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分裂期,为什么魏晋南北朝远长于五代十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8 02:00 1

摘要:同样是皇帝说话不管用的年代,魏晋南北朝像慢性病,从东汉末年拖到隋朝统一,足足打了三百六十九年拉锯战;五代十国却像急性病,朱温称帝到赵匡胤黄袍加身,七十二年就收场。这里面的门道,全在 "怎么乱" 上。

同样是皇帝说话不管用的年代,魏晋南北朝像慢性病,从东汉末年拖到隋朝统一,足足打了三百六十九年拉锯战;五代十国却像急性病,朱温称帝到赵匡胤黄袍加身,七十二年就收场。这里面的门道,全在 "怎么乱" 上。

一、乱法不同:三国鼎立稳如秤,五代混战快如风

魏晋南北朝的乱,是“三足鼎立”的慢性病。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最后剩下曹魏、蜀汉、东吴三家。

曹魏占着北方粮仓,蜀汉守着蜀道天险,东吴靠着长江水军,谁也不敢先动手。三家各自修城墙、屯粮草,愣是把对峙拖了六十年,比现在电视剧还能注水。

五代十国的乱,是“群狼撕咬”的急性病。唐朝一倒,朱温建后梁,北方立马冒出十几个军阀。河北的李存勖、河南的朱友贞、山西的石敬瑭,个个都想当老大。

没有谁家城墙修得牢,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揍他,后唐庄宗李存勖三年就统一北方,比现在网红带货还快。

二、根基深浅:士族门阀扎深根,藩镇军阀如浮萍

魏晋南北朝能拖三百年,全靠“门阀世族”这张护身符。东晋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把持朝政像开家族企业。皇帝想北伐?士族说没钱;百姓要减税?士族说地是我的。这些大家族树大根深,换皇帝就像换店长,店面还是他们的。

五代十国短命,就吃亏在“没靠山”。藩镇军阀全是打工仔出身——朱温是盐贩子,李存勖是沙陀人,石敬瑭更是认契丹人当爹。

手底下兵油子只认钱不认人,今天给你卖命,明天就能把你脑袋挂城墙上。后周世宗柴荣刚死一年,赵匡胤就黄袍加身,连葬礼都等不及。

赵匡胤

三、南北温差:长江天堑冻住时间,黄河浪急催人赶路

魏晋南北朝拖得久,因为南北打了个平手。北魏孝文帝搞汉化改革,带着鲜卑人学种地;南朝的宋武帝刘裕,北伐差点打过黄河。两边你来我往,像拉锯战,南朝守着长江练水军,北朝骑着马练射箭,谁也吃不掉谁。

孝文帝

五代十国收场快,全因北方有“快刀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像走马灯。

南方十国看着热闹,实则一盘散沙——南唐李煜忙着写词,吴越钱镠专心修海塘,北汉刘崇光会抱契丹大腿。北宋大军一到,这些“文艺诸侯”连像样的城墙都没修好。

李煜

四、粮仓密码:南朝米饭养懒汉,北方面饼催干劲

魏晋南北朝的经济账,算的是“慢功夫”。北方战乱多,百姓逃到江南开荒。可水稻三年才熟,士族宁可收租也不愿北伐。直到隋朝修好大运河,南方的米才成堆往北运,这时候早就换了天地。

五代十国能快刀斩乱麻,靠的是“现成饭”。唐朝留下的家底厚——河北产铁,山西产煤,开封的粮仓还没见底。

后周世宗柴荣改革税制,取消士族免税特权,商人运货不用交过路费。有了钱粮,打仗就像买菜,今天招兵明天就能出征。

五、人心向背:乱世当饭吃的年代,与想端铁饭碗的年代

魏晋南北朝的老百姓,早忘了“统一”啥滋味。从东汉末年到隋朝建立,四百多年里只有西晋统一了三十六年。农民种地交租给士族,当兵卖命给军阀,换谁当皇帝都一样——反正碗里还是糙米粥。

五代十国的百姓,可是尝过“大唐福利”的。长安的丝绸、扬州的盐商、洛阳的牡丹,老辈人讲给孙子听。后周禁军为什么愿意跟赵匡胤造反?不就图个“结束战乱,早点回家种地”。民心想要太平,乱世自然长不了。

魏晋南北朝教会我们,割据不能靠家族招牌;五代十国证明,统一光有刀把子不够,还得让老百姓碗里有肉。这道理,搁哪个朝代都管用。

来源:华夏历史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