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数万大军增援乌克兰?已访问过中国的普京,手里还有一张底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5 03:46 2

摘要:他面对媒体抛出一张底牌,不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这场较量还没结束。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普京在中国现身,欧洲却传出“数万大军支援乌克兰”的说法;

他面对媒体抛出一张底牌,不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这场较量还没结束。

普京站在北京城,与金正恩,伊朗总统莱希,三人出现在阅兵看台上,镜头扫过那一排排导弹阵列。

从普京的角度看,来北京不仅仅是参加胜利日活动。他选了这个时机,也选了这个场合。

他知道,西方媒体全程直播,中国又不会当面拦他的话头。

无论说什么,都会传到乌克兰、布鲁塞尔、华盛顿。

他在北京放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俄罗斯从来没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

【普京:俄罗斯从来没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

这句话对很多欧洲国家领导人来说,是一个信号。

普京正在释放谈判窗口,他想表明,战争还可以往回走一程。

但他随即话锋一转,称西方炒作俄罗斯将攻击欧洲,是“纯属荒谬的歇斯底里反应”。

这句回怼也是警告,他不想继续拖着乌克兰谈判,却也不想被北约当成“随时准备进攻”的借口。

他的出现,本身就是信息。

【普京这张“底牌”早就准备好?】

他不去其他国家,不谈别的议题,只在北京谈乌克兰和欧盟,背后用的并不是导弹,而是话术和战略沉默。

外界猜测这张“底牌”是否早就准备好。

从最近几轮俄乌前线战况看,俄军正在顿涅茨克方向猛攻,而外交层面,克里姆林宫却频频暗示可能与特朗普恢复某种安全共识。

北京给了这个“底牌”足够的舞台,西方却还没搞清楚,这张牌是打给欧洲看的,还是留给下届美国总统。

普京释放欧盟话题,法国、德国很快作出回应。

马克龙表示“欢迎建设性信号”,朔尔茨则称“安全前提不能让步”。

用词谨慎,但明显比过去的强硬态度有所松动。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

欧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此前刚刚与普京会面,回国后仍坚持“乌克兰不适合入盟”。

波兰方面则强硬表态,“不能掉以轻心”。

【欧盟内部回应】

更让欧洲头疼的,是美国的立场并不明朗。

政府仍在全力拉拢欧洲盟友继续援助乌克兰,但共和党内部对继续烧钱越来越不耐烦。

特朗普方面甚至暗示,若普京有诚意,他愿意在明年胜选后重新定义“北约角色”。

这让布鲁塞尔高度紧张。

他们一边担心普京在战场取得更多主动,一边又担心中俄联盟越来越紧密。

在北京出席活动期间,普京和中方签署了新的能源合作框架,涵盖“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

【普京和中方签署了新的能源合作框架】

这条管道如果建成,将彻底改变俄罗斯出口格局,也让欧洲的能源安全更加脆弱。

与此同时,俄军并没有因为普京在外交场合释放“温和信号”而停火。

就在他在中国参加阅兵的同一天,俄军发动了新一轮对乌克兰铁路枢纽的袭击。

乌克兰国防部称,这次空袭使用了大量伊朗无人机和高超音速导弹,造成部分西方援助武器运输延误。

【俄军发动了新一轮对乌克兰铁路枢纽的袭击】

从军事到外交,普京的每一步都留有余地。既不彻底翻脸,也不主动妥协。

他在北京这场“表演”,更多是给西方释放一种信号——俄罗斯还在牌桌上,不打算全走摊牌那条路。

但欧洲没那么轻松。

欧盟高级外交官在一次闭门会议中直言:“普京不会给我们喘息的机会,我们不能只看他嘴上怎么说,更要看他的坦克往哪开。”

至于“数万大军援乌”的说法,德国国防部否认这些说法,称近期并无部队跨境部署计划。

【德国国防部否认“数万大军援乌”的说法】

法国和波兰也都对类似言论保持沉默。

这些传闻不完全可信,却透露出欧洲内部焦虑的情绪。

面对俄中越来越稳固的联盟,面对华盛顿可能的战略调整,欧洲意识到自己的战略空间正在被挤压。

过去习惯依赖美国,未来很可能要靠自己。

普京的底牌,不在战场,而在战略模糊和心理攻势里。

法国与意大利外交官在私下场合确认,“不会轻易用军事方式直接介入俄乌边界战场”。

乌克兰官方也没有对“欧洲援军”发表欢迎声明。

总统办公室更专注于即将展开的巴黎会谈,寻求更多防空系统与贷款,而非等待地面部队入境。

这种沉默背后,其实是战略共识——欧洲不想被普京激怒。

在普京公开表示对乌克兰加入欧盟“持开放态度”之后,欧洲正处于试探阶段。

【普京公开表示对乌克兰加入欧盟“持开放态度”】

不排除谈判窗口可能打开,但如果欧洲此刻贸然出兵,就等于把这个窗口砸碎。

西方更清楚,普京手里的牌从来不止一张。

如果俄罗斯认定“西方越界”,将加码使用导弹攻击乌克兰境内基础设施,这对乌克兰平民生活和能源系统打击极大。

另一层考虑则是美国。

眼下正处于选战白热化阶段,拜登政府压力倍增。

美国国会反复拉锯援乌资金,多项法案仍卡在党派争斗中。

【美国国会反复拉锯援乌资金】

欧洲若提前行动,可能将美方甩在后面,影响长期协同。

所谓“数万大军”的说法更像一场舆论投石,不排除是俄方通过网络放风,测试舆情反应,也不排除乌克兰希望借机制造压力,让援助更快落地。

不过,这种信息战战术并未完全失败。

在波兰、立陶宛和捷克,国内民众对战争焦虑情绪升高。

部分保守派媒体炒作“若俄军占领全乌克兰,接下来就是波罗的海国家”,民众开始囤积汽油、储备药品。

【波兰、立陶宛和捷克,国内民众对战争焦虑情绪升高】

欧洲内部军政层面并未真正统一。

法国想谈,德国想稳,波兰想硬抗,匈牙利想拉拢。

统一决策机制迟迟难形成,才让所谓“增援行动”在传闻里喧嚣,在现实中寂静。

表面看,这一切都没有动静。

其实各国情报系统都在暗地里忙碌。

法国调动了外籍军团一部分部队前往近边前沿做“演习”,英国部署电子战飞机临近黑海空域,美军加强了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临时驻军轮换计划。

【法国调动了外籍军团前往近边前沿做“演习”】

这些动向目前不对外公布,只在一些卫星图像和民间监听报告中被发现。

说明欧洲虽不愿意卷入正面冲突,但也不可能彻底放手。

传闻没有真实部队跟进,倒逼欧洲进入高压低声的防守姿态。

也揭示出一个现实——欧洲现在虽同情乌克兰,却不想替它拼命。

普京在北京释放信号并非即兴,中俄合作早有铺垫。

这次双方扩大了能源与稀土贸易,签署了“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框架协议,表面谈经贸,实际是对抗西方制裁的缓冲布置。

美国情报部门判断,中俄已形成战术层级协同意愿。

中方虽未明言支持俄行动,但外交措辞持续强调“安全关切”,保留战略空间。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

美国政府警觉,重新评估欧洲与印太双线压力。

法国计划推动“欧洲防务预警机制”,但资金、人力都捉襟见肘。

北约会议上,德法主张美军加强东欧部署,美方暂未响应。

但极可能放弃现有援乌路线,推动与普京达成某种“停火换地”协议,欧洲将面临安全真空。

乌克兰仍陷焦灼战局,俄罗斯借外交动作稳住外线,欧洲在内部博弈中难以统一。

战争并未收场,只是进入更复杂的舞台转换。

参考信息:

普京称不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澎湃新闻·2025-09-02

俄总统普京出席中国阅兵活动并与中方签署能源协议·新华网·2025-09-03

普京访华期间俄军再度空袭乌克兰铁路枢纽·环球网·2025-09-03

欧洲是否将出兵支援乌克兰?德国防部回应·观察者网·2025-09-03

中俄推动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合作·第一财经·2025-09-02

法国拟推动欧洲建立防务预警机制·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9-01

乌克兰总统计划赴巴黎争取更多防空系统援助·中国日报网·2025-08-31

中方回应中俄战略协同问题:理解安全关切·中国新闻网·2025-09-02

来源:史论纵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