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唱响北疆”2025内蒙古民歌大会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乌海市委员会宣传部主办,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乌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两天时间里,“九曲黄河 声生不息”沿黄九省区黄河文化民歌集和“山河共韵 心聚北
转自:内蒙古日报
□郝飚 王超
初秋的乌海,湖水澄碧,宾朋纷至;黄河岸畔,歌声激越,气势如虹。
8月30日晚,“唱响北疆”2025内蒙古民歌大会在乌海湖演艺广场拉开帷幕,悠扬的歌声与湖光夜色交相辉映,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独具风情的视听盛宴。
“唱响北疆”2025内蒙古民歌大会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乌海市委员会宣传部主办,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乌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两天时间里,“九曲黄河 声生不息”沿黄九省区黄河文化民歌集和“山河共韵 心聚北疆”特色民歌展演两场演出依次呈现,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民歌在乌海市汇聚,有力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晚8点,虽然天空下着小雨,但丝毫没有影响观众的热情。在气势恢宏的乐器合奏与歌舞表演《黄河岸边踏歌行》中,“九曲黄河 声生不息”沿黄九省区黄河文化民歌集正式拉开帷幕,激昂的马头琴与奔放的舞步交融,瞬间点燃全场气氛。随后,来自沿黄九省区的民歌艺术家依次登台,倾情演绎了漫瀚调《打鱼划划》、青海民歌《雪白的鸽子》、甘肃民歌《摘下月亮当镜子》、山东民歌《对花》以及草原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经典曲目。每一首民歌不仅是对地方文化的深情诠释,更是对黄河流域共同血脉与人文精神的集体礼赞。歌声跨越山河,连接沿黄各省区,将在场所有观众带入一个深情而壮美的民歌世界。
8月31日晚,“唱响北疆”2025内蒙古民歌大会第二场演出——“山河共韵 心聚北疆”特色民歌展演在乌海湖演艺广场激情开唱。
随着夜幕降临,演出在激情豪迈的《乌海迎宾曲》中拉开帷幕,歌曲配合大屏幕上的视频短片全景展示乌海市的湖光山色,并通过民歌大会向远方的客人发出郑重邀请。随后,短调民歌《达那巴拉》《天边的爱恋》、乌珠穆沁长调民歌《温柔的风》、布里亚特民歌《金棘草》等歌曲接连呈现。这些曲目中既有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传统经典民歌,又有近年来深受人民喜欢、广泛传唱的新创民歌,每一首民歌都承载着浓郁的地域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用艺术形式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故事。
当晚最受观众期待的是著名歌唱家关牧村演唱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和《草原之夜》,熟悉动人的旋律令现场观众沉醉,更引发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最后的歌舞表演《为内蒙古喝彩》将全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激昂的歌声展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共创美好未来的精神风貌,也为此次内蒙古民歌大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内蒙古民歌大会在乌海举办好几年了,每年都有新惊喜。今年的灯光舞美特别震撼,让孩子在现场感受各民族文化的魅力,这种体验是屏幕前无法比拟的。”市民张媛媛兴奋地说。
大学生牛璐一边录制视频一边对同伴说:“完全颠覆了我对民歌的认知。原来传统音乐可以这么震撼,这么打动人心。”
已在乌海市连续举办4届的内蒙古民歌大会,其规模与影响力持续扩大,不仅成为展示北疆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是推动区域文化交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效平台。
“唱响北疆”2025内蒙古民歌大会生动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共生,不论是经典新唱、跨界联袂,还是青春化、时尚化的演绎探索,都在不断拓展民歌的表现维度,增强其艺术感染力和传播力。
对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阶段的乌海市而言,举办此次内蒙古民歌大会不仅仅是一次文化的展示,更是一次发展的机遇。通过动人的歌声,乌海市向外界传递的不仅是艺术的魅力,更是一座城市蓬勃的生命力。以歌启程,借声远航。乌海市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