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一三不出,不富也安康,今日三月初一“朔日”,哪三不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9 10:03 1

摘要:今天可是三月初一,也就是老祖宗口中的“朔日”,民间流传着“三月初一三不出,不富也安康”的说法。就这么简简单单一句话,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到底哪三不出能和富足安康挂上钩?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听我给大伙唠唠。

今天可是三月初一,也就是老祖宗口中的“朔日”,民间流传着“三月初一三不出,不富也安康”的说法。就这么简简单单一句话,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到底哪三不出能和富足安康挂上钩?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听我给大伙唠唠。

在古代,人们的生活和自然、农耕紧密相连,日子都是掰着手指头按照节气和农历来过。三月,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关键时期,农民们忙着春耕播种,这可是关乎一年收成的大事。而初一作为一个月的开端,又被赋予了更多特殊意义,是人们祈求好运、规避灾祸的重要节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三不出”的说法应运而生,每一条都藏着老祖宗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殷切期盼。

先聊聊这第一不出——不出远门。放到现在,出远门那叫一个轻松,高铁风驰电掣,飞机直上云霄,上午还在城市A,下午就能跑到千里之外的城市B。可古代呢,那完全是两个概念。古代交通基本靠走,就算有点交通工具,比如马车、牛车,速度也是龟速,一天能走上几十里路就算快的了。出趟远门,路上的时间按天甚至按月来算,啥概念呢?就好比你现在计划一场旅行,说走就走,几天就能玩个遍。但在古代,你要是出趟远门,家里人可能好几个月都见不到你,那心里得多惦记。

而且古代治安没现在这么好,荒郊野岭到处都是未知的危险。时不时有强盗土匪出没,劫财还算好的,要是危及生命,那可就太可怕了。再加上医疗条件有限,出门在外要是生个病,根本找不到靠谱的医生,只能硬扛着,很多人就因为这点倒在了旅途中。所以,三月初一这个重要的日子,老祖宗觉得待在家里才是最稳妥的。这背后,其实藏着对家庭团聚的深深眷恋。一家人整整齐齐,比啥都强,就像现在流行说的,家是永远的避风港,从古至今,这份对家的情感从未改变。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种对生活风险的本能规避,毕竟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再讲讲第二不出——不搬家。现在的年轻人,因为工作变动、追求更好的居住环境,搬家跟家常便饭似的。一个电话,找个搬家公司,半天就能搞定。但在古代,搬家简直就是一场大工程。古代房子大多是木质结构,家具也都是又大又沉的实木制品,没有现代化工具,全靠人力搬运。那时候搬家,全家老小齐上阵,累得腰酸背痛不说,还得小心翼翼,生怕磕着碰着。

在古人的观念里,房子可不只是个住的地方,那是家族的根基,有着深厚的风水讲究。他们相信,一个好的风水格局能庇佑家族兴旺发达,要是贸然搬家,很可能破坏风水,带来不好的运气。三月初一这么特殊的日子,就更不能轻易搬家了。虽说现在很多人不信风水那一套了,但咱们买房子的时候,不也会考虑地段、采光、周边环境这些因素吗?本质上都是希望能住得舒心、安心,和古人追求家宅安宁的想法是一致的。从更深层次看,不搬家也是对熟悉生活环境的一种坚守,在熟悉的地方,心里总是踏实的。

最后说说第三不出——不借钱给别人。在现代社会,借钱还钱是常见的经济往来,有借条、有转账记录,还有各种信用体系约束。但在古代,经济体系可没这么完善。古代以农业为主,老百姓收入来源单一,一年到头就靠种地那点收成,攒下的钱都是辛苦钱,是用来应对灾年、生病这些突发情况的。

要是在三月初一这一天把钱借出去,古人就担心这一年的财运会受影响。这听起来有点迷信,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这其实是一种风险防范意识。古代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借出去的钱能不能收回来,全看借钱人的人品和信用。要是遇到个不讲信用的,玩起“老赖”那一套,可就血本无归了。现在咱们借钱给别人,不也得掂量掂量对方的还款能力和信用情况吗?只是现在方式更规范、更有保障罢了。这“不借钱”的背后,是对自己辛苦积攒财富的保护,也是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一种担忧。

这么看来,“三月初一三不出,不富也安康”这句俗语,乍一听有点迷信,仔细琢磨,全是老祖宗的生活智慧。它从出行、居住、经济三个方面,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古人追求安稳生活的画面。在现代社会,虽然很多生活场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些古老智慧依然有着独特的价值。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怎么变,家的温暖不能忘,安稳的生活值得珍惜,对财富的管理要谨慎。所以,咱们可不能小瞧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俗语,它们就像一把把钥匙,能打开我们了解传统文化和古人生活的大门。

来源:水水水还是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