怎么了?”林景文问。

“正常的墙体应该是24厘米厚,可这里只钻了10厘米就钻透了。”陈师傅说。

王慧芬听了,心里更加疑惑:“那剩下的14厘米是什么?”

陈师傅继续往里钻,又钻了大约5厘米,钻头忽然失去了阻力。

“钻透了。”陈师傅说,“里面确实是空的。”

他把内窥镜的探头伸进洞里,连接在平板电脑上的屏幕立刻显示出了里面的情况。

所有人都围过来看屏幕。屏幕上显示的景象让他们都惊呆了。

里面是一个长方形的空间,大约2米长,1米宽,2.5米高。空间里整齐地摆放着几个塑料袋,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是文件的东西。

“这是什么地方?”苏雅琳惊讶地问。

“看起来像是一个隐蔽的储物间。”陈师傅说。

林国栋仔细看着屏幕:“这些塑料袋里装的是什么?”

陈师傅调整内窥镜的角度,让大家能看得更清楚。塑料袋是透明的,里面似乎装着什么东西,可看不太清楚具体是什么。

“咱们要不要把洞扩大一些,进去看看?”林景文提议。

“这个决定要慎重。”陈师傅说,“万一里面的东西不属于你们,就麻烦了。”

“什么意思?”王慧芬问。

“我的意思是,这个隐蔽空间可能是前房主留下的。”陈师傅解释说,“如果里面有贵重物品,在法律上可能还属于前房主。”

听了这话,大家都沉默了。确实,如果里面真的有什么重要的东西,他们贸然取出来可能会惹上麻烦。

“那咱们应该怎么办?”苏雅琳问。

林景文想了想说:“咱们先看看能不能联系上前房主,问问这个空间是怎么回事。”

“好主意。”王慧芬说,“咱们买房的时候,开发商应该有前房主的信息。”

于是林景文联系了售楼处,想要前房主的联系方式。可售楼处说这涉及隐私,不能随便提供。

“那现在怎么办?”苏雅琳问。

陈师傅想了想说:“我建议你们先扩大洞口,看清楚里面到底是什么。如果真的有问题,再想办法处理。”

“会不会有危险?”王慧芬担心地问。

“应该不会。我用探测器检查过了,里面没有有害气体,也没有电线。”陈师傅说。

林国栋考虑了一下说:“那就扩大洞口看看。都到这一步了,不看清楚心里不踏实。”

陈师傅重新拿起工具,小心地扩大洞口。很快,洞口就扩大到了足够一个人钻进去的大小。

“谁进去看看?”陈师傅问。

“我进去。”林景文自告奋勇。

“不行,太危险了。”苏雅琳拉住他。

“我先用手电筒照照,看看里面的情况。”林景文说。

他打开手电筒,从洞口照进去。强光照亮了整个空间,大家都能清楚地看到里面的情况。

空间里确实摆放着几个塑料袋,还有一个小箱子。在角落里,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是文件的东西。

“看起来没有危险。”林景文说着,已经开始往里爬。

“小心点。”苏雅琳在后面提醒。

林景文爬进空间,站起身来。他发现这里的高度刚好够他站立,空间比从外面看起来还要大一些。

他先检查了那几个塑料袋。袋子很厚,密封得很好。透过塑料袋,他能看到里面装着一捆一捆的东西。

“景文,里面是什么?”王慧芬在外面喊。

林景文打开其中一个塑料袋,当他看清楚里面的东西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袋子里装的竟然是一捆捆现金!都是旧版的百元钞票,已经有些发黄了。

林景文的手都开始发抖。他又打开另一个袋子,里面还是钱,同样是一捆捆的百元钞票。

“景文,你怎么不说话?”苏雅琳着急地问。

林景文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当他看到后震惊了,可他知道必须保持冷静。

“爸妈,雅琳,你们都过来看看。这里面的东西,你们绝对想象不到。”

06

听到林景文的话,三个人都紧张起来。苏雅琳第一个爬进了空间。

当她看到那些塑料袋里的现金时,整个人都傻了。

“天哪,这是真钱吗?”苏雅琳的声音都变了。

“应该是真的。”林景文说,“而且数量不少。”

王慧芬也爬了进来。作为当了一辈子会计的人,她对钞票特别敏感。她拿起一张钞票仔细查看。

“这是真钞。”王慧芬确认说,“虽然有些旧,可确实是真的。”

林国栋年纪大了,爬不进来,只能在外面焦急地问:“里面到底是什么?”

“爸,是钱,很多钱。”林景文说。

“多少钱?”林国栋问。

苏雅琳开始数钱。每捆钞票都用橡皮筋扎着,每捆是一万元。她数了数,总共有15捆。

“15万。”苏雅琳说。

“还不止。”王慧芬发现了另一个袋子,里面还有钱。

这个袋子里的钱更多,而且面额也不一样。有50元的,有20元的,还有一些10元和5元的。

“这些零钞加起来估计也有几万块。”王慧芬说。

林景文看向那个小箱子。箱子不大,看起来像是装文件用的。他打开箱子,里面确实有一些文件。

最上面是一个信封,信封上写着几个字:“给发现这些钱的人”。

林景文的心跳加快了。他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信纸,上面用工整的字体写着一段话:

“我叫李德昌,今年78岁。我一生无儿无女,这些钱是我一辈子的积蓄。我把钱藏在这里,是因为不信任银行。如果有人发现了这些钱,说明我已经不在人世了。我希望发现钱的人能够把这些钱捐给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这算是我最后的心愿。另外,我在这里放了一些我的生活照片,希望有人能记住我这个孤独的老人。”

信的末尾签着“李德昌”的名字,还有一个日期:2020年3月15日。

林景文读完信,心情很复杂。他把信递给苏雅琳和王慧芬看。

“这个老人真可怜。”苏雅琳看完信说,“一个人活了78岁,居然没有一个亲人。”

王慧芬也很感动:“他临终前还想着帮助别人,真是个好人。”

林景文继续翻看箱子里的其他东西。有一些老照片,照片上是一个瘦弱的老人,总是一个人。还有一本日记,记录着老人最后几年的生活。

日记里写着老人的孤独,写着他对生活的感悟,也写着他对未来的担忧。最后几页,老人详细记录了他藏钱的过程。

原来,老人在买这套房子的时候,就计划在墙体里建一个隐蔽空间。他花钱请施工队按照他的要求做了这个暗室,专门用来藏钱。

“原来是这样。”林景文明白了,“怪不得这面墙是空心的。”

“那现在咱们怎么办?”苏雅琳问。

这确实是个难题。按照法律,这些钱应该属于老人的遗产。可老人没有继承人,而且他在信里明确表示希望捐给需要帮助的孩子。

“我觉得应该按照老人的遗愿办。”王慧芬说。

“可这些钱在法律上的归属怎么办?”苏雅琳担心地问。

林景文想了想说:“咱们先出去,商量一下怎么处理这件事。”

三个人爬出了暗室。林国栋看到他们的表情,知道里面的情况一定很复杂。

“到底怎么回事?”林国栋问。

林景文把情况详细说了一遍。听完之后,林国栋也沉默了。

“这事儿不简单。”林国栋说,“咱们要慎重处理。”

陈师傅在旁边听着,也觉得很意外:“我做了这么多年装修,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

07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讨论如何处理这笔钱。桌上放着老人留下的信和日记,还有一些照片。

“我觉得应该按照老人的遗愿,把钱捐出去。”苏雅琳首先表态。

“可是这在法律上合适吗?”林景文有些担心,“万一老人还有其他亲属怎么办?”

王慧芬想了想说:“咱们可以先报警,让警察来处理。”

“报警会不会太复杂?”林国栋问,“到时候可能要调查很久。”

“那咱们要不要先找找老人的亲属?”苏雅琳建议。

“怎么找?咱们连老人的身份证号都不知道。”林景文说。

王慧芬拿起老人的日记翻看:“这里面可能有线索。”

日记里确实记录了一些老人的个人信息。老人叫李德昌,原来是一家工厂的工人,退休后一个人生活。他的父母早就去世了,兄弟姐妹也都不在了。

“看起来老人确实没有直系亲属。”王慧芬说。

“可万一有远房亲戚呢?”林景文还是不放心。

就在这时,林景文的手机响了。是陈师傅打来的。

“林先生,我想起一件事。”陈师傅在电话里说,“我认识一个做房地产中介的朋友,他可能知道这套房子的详细情况。”

“什么详细情况?”林景文问。

“包括前房主的身份信息,还有房子的交易记录。”陈师傅说,“如果你们需要,我可以帮你们问问。”

“那太好了,麻烦你了。”林景文说。

第二天,陈师傅带来了消息。他的朋友查到了这套房子的交易记录。

“房子的前房主确实叫李德昌,78岁。”陈师傅说,“他是在2020年5月去世的,房子是他去世后由法院拍卖的。”

“法院拍卖?”王慧芬问,“那他应该没有继承人。”

“对,法院公告显示,李德昌没有法定继承人,所以他的遗产由国家继承。”陈师傅说。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既然老人没有继承人,那他们发现的这笔钱在法律上就比较好处理了。

“那咱们现在怎么办?”苏雅琳问。

林景文考虑了很久,最后说:“我觉得应该公开这件事,让社会来监督。”

“什么意思?”林国栋问。

“我想联系媒体,把这件事报道出来。”林景文说,“这样既能按照老人的遗愿处理这笔钱,也能避免我们私自处理的嫌疑。”

王慧芬点点头:“这个主意不错。有媒体监督,就不会有人说我们做得不对。”

“可是这样一来,咱们发现钱的事情就人人都知道了。”苏雅琳有些担心。

“没关系。”林景文说,“我们本来就没打算要这笔钱。公开透明对大家都好。”

于是林景文联系了当地的一家电视台。记者听说了这件事,觉得很有新闻价值,第二天就来采访了。

08

电视台的报道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人都被老人的故事感动了,也都赞扬林景文一家的做法。

报道播出的第三天,一个意外的电话打了进来。

“请问是林景文先生吗?”电话里是一个女人的声音。

“是的,您是?”

“我是李德昌的侄女,我叫李梅。我看到了电视报道,想跟您见个面。”

林景文惊讶了:“您是李德昌的侄女?”

“是的。我有相关的证明文件。”李梅说,“我叔叔确实有一些东西留给我,可我一直找不到。”

林景文的心情复杂起来。如果老人真的有亲属,那这笔钱的归属就要重新考虑了。

“您能证明您的身份吗?”林景文问。

“可以。我有户口本,还有我叔叔生前写给我的信。”李梅说。

李梅来了。她是一个40多岁的女人,看起来很朴实。她拿出了户口本和一些证明文件,确实证明她是李德昌的侄女。

“我叔叔生前跟我联系不多,可他在生病的时候给我写过信,说他有一些东西留给我。”李梅说着,拿出一封信。

信确实是李德昌写的,字体和日记里的一样。信里说他在新房子里留了一些东西给李梅,让她有机会去找找。

“可您为什么现在才来找?”王慧芬问。

“我叔叔去世后,我来过这里几次,可当时房子已经被法院拍卖了。我问过法院,他们说房子里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李梅解释说。

“那您知道您叔叔把东西藏在墙里吗?”林景文问。

“不知道。我只知道他说留了东西给我,可我不知道具体在哪里。”李梅说。

听了李梅的话,林景文相信她说的是真的。看来老人确实有亲属,只是联系不多。

“那这笔钱...”苏雅琳欲言又止。

“我看到了电视报道,也看到了我叔叔留下的信。”李梅说,“我叔叔希望把钱捐给需要帮助的孩子,我觉得应该按照他的遗愿办。”

“您确定吗?”林景文问,“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钱。”

“我确定。”李梅坚定地说,“我叔叔一生都在帮助别人,我不能违背他的遗愿。不过我希望能留下一部分钱,捐给我们老家的希望小学。”

“这个想法很好。”王慧芬说。

最后,经过协商,大家决定把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捐给当地的福利院,一部分捐给李梅老家的希望小学。

整个捐赠过程都在媒体的监督下进行,每一笔钱的去向都公开透明。

事情处理完之后,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这件事在媒体上报道后,引起了开发商的注意。为了避免负面影响,开发商主动联系林景文,表示愿意为他们换一套更大的房子,作为对测量误差的补偿。

“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苏雅琳感慨地说。

“确实想不到。”林景文说,“我们本来是想找回那2平米,结果找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王慧芬看着新房子的钥匙说:“李德昌老人虽然走了,可他帮助了很多人,包括咱们。”

林国栋点点头:“做人就应该这样,善有善报。”

三个月后,林景文一家搬进了新房子。这套房子比原来大了10平米,而且装修得很好。

搬家的那天,林景文把李德昌老人的照片带到了新家,放在客厅的书架上。虽然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个老人,可这个老人的故事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我们会记住您的。”林景文对着照片轻声说道。

来源:大姐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