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上市靠谱吗:SPAC上市模式的利与弊,困境下企业上市的新选择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5 07:00 1

摘要:能成功上市是大部分企业的目标,全球 的各个证券交易市场提供了很多上市方式,就像餐厅都有自己的招牌菜,来招揽潜在的客户,而且还会推陈出新,上新菜品;比如美股有直接IPO,发行ADR,144A条例私募资金QIB等上市方式,港股有H股,红筹以及不盈利的18A条款上市

香港SPAC正式挂牌

能成功上市是大部分企业的目标,全球 的各个证券交易市场提供了很多上市方式,就像餐厅都有自己的招牌菜,来招揽潜在的客户,而且还会推陈出新,上新菜品;比如美股有直接IPO,发行ADR,144A条例私募资金QIB等上市方式,港股有H股,红筹以及不盈利的18A条款上市等,上交所和深交所也有直接、买壳等上市途径…

那么什么是什么叫“SPAC上市”?

SPAC上市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也被称为空头支票公司,指海外借壳上市的一种模式。这种融资方式最早发源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矿业企业,后来在美国和英国盛行。与买壳上市不同的是,SPAC自己造壳。

通俗来讲,就是一群穷得只剩下钱的人开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只有钱啥也不干,然后另外一个没有钱,但是在实际生产运营的公司想要上市,想要上市的公司通过只有钱的公司合并,成为一家公司,然后上市了。

2021年12月17日,香港联交所刊发有关SPAC上市制度的咨询总结文件,声明在香港设立全新的SPAC上市制度。2022年1月1日,SPAC上市制度正式在港交所生效。三个月之后,香港首家SPAC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根据公开信息,今年以来,香港SPAC并没有新动态,截至目前尚未有一家公司公开提出递表申请,更没有一家公司成功上市,DE-SPAC (去SPAC流程) 也还没有新的进展。

而在2022年,港股市场一共有14家SPAC递表,其中有5家成功上市,SPAC制度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企业可以选择的上市方式。

什么原因呢?具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指出,香港的SPAC机制自诞生起,门槛就明显高于美国和新加坡市场,因此对于SPAC的设立与合并,机构和投资者都缺乏足够的兴趣。

“可能主要还是标准太高,一方面导致设立的SPAC不愿意轻易与项目合并,怕担风险,另一方面香港市场的交易状况,好项目也不愿意受市场限制,所以到目前为止虽然有几个SPAC,但至今没有一个合并成功,所以可能现在就连设立都没兴趣了。”麦楷亚洲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和联合主席助·伯斯汀(Drew Bernstein)指出,尽管中国有大量私营企业寻求筹集资金和上市,这似乎会使SPAC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选择,但中国香港在启动SPAC方面经历了一段充满挑战的时期。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至少356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成功上市,募集资金7930亿美元,同比涨幅超460%,约占20年美股IPO市场的半壁江山。2021年疯涨继续,前三个月募集已达1000亿美元。 在美国,SPAC成为2021年的资本市场最火的关键词。截至当年11月底,通过SPAC上市公司数量达562个,占同期美国寻求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高达63%。

去年4月,东南亚叫车巨头Grab在SPAC方式上市交易中获得的396亿美元估值;去年6月,对冲基金大佬比尔阿克曼(Bill Ackman),通过旗下SPAC公司Pershing Square Tontine Holdings(PSTH) 合并全球最大唱片公司环球音乐集团10%股权;PSTH的高层透露,他们对环球音乐集团的估值是350亿欧元(约400亿美元),如果成功,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SPAC交易。

同时,SPAC也开始席卷PE圈——从国外的黑石集团、KKR、软银,到国内的高瓴、春华资本、弘毅投资、中信资本、时代资本,都已纷纷开始涉足SPAC。

SPAC上市是咋操作的呢?

01

第一步,自己造壳,成立一家“空壳公司”(想上市,从零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万事开头难,首先要有梦想,然后再去凑钱,自己没钱就去找金主。由共同基金、对冲基金等募集资金后组建一家“空壳公司”,这时候的公司特点是“穷的只剩钱了“,账上只有Cash,也没有任何业务;典型的有钱的”皮包公司“。

02

第二步,将这个“空壳公司”在纳斯达克或纽交所上市:从向SEC提交申请到收到回复的过程通常需要30天左右。批准后,即完成上市的壳公司(听起来好简单啊,实际上就是这么简单,这就是SPAC的特点,门槛低)。

上市公司以投资单元(Unit)形式发行普通股与认股期权组合募集资金,一个投资单元通常包含1股普通股与1-2股认股期权。这一点对于这种特殊的上市方式非常关键,如果没有这个上市的壳公司,上市就无从说起;

03

第三步,募集的资金进行投资和托管,以确上市保募集资金的投资收益和安全性,即确保壳公司的资金安全。

上市公司将所募集的资金将100%存放于托管账户并进行固定收益证券的投资,例如国债(没有找到合适的标的物前,这些钱得保值增值);

04

第四步,上市的“空壳公司”要寻找一家有着高成长发展前景的非上市公司,通过上市的壳公司与高成长上市公司进行合并,然后使具有高成长性并有上市需求的公司获得融资并上市。

如果24个月内壳公司没有找到上市需求的公司并完成并购,这个SPAC将进行清盘并将所有托管账户内的资金及利息100%还给投资者(给你2年时间,让你寻找合适的猎物)。

05

第五步,合并以后实现共同上市。找到合适的目标企业以后,要对目标企业进行一系列尽职调查,上市壳公司的全体股东对是否要与之合并进行投票表决。

表决通过以后,目标公司获得壳公司的资金,SPAC的投资者将获得合并后公司的一部分股权作为回报。由于在合并前壳公司已经在纳斯达克或者纽交所上市,新公司就直接成为纳斯达克或者纽交所的上市公司。

以上五步就是SPAC上市的整个流程,简单地说,就是一些专业机构投资者先造一个壳公司,然后壳公司上市,然后再找想上市的高成长公司,通过双方合并的方式使双方成为共同的上市公司。

SPAC上市方式,比起常见的直接上市方式,有什么优势呢?

1.节省时间——跨越IPO上市审批流程,时间周期短,最短3个月即可完成上市,可绕过美国证监会对于企业IPO的硬性规定;

2.费用也相对较低——无需支付占IPO费用大部分的承销费(投行有点郁闷);

3.成功率高——专业机构提前规划设计上市路径;

4.SPAC的壳资源干净,没有历史负债及相关法律等问题;

谈完优点,那谈谈缺点(世界不允许有完美的东西出现)

1、SPAC上市方式由于壳公司的资金量有限,首次融资的资金不是很高,所以这种新型上市融资方式更适合中小型企业,并不适合大型公司上市,但目前随着知名PE等机构的进入,越来越多的中大型公司也在跃跃欲试;

2、发起人要求比较高,这是SPAC成功的关键之所在,SPAC让投资者“盲选”这些空壳股票,有影响力的发起人和实体企业不可或缺,如果SPAC由知名投资经理人管理,投资者的兴趣会较大,主要原因是如果投资者对IPO合并对象不满意,可选择赎回,带走本金和利息。

3、风险比较高,SPAC是对于尚未成立或尚未遴选出来的企业进行投资,有很大的投机成分,也正因为这几年全球流动性的增强,加速了资产泡沫的形成,也成就了SPAC市场的火爆,如果SPAC蜂拥上市,把一些不好的、劣质的资产装入上市公司,那将是大牛市即将结束前的警号之一。核心还是底层资产的质量问题。

港股SPAC的市场预测

因为历史以及地域的原因,对于大陆企业来说,港股的活跃度和吸引力一直高于美股,尤其这几年港交所在政策调整上进行了多项改革,催生了很多在美中概股“二次上市“,所以从市场的角度,预计港股推行SPAC后,借助本身的国际资本市场交易所的条件,会吸引更多大陆乃至亚洲更多企业去尝试这种新的上市方式,相信市场会是积极的反应态度。

SPAC市场的基础是有足够的发起人数量,就像香港金融领导委员会委员提到,会积极推进设立外地基金迁册来港机制的立法建议,并同意建议有助吸引更多投资基金落户香港,有了这些“金主“以及金主看中的高质量潜在”猎物“,才能形成长期健康的SPAC上市之路。

关于SPAC项目的评估问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SPAC上市不管规模大小资金多少,都有评估业务的需要哦;除了要联系亚太评估做业务之外,也要了解一下为啥作评估;

1.前面讲了,SPAC在发起的时候,是要借助投资人的钱的,以为设立的拟上市公司只有钱,而且要有足够的钱,这些金主的钱也不是白来的,人家是有条件的,啥条件呢:一般是赎回权,具体形式就是前面讲过的“认股期权组合”,这就构成了财务报表上的金融衍生品,也就是有金融负债出现啦,那这个负债得计多少呢,亚太评估的团队会告诉你;

2.在SPAC上市后,要找猎物进行收购,否则24个月一过,前面这些努力就白费了,“壳废蛋打“而且还得还钱(上市公司老板压力也不小啊);那收购对象作为一个业务运营主体,包括收购对价以及收购公司内部的财务梳理,都有可能需要到评估的(优先股,期权等评估是常规操作,其它历史收购并购可转债…)。

总结,SPAC靠谱吗

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在美国市场取得了一些成功案例,这些案例揭示了SPAC上市的一些优势和挑战。成功案例的关键因素包括与知名SPAC合作伙伴和投资者的合作、目标公司的市场潜力和创新业务模式、资金需求和扩张计划等。然而,SPAC上市也面临着监管和规范加强、投资者保护和治理问题等挑战。

SPAC与IPO相比

1. 周期短。SPAC准备时间只需要几周,没有需要披露的历史财务业绩或需要描述的资产,业务风险因素非常小;

2. 综合成本较低。SPAC不需要支付券商费或买壳费用,所产生的支出主要用于公司合并程序中所涉及的相关服务费用;

3. 回报高,成功率高,风险低。SPAC事先募集金额,融资金额确定,目标企业估值定价、增发价都是事先确定,并购双方同意即可;

4. SPAC能绕过美国证监会对于IPO的硬性规定,更适合国内中型企业。

以上这些就是简单谈谈SPAC的情况,SPAC是一种新事物(在澳洲以及美国虽然出现很久,但最近才红起来),尤其港股的SPAC还在咨询阶段;至于靠谱与否,对于新事物,我们需要保持敏感态度,去学习新生事物,就像不要因为新口味出现去否定一些特色食物一样,没准哪个菜就是我们新的真爱。

作为一种上市方式的SPAC,说到底,成功的关键还是看公司主营业务是否有竞争力,是否能给投资人带来收益。展望未来,SPAC上市可能会继续发展并产生一定的影响。预计SPAC上市将在不同行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包括科技、清洁能源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监管机构将加强对SPAC市场的监管和规范,投资者保护和治理问题将成为重要议题。

F金融——Future Finance College(未来金融学院)!集资本生态、金融实务、产融结合、政策法规于一体,开展相关专业培训、资质认证、主题沙龙、人才猎聘等服务。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