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有部分自媒体声称,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俗称“苏超”)已改名为“江苏健康文化旅游足球城市联赛”、“江苏健康文化旅游皮球城市联赛”……对此,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江苏省足协副主席、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组委会副秘书长王小湾,对方确认:“‘苏超’没
近日,有部分自媒体声称,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俗称“苏超”)已改名为“江苏健康文化旅游足球城市联赛”、“江苏健康文化旅游皮球城市联赛”……对此,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江苏省足协副主席、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组委会副秘书长王小湾,对方确认:“‘苏超’没有改名,也没有想过要改名。”
(9月4日紫牛新闻客户端)
在网络信息飞速传播的当下,一则关于“苏超”改名的谣言如一阵莫名的风,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刮起。部分自媒体言之凿凿,称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俗称“苏超”)已改名为“江苏健康文化旅游足球城市联赛”“江苏健康文化旅游皮球城市联赛” ,可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江苏省足协副主席明确回应,“苏超”没有改名,也没有想过要改名。这一谣言的背后,暴露出自媒体为博眼球、赚流量而罔顾事实的乱象,着实值得深思。
回顾此次闹剧的源头,不过是中国足协印发《中国足球协会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试行)》,其中关于主办跨区域社会足球赛事会员单位需履行事前报备程序的规定,触动了部分自媒体的“敏感神经”。于是,“中国足协要收编‘苏超’”的言论甚嚣尘上,紧接着便是毫无根据的“改名说”。这些自媒体似乎忘了,信息传播的第一要义是真实,仅凭一知半解就断章取义、编造谣言,不仅误导公众,更是对社会足球发展环境的一种破坏。
自媒体造谣,归根结底是“流量至上”的错误观念作祟。在他们眼中,流量等同于收益,只要能引发关注,管它消息是真是假。一条毫无事实依据的“苏超改名”消息,就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眼球,带来点赞、评论与转发,而背后的真相却无人在意。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让他们抛弃了媒体应有的责任与底线,沦为制造虚假信息的“机器”。同时,网络平台监管的漏洞也为谣言传播提供了温床。当一些平台对于谣言仅仅是轻飘飘地标注“未经核实,谨慎辨别”,甚至要求举报者自证“不是凭空造谣”时,造谣的成本被无限降低,而辟谣却困难重重,这无疑助长了造谣者的嚣张气焰。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些谣言的传播对社会足球赛事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苏超作为江苏省一项深受群众喜爱的社会足球赛事,它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舆论环境。而自媒体的造谣行为,不仅让赛事主办方无端遭受舆论质疑,也可能让赞助商、参与者以及广大球迷产生误解,进而动摇他们对赛事的信心,阻碍社会足球事业的推进。此外,造谣行为还损害了自媒体行业的整体形象,让公众对自媒体发布的信息产生信任危机,长此以往,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也将被淹没在虚假信息的洪流中。
值得庆幸的是,面对此次谣言,江苏省足协迅速回应,以正视听,及时遏制了谣言的进一步扩散。但这并非个例,近年来,自媒体造谣事件层出不穷,从体育赛事到民生热点,从明星绯闻到商业竞争,谣言无处不在。因此,除了赛事主办方及时辟谣外,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整治这一乱象。一方面,网络平台要加强内容审核,完善算法机制,不能让谣言凭借夸张的标题和煽动性的内容轻易获得流量推荐;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造谣自媒体的惩处力度,提高造谣成本,让他们不敢、不能、不想造谣。广大网民也要增强辨别能力,不盲目轻信、传播没有事实依据的信息,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苏超”改名闹剧虽已暂时落幕,但自媒体造谣换流量的现象却不容忽视。在追求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我们更应坚守真实与理性,别让谣言成为获取流量的“捷径”,唯有如此,网络空间才能真正成为传播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的平台 。
来源:评底郭