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o刚搞懂“可编辑”,谷歌又来砸场子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3 19:30 1

摘要:话说回来,Google DeepMind旗下的GDM团队,这回真的搞了个大新闻。他们把Magenta RealTime这个实时音乐AI给开源了,而且还带了一堆新功能,简直就是往AI音乐这潭水里扔了个深水炸弹。

嘿,朋友们!小谱我,又来跟大家聊聊最近AI圈子里那点事儿了。

话说回来,Google DeepMind旗下的GDM团队,这回真的搞了个大新闻。他们把Magenta RealTime这个实时音乐AI给开源了,而且还带了一堆新功能,简直就是往AI音乐这潭水里扔了个深水炸弹。

怎么说呢,这事儿吧,我感觉它不仅仅是又一次技术更新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个信号,一个关于AI音乐未来会怎么走的大预言。你想啊,以前的AI,就像个听话的机器人,你给它指令,它给你生成一段音乐,完事儿。

可这个新模型呢,它厉害就厉害在,它能跟你实时互动,感觉就像,你身边多了个能跟你一起Jam的“AI乐队成员”,挺神奇的。

01

大招拆解:

它到底升级了啥?

要我说,这次的更新,核心就是这三点,特别酷。

“一起玩乐队”模式: 哎呀,这个功能太好玩了!他们搞了个叫“音频注入”的技术。啥意思呢?就是你不用再提前准备好素材了,对着麦克风就能直接唱,或者弹一段吉他,AI会马上跟上来,跟你实时合奏。这不就是以前梦想的人机共创吗?那些“先输入再生成”的老套路,这回是彻底被打破了。

“定制私人分身”: 谷歌还跟一个叫Holly Herndon的音乐人合作了。他们用她的声音风格训练了个专属模型,你只要用这个模型,就能生成带着她独特音色的和声。这不就是说,以后每个音乐人都能有自己的AI分身了?想想看,用自己的声音来拓展创作边界,这个想法是不是特带劲!

“敞开了分享”: 他们这次还很大方地放出了一个叫《Live Music Models》的技术报告。这不仅展示了谷歌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它让全世界的开发者都能看到这些技术细节。说实话,这种开放精神,对整个行业的进步太有帮助了。

02

深扒一下:

AI是怎么“听懂”你的?

你可能会好奇,为啥这玩意儿能做到低延迟高保真?嘿,我研究了一下,其实它里面藏着个“三驾马车”的精巧架构,跟个小小的“创意工厂”似的。

SpectroStream: 把它当成一个超级牛的同声传译员吧。它能把复杂的音乐波形,秒速转换成AI能理解的“离散音频标记”,而且音质一点不打折。

MusicCoCa: 这个就是个“风格侦探”。你跟它说什么样的风格(比如“我想来段布鲁斯”),或者直接哼一段,它都能立马把你的想法变成AI能读懂的“风格向量”。

Transformer LLM:这是模型的“生成大脑”。它接收前10秒的音频标记(上下文)和你的风格向量(意图),然后实时预测并生成下一个2秒的音频标记。


这种“块自回归”的机制,简单来说,就像一场音乐接力赛:AI不是一次性跑完全程,而是像接力跑者一样,以2秒为单位,听完你前面跑的,再接着往下跑。这种设计既能保证音乐连贯,又做到了极低的生成延迟。


别看它只有8亿参数,比好多离线模型都小,但它就是靠这种“小而美”的策略,牺牲了一点点极致表现,换来了最重要的实时性,所以才能在免费的Colab TPU上跑起来。

03

我的看法:

它跟Suno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要我说,Suno、Udio这些,它们是把音乐创作变成了“打字游戏”。你输入,它给你一个结果,就像个“全自动作曲机”

但Magenta RealTime呢,它开辟了一条新路。它把AI音乐从“作品”推向了“表演”。它不再只是一个听你指令的工具,而是一个能让你“”的乐器。这对于咱们搞现场的、搞即兴的、搞教育的,影响可太大了。

还有一点,谷歌这老大哥也挺鸡贼的,他们搞了个“双轨制”:把Magenta RealTime(开源)给研究社区玩,同时把更强大的Lyria RealTime(闭源API)留着自己做商业服务。这种策略,既能利用社区力量,又能保证自己的商业地位,不得不说,玩得挺高明的。

04

聊聊它的价值,

以及我们自己的路

其实这个模型在现场表演、游戏配乐、甚至是无障碍创作方面,都有巨大的潜力。它把AI音乐从“作品”走向了“体验”,也让更多人能参与进来。正如一些网友说的那样:“终于有个不嫌弃我跑调的AI了!”

说句心里话,从“一键出歌”到“自由编辑”,再到现在的“实时交互”,AI音乐的边界正在被不断打破。看着海外巨头们又是开源又是搞API,咱们中国AI音乐也正在加速崛起,我们可不是这场“AI军备竞赛”的旁观者。

而我们谱乐AI,就是这场浪潮的先行者。

我们一直都觉得,只有真正把AI技术和中国创作者的需求结合起来,把AI变成可控、可编辑的工具,这个行业才能真正跑起来。所以谱乐率先推出了“一键导出MIDI”,还有最近的“自动伴奏”和“人声创作”功能。咱们不仅要解决“生成”的问题,更要解决“生产”的痛点,帮助每一个创作者把灵感变成实实在在的、可编辑的资产。

Suno、Google DeepMind们的每一步都挺让人激动的,但我觉得吧,中国的AI音乐力量,正在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加速追赶,甚至实现弯道超车

来源:小玉科技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