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和文字均不涉及真实人物和事件。
创作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和文字均不涉及真实人物和事件。
初春的扬州还有点冷。
卫明辉裹紧外套,快步走在回家的路上。
三十二岁的他,瘦高的身材,黝黑的脸庞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
卫明辉从十八岁开始就离开农村家乡,到省城打拼。
他在工地上扛过水泥,在餐馆里当过服务员,也在工厂里做过流水线工人。
三年来,他省吃俭用,去年底凑齐了首付,在市郊买下了一套两室一厅的二手房。
"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想到这里,卫明辉就忍不住嘴角上扬。
一个电话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
"您好,请问是卫明辉先生吗?这里是江苏燃气公司。"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公式化的女声。
"是我,有什么事?"卫明辉一边开门一边说道。
"卫先生,您本月的燃气费用已经出来了,总计3万2千853元,请您尽快缴纳,逾期会停止供气。"
"啊?"卫明辉以为自己听错了,"您说多少?"
"3万2千853元。"对方重复道,声音很平静。
卫明辉愣在原地,手中的钥匙掉在了地上。
"这不可能!一定是搞错了吧?我一个人住,怎么可能用这么多气?上个月才一百多块钱啊!"
"系统显示您的用气量异常增加,可能是设备出现了问题。建议您检查家中的燃气设施,也请按时缴费以免影响正常使用。"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要去你们公司核实!"卫明辉激动地挂断了电话,额头上已经冒出了汗珠。
第二天一早,卫明辉请了假,直奔燃气公司。
市中心的燃气公司大楼人来人往,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着光。
卫明辉忐忑不安地在长队中等候。
周围的人都在低声交谈,偶尔投来好奇的目光,让他更加局促不安。
等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轮到卫明辉。
柜台后坐着一位留着齐耳短发的年轻女职员,她头也不抬,机械地说道:"先生,请出示您的账单和身份证。"声音里听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卫明辉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递上材料,手指微微颤抖。
他清了清嗓子,急切地问道:"我想核对一下我的燃气费用,这个月怎么会有3万多?一定是系统出错了吧?"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恳求。
工作人员接过账单,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了几下,冰冷的电脑屏幕在她眼镜片上反射出蓝色的光。
她在电脑上查询了一会儿,面无表情地抬起头,红色的唇膏衬得她的话更加刺眼:"系统显示您家的燃气表在过去30天内的用气量确实达到了账单上的数字,没有任何错误。"
"不可能!我一个人住,每天就早晚做两顿饭,怎么可能用这么多气?"卫明辉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额头上青筋隐约可见,后面排队的人开始侧目。
工作人员微微皱眉,语调平板地说道:"先生,请您保持冷静。我们的系统是自动记录的,不会出错。如果您怀疑燃气表有问题,可以申请检测,但检测费用需要您自己承担。"她指了指墙上的价目表,检测费用赫然标着三百元。
卫明辉攥紧的拳头更加用力,指甲深深地掐进了掌心的肉里。
一股无名火从心底升起:"我要见你们经理!这明显是你们公司在敲诈!"他猛地拍案而起,椅子倒在地上发出刺耳的声响,脸涨得通红如同一颗熟透的苹果。
"先生,请您冷静,不然我们会叫保安。"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开始变得强硬,她的手已经伸向了桌下的报警按钮。
柜台后另外几名职员也警觉地抬起了头。
"叫吧!我倒要看看你们怎么敲诈老百姓的!"卫明辉的情绪彻底失控,咬牙切齿的话语中满是绝望与愤怒。
他一把抓住柜台上的电脑显示器,塑料外壳在他的手中发出嘎吱的响声,作势要砸。
几名身穿黑色制服的保安迅速赶来,一个箭步上前,两人一左一右擒住了卫明辉的手臂,第三人从后方锁住他的脖子,将他按倒在冰冷的大理石地面上。
卫明辉挣扎着,但三个人的力量让他动弹不得。
大厅里的人群惊慌地散开,形成一个空地,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
在一片混乱中,两名警察匆匆赶到了现场。
其中一名身材高大的警察俯视着地上的卫明辉,神色严肃地说道:"这位先生,跟我们走一趟吧。"
他的声音冷静而不容拒绝,熟练地从腰间取出手铐,金属碰撞的声音在安静下来的大厅里格外刺耳。
冰凉的手铐紧紧扣住卫明辉的手腕,他的愤怒瞬间被深深的绝望所取代。
02就这样,卫明辉被带到了派出所。
在做了长达三小时的笔录后,他被警告不得再次滋事,随后获释,走出派出所时,夕阳已经西沉。
回到家中,卫明辉瘫坐在沙发上,双眼无神地盯着天花板。
三万,对于月收入只有五千的他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更让他绝望的是,燃气公司态度坚决,好像根本不给他讨价还价的余地。
"叮铃铃——"电话铃声再次响起,卫明辉看了一眼,是陌生号码,他犹豫片刻,还是接了起来。
"卫先生,您好,我是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徐警官。关于您在燃气公司的投诉,我们决定展开调查。明天上午我们会派人去您家检查燃气设施,您方便吗?"
卫明辉顿时感到一丝希望:"方便,当然方便!太感谢了!"
第二天上午,两名警察和一名燃气公司的技术人员来到了卫明辉家。
他们仔细检查了房子里的每一处燃气设施,包括燃气表、燃气灶和管道连接处。
"表面上看,一切正常。"技术人员皱着眉头说道,拿着仪器在管道周围扫了几遍,"但按常理,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的燃气费不应该超过两百元。三万的用量,足够供应一整栋楼几个月了。"
"怎么会这样?"卫明辉困惑不已,双手插在口袋里,手指紧张地搓着布料,"我搬进来才三个月,之前房子是空置的,前两个月的燃气费都很正常啊!"
"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查。"徐警官若有所思地说,黑框眼镜后的眼睛锐利地扫视着屋内的每个角落,最后停留在卫明辉身上,"卫先生,能否提供一下前房主的联系方式?"
通过房产中介,警方联系到了房子的前主人郑立忠。
郑立忠是一个四十五岁的中年男子,身材微胖,留着一头梳得整整齐齐的短发,眼睛小而有神,嘴边挂着一丝客套的笑容。
他穿着一件浅灰色的polo衫,显得精神而随和。坐在咖啡厅里,他的手指不自觉地敲打着桌面。
"卫先生的燃气费?不好意思,我已经搬走三个多月了,不太清楚情况。"郑立忠有些紧张地搓着手,手腕上一块金色的表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我住的时候一切正常,燃气费每个月也就一百多。最多不超过两百。"
徐警官注意到郑立忠说话时不自然的节奏和频繁眨动的眼睛,他不动声色地记录着这些细节。
"您能提供一下您搬离前最后一个月的燃气费账单吗?这对我们调查很有帮助。"
徐警官的声音平静而不容拒绝,他的眼睛直视着郑立忠,手中的笔在记事本上转动着,做好随时记录的准备。
"这个..."郑立忠稍稍低下头,"我应该找不到了,都搬家了,很多东西都丢了。搬家的时候我只保留了重要文件,账单这种东西一般都丢掉了。"
郑立忠的眼神有些闪烁,目光不自主地飘向窗外川流不息的车辆。
汗珠开始在他的额头上隐约可见,他掏出手帕擦了擦。
"那您住在这里时,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比如燃气味道、设备故障之类的?"
另一名穿着便衣的年轻警察追问道,他的语气温和但眼神锐利,手中的笔在记事本上飞快地移动。
"没有,一切都很正常。燃气灶用得好好的,也没什么奇怪的味道。"郑立忠的眉头紧锁,他的脚在桌下轻轻抖动。
"哦,对了,"郑立忠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抬头,眼睛一亮,"我这里有卖房前燃气表的照片,当时为了交接给卫先生拍的。"
他迅速翻出手机,指尖在屏幕上滑动了几下,把手机递给警察,"你们看,数字很正常,没什么问题。三个多月前的照片,表数是2786,完全正常。"照片中的燃气表确实显示数字较小,与目前的数字相差甚远。
徐警官接过手机,将亮度调高,仔细查看了照片上的日期、角度和背景细节,点点头:"好的,感谢您的配合。如果我们还有问题,可能还会联系您。这是我的名片,有想起任何线索随时可以联系我。"他将一张印着警徽的名片推到郑立忠面前。
郑立忠收起名片,笑容有些勉强:"一定,一定。"
郑立忠离开咖啡厅后,徐警官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地对同事说:"他有问题,表现得太紧张了。"
"要不要盯着他?"年轻警察问道。
"暂时不用,我们先看看卫明辉那边的情况。这事没那么简单。"徐警官把记事本合上,轻轻敲了敲桌面。
03卫明辉也在苦苦思索着燃气费飙升的原因。
坐在自己简陋的客厅里,眉头紧锁,面前摊开着几个月的燃气费账单,数字的巨大差异令人瞠目。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厨房敞开的门上,脑中闪过一丝灵光。
他突然想起了一个细节:自从搬进新家,他就发现燃气灶的火力似乎不太正常,烧一锅水需要的时间比以前长了许多。
有时候火焰会忽大忽小,但他一直以为是燃气公司供气不稳定。
"难道是燃气灶出了问题?"卫明辉站起身来,走到厨房,蹲下仔细检查着燃气灶的各个接口和阀门,但一无所获。
他起身抓了抓头发,眼神中流露出无奈和困惑。
突然,他灵光一闪,"也许邻居能知道些什么。"卫明辉决定向邻居打听一下情况,或许有人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卫明辉住在一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旧小区里,红砖外墙已经被岁月染成了暗褐色,楼道里的墙皮斑驳脱落,空气中有一股潮湿和陈旧的气息。
他的邻居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这个小区的房价较低,正是卫明辉这样的刚需购房者的选择。
左边的邻居是一位姓赵的退休老教师,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右边则是一对年过六旬的老夫妻,平日里很少出门。
深吸一口气,卫明辉抚平衬衫上的褶皱,来到左侧邻居门前,轻轻敲响了门。
"赵老师,您家的燃气用着正常吗?"待门开后,卫明辉礼貌地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
门内,赵德昌推了推鼻梁上的金属边眼镜,露出一个亲切的笑容。
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手里拿着一本翻开的书,显然刚才正在阅读。
"挺好的啊,怎么了?小卫,你有什么问题吗?"赵德昌关切地问道,侧身邀请卫明辉进屋。
卫明辉婉拒了进屋的邀请,站在门口将自己遭遇的高额燃气费事件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赵德昌,声音中充满了困惑与无奈。
"天啊,三万?这不是明摆着敲诈吗!"赵德昌震惊不已,眼镜后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我住这儿二十多年了,每个月的燃气费最多也就一百多,从来没听说过谁家会有这么高的费用。这简直离谱到家了!"他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好像这样能帮助他看清这荒谬的情况。
"您有没有听说过这栋楼有什么燃气管道的问题?"卫明辉双手插在口袋里,紧张地追问道,眼神中满是期待。
"没有啊,这栋楼虽然老,但基础设施都还行。我们这些老住户从没遇到过大问题。"
赵德昌思索着,眉头渐渐皱起,指节轻轻敲击着门框,"不过..."他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眼睛一亮,"你右边那对老夫妻,魏大娘和魏大爷,好像前段时间在装修厨房,会不会是他们施工时不小心碰到了什么管道?这种老房子,管道布局又复杂。"
卫明辉眼前一亮,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对啊,我去问问他们!谢谢赵老师!"他急切地道谢,转身朝右边的房门走去。
"但愿能帮上忙。有什么新情况记得告诉我啊!"赵德昌在他身后喊道,目光中满是关切。
卫明辉快步来到右边的门前,深吸一口气,轻轻叩门。
片刻后,门缓缓打开,一位满脸疲惫的老太太出现在门口。
她的眼眶微红,头发略显凌乱,身上的家居服也有些皱褶,看上去像是已经很久没有好好休息了。
"您好,魏大娘,我是您的邻居卫明辉,刚搬来三个月,"卫明辉温和地自我介绍,小心翼翼地问道,"我想问问您最近装修厨房时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装修?"魏兰芝的眉头困惑地皱起,眼神中流露出些许茫然,手里攥着一块有些褪色的手帕,"我们没装修啊。我家厨房都好几年没动过了。"
她的声音有些沙哑,似乎刚刚哭过,"我老伴最近身体不好,住院了,我哪有心思装修啊?整天往医院跑,家里啥都顾不上了。"老太太的眼圈又红了,目光中满是忧愁。
卫明辉更加困惑了,他挠了挠头:"可是赵老师说..."
"哦,"魏兰芝恍然大悟,挥了挥手,"你说的可能是我们楼上的张家,他们上个月确实在装修,电钻声吵得我老伴都睡不好觉。他们是把整个厨房都改造了。"
"真是抱歉打扰您了,"卫明辉歉意地说,"希望魏大爷早日康复。"
"谢谢你,小伙子。"魏兰芝勉强笑了笑,眼中却闪过一丝莫名的紧张,手指不自觉地绞着手帕,"你有什么事吗?看你好像有心事的样子。"
卫明辉犹豫了一下,还是把燃气费的事情告诉了魏兰芝。
听完后,老太太的脸上闪过一丝惊慌,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这真是太奇怪了,我家的燃气费一直很正常啊。可能是你家的表坏了吧。"她的声音微微发抖,眼神游移不定,不敢直视卫明辉的眼睛。
"嗯,可能吧。"卫明辉没有注意到老太太的异常,点点头,"那我不打扰您了,您多保重。"
离开魏兰芝家,卫明辉立刻乘电梯上楼,按响了张家的门铃。
一个中年妇女开了门,卫明辉自我介绍后询问了装修的事。
但张家也表示装修时并未动过燃气管道,他们请来的都是正规工人,他们家的燃气费也一切正常,每月稳定在一百多元。
04卫明辉失望地离开张家,站在楼道里,感到更加迷茫。
燃气费的谜团似乎越来越深,而他离真相却依然很远。
他拿出手机,查看了一下时间,距离燃气公司的缴费截止日期只剩下五天了。
如果在这之前不能解决问题,他可能真的要面临被断气的困境。
叹了口气,卫明辉慢慢走下楼梯,正准备回家时,突然听到身后有轻微的声响。
他回头一看,发现魏兰芝正从门缝里偷偷观察着他。
当眼神与卫明辉相遇时,老太太迅速关上了门,发出一声细微的响动。
卫明辉愣了一下,总觉得老太太的行为有些怪异,但又说不上来具体哪里不对。
他摇摇头,将这个细节暂时抛到脑后,继续思考着燃气费的问题。
四
一无所获的卫明辉回到家中,心情更加低落。
他拨打了燃气公司的客服电话,想再次询问情况,但得到的依然是"系统无误,请按时缴费"的冷漠回应。
"已经十天了,再过几天燃气公司就要断我家的气了。"卫明辉自言自语道,眼中满是绝望。
他尝试在网上发帖求助,但帖子很快就被淹没在茫茫信息海中。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卫明辉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
他开始失眠,食欲不振,整个人消瘦了一圈。每天上班,他都恍恍惚惚,几次差点出意外。
"卫明辉,你最近怎么了?魂不守舍的。"同事关切地问道,看着他又一次把文件装订反了。
"没什么,有点私事。"卫明辉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不想让别人担心。
但是,他的父母还是察觉到了异常。
一天晚上,卫明辉接到了母亲的电话。
"小辉,你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妈看你朋友圈都不发了,给你打电话也总是说忙。"母亲的声音充满关切。
"没事,妈,就是工作有点累。"卫明辉强忍着泪水说道,他不想让年迈的父母为他担心,三万对于一辈子务农的父母来说,简直是个无法想象的数字。
"要是有什么困难,就跟妈说,别自己扛着。"
"知道了,妈,我真的没事。"卫明辉挂断电话后,再也控制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就在卫明辉几乎要崩溃的时候,燃气公司的最后通知到了:如果三天内不缴清欠款,将停止供气。
"三万,我上哪儿去弄三万啊!"卫明辉在房间里踱步,脑海中甚至闪过了轻生的念头。
他站在窗前,望着楼下的车水马龙,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力。
就在这万般无奈之际,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既然燃气费这么高,不如索性关掉燃气阀门,不用了!这意味着他无法做饭,但总比背负巨额债务好。
说干就干,卫明辉决定亲自关掉燃气总阀。
他找到位于厨房角落的燃气阀门,用扳手将其关闭。
"咔嚓"一声,阀门被彻底关闭了。
卫明辉长舒一口气,至少不会再产生新的费用了。
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正准备离开厨房,突然感觉到一阵异样。
厨房的墙壁——与魏兰芝家相连的那面墙,似乎传来了一丝细微的震动。
卫明辉警觉地走近墙壁,侧耳倾听。
起初,他什么也没听到,正当他以为是自己的错觉时,一个微弱的声音透过墙壁传来:
"完了,怎么没气了?快点检查一下!"
这是一个男性的声音,低沉而紧张,绝对不是魏兰芝的声音。
卫明辉的心跳顿时加速,那个声音继续道:"不可能啊,管道怎么会突然没气?"
紧接着,一连串的咒骂声和敲打声透过墙壁传来。
卫明辉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出,生怕被对方发现。他小心翼翼地把耳朵贴在墙上,试图听清更多内容。
突然,一声巨响打破了静谧,紧接着是一声凄厉的尖叫:
"救命啊!要死人了!"
卫明辉心头一震,立刻冲向魏阿姨家,用力敲门:"阿姨!阿姨您怎么了?"
没有回应,但尖叫声还在继续。
这时,赵老师也闻声赶来,两人对视一眼,卫明辉当机立断:"破门!"
两人合力撞开门,冲进屋内,循着声音来到卧室,却没看到魏阿姨的身影。
尖叫声似乎来自墙壁内部。
"这里有问题!"赵老师指着衣柜说,"这柜子不对劲!"
卫明辉仔细一看,确实如此。
这个衣柜与墙壁的接缝处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缝隙。
他用力推开衣柜,露出了一个隐蔽的小门。
"我的天哪!"卫明辉惊呼一声,打开小门,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
门后是一个狭小的空间,约两平方米大小,里面摆满了各种仪器和化学品。
最让人震惊的是,角落里倒着一具男尸,已经开始腐烂,但仍能辨认出面容——正是郑立忠!
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尸体旁边竟然还坐着一个活人——魏兰芝!她满脸泪水,惊恐地望着卫明辉和赵老师。
"救命...救命...他死了...他们都要死了..."魏阿姨语无伦次地说着。
赵老师立刻拨打了110,同时卫明辉发现空间的一角有一根管道,直通墙壁。
他顺着管道查看,惊讶地发现它穿过墙壁,连接到了自己家的燃气管道上!
05警方很快赶到现场,封锁了整个区域。
法医初步判断,尸体已经死亡约48小时,死因疑似中毒。
徐警官接管了案件,他让人将魏阿姨带走询问,同时安排技术人员检查秘密空间。
"这不是郑立忠。"徐警官看着尸体说,"我昨天还见过郑立忠,这个人是谁?"
卫明辉震惊地说不出话来。
如果死者不是郑立忠,那么昨天在派出所的"郑立忠"又是谁?
技术人员很快发现,秘密空间里的设备是一个小型制毒工厂,而那根管道确实接入了卫明辉家的燃气供应系统,用来为制毒提供能源。
"我明白了!"徐警官恍然大悟,"这就是你燃气费高得离谱的原因!他们偷接了你家的管道,用你的燃气制毒!"
此时,另一组警察带回了重要消息:刚才在机场抓获了一名准备出境的男子,正是那个假冒的"郑立忠"!
在审讯室里,这名男子终于道出了真相。
原来,他的真名叫林伟,是真正郑立忠的同伙。
两人一起经营这个制毒工厂已有两年多。
为了掩人耳目,他们找到了这栋老旧小区,威胁独居的魏兰芝,在她家墙内开辟了秘密空间。
"魏兰芝的丈夫根本没住院,那只是我们编造的谎言。"林伟低着头说,"她丈夫早就去世了,我们威胁她,如果不配合就杀了她唯一的儿子。"
为了能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使用大量燃气,他们精心设计了这个骗局:由真正的郑立忠出面卖房,而林伟则假扮燃气公司工作人员,在交接时动了手脚,将制毒工厂的用气转嫁到了新房主卫明辉名下。
"我们原计划是榨取一笔后就撤离,没想到卫明辉这么快就发现问题并报警。"林伟继续交代,"郑立忠怕事情败露,前两天来视察工厂时,与我发生了争执,我一时冲动...杀了他。"
林伟本打算处理好尸体后逃离,但没想到卫明辉关闭了燃气阀门,导致工厂内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有毒气体。
他虽然及时逃出,但魏兰芝被困在里面,幸运的是她躲在角落,才逃过一劫。
"我当时慌了,只好冒充郑立忠来派出所,想了解调查进展。"林伟低声说道,"本来打算今天就逃出国的。"
随着调查深入,警方又抓获了三名同伙,捣毁了他们在郊区的另一个据点,缴获了大量毒品和制毒原料。
燃气公司在确认事实后,立即取消了卫明辉的全部费用,并提供了精神损失赔偿。
由于房屋卷入刑事案件,当地政府也给予了适当补偿,让卫明辉得以购买新房。
魏兰芝的儿子得知母亲的遭遇后,立刻从外地赶回,接母亲去郊区同住。
临行前,魏阿姨紧握着卫明辉的手,泪流满面:"孩子,对不起,是我连累了你。那些人太可怕了,我不敢说..."
赵老师则坚持留在原地,还主动担任了社区安全委员会的志愿者。"经历了这次事件,我更觉得有必要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他对卫明辉说。
案件结束一年后,卫明辉在新家举办了乔迁宴,特意邀请了徐警官和当初的邻居们。
席间,徐警官举杯感慨:"这个案子告诉我们,购买二手房一定要仔细检查,定期关注水电燃气使用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报警。"
卫明辉点点头,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生活,终于重回正轨。
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又有人在为自己的小家而奋斗,而这个故事,也将成为他们的一个警示:家的安全,永远值得我们警惕。
来源:阿扬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